彤心飞传房颤消融围手术期NOAC怎

2019-1-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栏目介绍

彤心飞传是由医院心脏科刘彤教授和郑州医院心内科谷云飞共同推出的一档心血管前沿文献速读栏目。每期精选国际顶级期刊心血管领域的最新文献进行深度呈现,以期让国内相关专业人员可以同步跟踪学科进展,了解前沿动态资讯,获取最新研究结论。

精选回顾

当右旋心遇上束支传导阻滞,如何判定心电图?沙库巴曲缬沙坦改善功能性二尖瓣返流:PRIME研究结果心外膜左心耳切除:房颤合并难治性高血压降压治疗的新选择?心房颤动Vs心房扑动患者消融术后并发症:哪种手术更高?ARVC的血浆标志物诊断曙光乍现!单纯房扑还需要像房颤一样抗凝吗?新英格兰杂志重磅:部分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可不再需要持续静脉抗生素治疗便携式空气过滤器对PM2.5暴露以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起搏器电极脱位的原因和预防-来自梅奥的研究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是否增加心律失常和远期死亡风险?

房颤危害再出新证据-亚临床房颤进展可增加5倍心衰住院确定心脏性猝死死亡时间和原因—尸检后CIED程控的应用价值冠状动脉周围脂肪CT值衰减——预测易损斑块新指标?永久起搏器植入指南中3秒以上长间歇标准是否需要修订?致命的血管“球”——来自新英格兰杂志的病例(附视频)吸入NO治疗心肌梗死,天方夜谭还是石破天惊?多中心回顾研究揭开急性心肌炎的真实临床特征和预后肥厚性心肌病治疗新思路,N乙酰半胱氨酸疗效如何?牙科有创操作会增加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吗?心电图判断心脏舒张功能,靠谱吗?可逆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也需要ICD植入?关于特发性室颤(IVF)你知道多少?预防对比剂肾脏并发症,碳酸氢钠和半胱氨酸有效吗?合并CKD的心衰患者植入ICD有害无益?真实世界晕厥患者中肺栓塞的发生率究竟有多高?眼见不一定为实!—临床目测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显著高于实际测算左心房功能预测卒中神奇!起搏器可以治疗高血压了!智能手表检测房颤不再是梦!家庭贴片式心电图监测在AF诊断中效果如何?—来自JAMA杂志的最新研究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是目前治疗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主要方法[1,2]。消融左心房(LA)导致的血栓形成以及术中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增加了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3]。经食道超声、心腔内超声以及盐水灌注导管等多种手段可用于围手术期栓塞并发症的预防,目前指南推荐术中抗凝强度要达到ACT-秒[4]。华法林时代,多项研究证实不进行肝素桥接,术中不间断抗凝策略(UI)是最佳治疗方案[5]。然而,在AF消融治疗中使用非维生素K拮抗口服抗凝剂(NOACs)的策略不尽相同,可能会造成血栓栓塞发生率增高[6]。EHRA实践指南[7]推荐NOAC在房颤消融等高危出血操作前需要停用48小时以上。ACC/AHA/HRS指南[8]中建议在没有拮抗剂时,导管消融前中断1-2次NOAC。在几项随机临床试验(RCT),如VENTUREAF[9]和RE-CIRCUIT[10]中提示围手术期不中断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不劣于或优于不中断肝素抗凝,因此HRS/EHRA/ECAS/APHRS/SOLACE专家共识[4]中对于围术期UI达比加群或利伐沙班均为I类推荐。然而,较多NOAC拮抗剂还未正式应用于临床(达比加群除外),现有的研究证据仅限于有经验的机构。此外,由于没有比较NOAC停药时间的直接RCT,因此在AF导管消融的围手术期期间推广NOAC的UI治疗仍为时过早。特别是亚洲人群的出血和中卒中风险高于其他种族[11],围手术期抗凝问题在亚洲人群中更为重要。针对上述问题,一项多中心、前瞻随机对照研究评估了AF消融围手术期采用停药24小时(24S)、手术日停服一次(SDS)以及NOAC不停药(UI)三组患者的临床出血及血栓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在线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12]上。

研究为随机、开放标签、多中心,共入选例非瓣膜AF接受RFCA的患者。排除标准为:1、年龄20或80岁;2、瓣膜性AF;3、除肥厚性心肌病之外的严重结构性心脏病;4、左房内径超过60mm;5、肌酐清除率30ml/min;6、既往房颤消融史或心脏手术史。

所有患者按1:1:1随机分配到24S、SDS及UI组,具体见图1。其中应用达比加群患者例、利伐沙班例、阿哌沙班例。

图1研究入选流程图

主要终点是国际血栓形成和止血学会(ISTH)定义的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大出血事件包括从RFCA第一次股静脉穿刺至术后1个月。次要终点包括血栓栓塞和其他手术相关事件,如血管并发症或小出血事件。

患者基线临床特征见图2,其中男性为74.5%,阵发性AF占62%,平均CHA2DS2-VASc评分1.7±1.5,12.3%患者又既往卒中或TIA发作史。

图2患者基线临床资料

手术相关的各指标见图3,三组患者总手术事件、X线透视时间和消融事件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术中应用普通肝素,平均ACT时间未见明显差异(P=0.)。有趣的是,达到目标ACT时间所应用肝素量24S组最多,而在UI组最低(分别为±IU和±IU;P0.)。

图3手术相关指标情况

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消融后1个月内大出血和血红蛋白水平术后降低的发生率在各治疗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主要出血事件发生如下:心包填塞需要心包引流:UI组1例,24S组2例;心包积液:UI组中1例,SDS组1例。所有三组患者均无卒中,全身性栓塞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事件。三个治疗组的不良事件数量同样较低。SDS组发生2例股动静脉瘘,24S组发生1例膈神经损伤。窦房结功能障碍在SDS组有1例,24S组3例。SDS组报告了一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三组均未见致死性不良事件发生。

不同NOAC之间的比较

研究同时比较了不同NOAC应用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终点。尽管使用三种药物未进行随机化,但是不同NOAC组间基线特征未见明显差异(见在线补充资料)。术中给予肝素总量在不同的NOAC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然而,利伐沙班组患者的平均ACT时间最长,阿哌沙班组患者的平均ACT时间最短(P=0.)。不同NOACs组患者大出血及术后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的发生率相似(P0.05)。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样很低,并且在三个NOAC组间未见显著差异。

该研究结果提示:接受AF消融的患者中,无论应用达比加群、利伐沙班还是阿哌沙班,围手术期采用不中断NOAC、术前当天停药1次或是停药24小时的抗凝策略,在出血及栓塞事件方面,具有相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见文末)

专家简介

刘彤,医院心脏科主任医师,教授,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心房颤动诊疗中心副主任。美国Cedars-Sinai医学中心医学博士/博士后,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脏起搏与射频消融、心房颤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房颤工作组委员、中国心电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心力衰竭学会常务委员兼秘书、中国心脏联盟晕厥学会委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2项,在JACC等SCI杂志发表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60余篇,主编及主译英文专著各1部,副主编专著2部。

谷云飞,郑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心血管分会青年常务委员、中国医促会心律与心电分全国委员、海医会心脏重症委员会河南分会秘书、河南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射频消融学组委员、河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分会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心律失常房颤委员会委员,《实用心电学杂志》、《医师在线》杂志编委,洛阳心脏网、循环在线







































云南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b.com/yfzz/101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