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药治疗
2016-11-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
病毒性心肌炎(VM)是病毒侵犯心脏后,引起心肌局灶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小儿和青年多见。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
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相差极大。轻者几乎无症状,不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类似心绞痛,易致心力衰竭而猝死,对此不可等闲视之。初起常有发热、咽痛、全身酸痛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等症状。之后,1~3周内或同时出现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持续心悸或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或恶心呕吐。严重者会在几小时内发生急剧变化,出现呼吸困难,浮肿,也可发生心力衰竭或突然休克、心律不齐,甚至猝死。
本病好发于夏秋季节,病程长短不一,短者数月,长者几年,甚至几十年,常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激素治疗意见也不一致。运用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及辨症论治,对本病治疗有良好前景。
一、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病毒性心肌炎的证状表现,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胸痹”、“心痹”、“虚劳”、“温病”等病征范围。如《内经》载有“复感于邪,内舍于心”,“邪在心则病心痛……时眩仆”。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曰:“小儿血气柔弱,肌肉脆薄,若低温失度,则皮肤开为风邪所中,始著俞穴而行经脉,次随气血而入脏腑……其脏腑者,惟心肺二脏……风乃易中”,并指出“其状昏困不醒,手足抽掣,心胸满,气短多汗,此尤为急”,这些描述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颇相类似。
病毒性感染多数属于温病和温疫的范畴,温邪化火化热极速,正如《温病条辨》所载“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盖温热之邪有易伤气津、易损阴液、易伤于心的致病特点,容易诱发心肌炎症。
目前一般认为,病毒性心肌炎系因外感六淫之邪或时行疫毒,邪毒化热入里,毒热伤心,造成心之气血阴阳受损而引起。正气不足是本病的内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病理变化显示:邪毒侵心多通过二条途径,温热邪毒由鼻咽入卫,继则侵犯心肺;湿热邪毒由口而入,先犯胃肠,再上犯于心。邪毒先损心体,后损心阴。因阴血之伤,渐至阳气虚损。延绵经久,则后遗症丛起。
二、治疗
(一)分期辨证治疗
1.急性期:VM发病初期,临床症状多变,表现相差悬殊,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因阳衰阴竭而猝死。
(1)轻症
症状:一般先有发热,全身酸痛,头痛,咽痛,咳嗽,流涕,恶心呕吐,腹泻纳呆,舌苔薄白,脉象浮数。数天后出现神疲、乏力、气短、心悸、胸痛,多见于心肌损害的心律失常,而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则少见。
治则:肃肺祛邪,养心调脉。
方药:《秋温证治》辛凉清解饮化裁(杏仁、桔梗、牛蒡子、蝉蜕、金银花、连翘、淡竹叶、薄荷、生地黄、益母草、板蓝根、生黄芪、白芍)。
(2)重症
症状:起病急骤,多见于小儿。除有外感风湿和风热症状外,常有心悸、胸闷头昏、呼吸困难、烦躁不安、面色发绀及脉象结代无力。或面色苍白、汗冷肢厥、唇指青紫、血压下降、脉微弱等虚阳外脱的危候。或抽搐、昏迷、手足厥冷、脉象迟涩。如不及时抢救,可因阳气暴绝而死亡。
治则:扶正为主。
方药:《银海精微》回阳汤加减(人参、附子、五味子、当归、赤芍、川芎、细辛、茯苓、车前子、甘草);对于心阳虚脱者,急用参附龙牡汤以回阳救心。
2.慢性期
(1)阳气不足
症状:神疲乏力、气短自汗,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迟涩或结代。
治则:温阳补气。
方药:《杂病源流犀烛》参芪益气汤(人参、黄芪、炮附子、白术、炙甘草、五味子、麦冬、陈皮)。
(2)阴血不足
症状:头晕,烦躁,口干,失眠,盗汗,便秘,尿黄,舌红干而少苔,脉细数。
治则:补阴养血。
方药:《温热论补注》人参养荣汤合心经虚损汤化裁(人参、麦冬、五味子、地黄、当归、白芍、知母、陈皮、茯神、酸枣仁、丹参、龙眼肉、炙甘草)。
3.恢复期
(1)气阳两虚型
症状:低热不解或反复发热,胸闷憋气,神疲肢倦,面色苍白,时出冷汗、纳呆便稀,舌苔白腻,脉濡缓或结代。
治则:扶正固本。
方药:用当归六黄丸,参附龙牡救逆汤。
(2)气阴虚型
症状:心悸、骨蒸潮热,心烦,口干,乏力,盗汗,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或促。
治则:养阴清热。
方药:人参安神汤化裁(人参、麦冬、生地黄、当归、黄连、酸枣仁、龟板、板蓝根、鳖甲、地骨皮、白薇、银柴胡、乌梅)。
4.恢复期
症状:心悸,头晕,神疲乏力,食少,耳鸣,健忘,失眠,小便清频,畏寒恶热,舌淡少津,脉象迟细而涩。
治则:益气补血。
方药:《类证治裁》生脉补精汤合《冯氏锦囊秘录》全真一气汤(人参、黄芪、麦冬、五味子、熟地黄、当归、鹿茸、白术、牛膝)。
(二)辨证论治
1.气虚兼表证
症状:反复感冒,气短乏力,胸闷憋气,自汗,恶风,咳嗽,舌淡红,苔薄白,脉虚浮无力。
治则:益气解表,解肌化痰。
方药:参苏饮加味(太子参、苏叶、半夏、葛根、木香、陈皮、茯苓、板蓝根、枳壳、前胡、桔梗、甘草)。
2.气阴两虚型
症状: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动则自汗,失眠多梦,舌质淡红少津,苔薄白,脉细数或结代。
治则:益气养阴,安神定志。
方药: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化裁(太子参、麦冬、黄芪、丹参、生地黄、五味子、阿胶、炙甘草、大枣)。
3.心脾两虚型
症状:心悸怔忡,肢体倦怠,纳呆腹胀,自汗气短,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脉结代。
治则: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党参、白术、黄芪、龙眼肉、茯苓、酸枣仁、远志、木香、甘草)。
4.阴虚火旺型
症状:心悸不宁,五心烦热,头目眩晕,潮热盗汗,失眠多梦,颧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结代。
治则: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生地黄、当归、丹参、玄参、炒酸枣仁、柏子仁、麦冬、沙参、茯苓、五味子、远志)。
5.痰湿内阻型
症状:胸闷气憋,胸痛心悸,头晕目眩,脘痞纳呆。舌淡胖,苔白腻,脉濡滑或结代。
治则:祛湿化痰,温通心阳。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瓜蒌、半夏、陈皮、枳壳、茯苓、薤白、桂枝、胆南星、甘草、石菖蒲)。
(三)验方
1.麦冬益心汤:麦冬15克,百合30克,沙参15克,生地黄30克,牡丹皮15克,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茯苓20克,酸枣仁(炒)20克,柏子仁10克,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一疗程。一般二个疗程颇有效验。
2.加味益气养心汤:黄芪50克,丹参25克,三七粉3克,沙参30克,玉竹20克,玄参15克,生地黄15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其早搏明显者去桂枝加当归、桃仁、红花、赤白芍以活血复脉;对传导阻滞者去玉竹、玄参,加用熟附片、白术、茯苓、甘松;心动过速者加万年青;心动过缓者加仙茅、熟附片;心前区疼痛者加五灵脂、生蒲黄;胸闷者加瓜蒌薤白;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每日1剂,14天为一疗程,二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4%。
3.复方四参饮:太子参12克,丹参12克,沙参30克,苦参10克,酸枣仁(炒)10克,广郁金10克,远志5克,莲子芯2克,炙甘草10克,板蓝根15克,水煎服。以益气养阴,清热活血,宁心安神。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及心律不齐者例,总有效率为90%。其ST-T改变的有效率为84.6%,早搏有效率为71.9%。
4.养心托毒汤:人参6克,黄芪20克,桂枝6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麦冬10克,板蓝根15克,紫草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本病50例,总有效率87%。
5.枣仁宁心汤:酸枣仁20克,黄芪30克,丹参15克,半枝莲15克,生地黄1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本病60例,总有效率达90.5%,提示本方可改善心肌供血,加强心肌细胞抗缺氧、抗疲劳作用,可提高心肌的免疫力。
(四)食疗
1.桂参汤:桂圆肉30克,远志15克,丹参15克,水煎加糖,每日二次,可代茶饮。用于心肌炎心虚气滞、心神不宁者。
2.磁石粳米粥:磁石60克(打碎),于砂锅内煮1小时,过滤去渣;取猪肾1个,去筋膜洗净切片,与粳米克加磁石水共煮粥食用。具有滋阴潜阳的功效,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
3.枣仁粳米粥:酸枣仁50克,捣烂,浓煎取汁;取粳米克煮粥,半熟时加入酸枣仁汤同煮,温服淡食或加糖均可。具有补血安神之功效,用于心神不宁者。
4.五味子膏:五味子克,水洗净,浸泡1小时,煮烂滤去渣后浓缩,加蜂蜜适量,收膏,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具有益气敛神之功,用于心气不足,心神不敛者。
三、科学调养
病毒性心肌炎的康复与自我调养关系十分密切,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调养。
(一)饮食调节
1.饮食宜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选择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要节制食量,少吃多餐,禁忌饱餐,以防心脏负担加重而诱发心律失常。
2.急性期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如饮用梨汁、甘蔗汁、西瓜汁及绿豆粥等养阴生津止渴的食品。
3.节制高粱厚味、大鱼大肉,尽量少食或不食辛辣油腻之品,不吃煎炸的食品。
4.恢复期则宜服用益气养阴的人参粥、麦冬粥,或食用猪心炖党参、红枣,忌食海鲜诸品。
5.忌烟酒。烟酒对心脏有害无益,应尽量避免。
6.饮食宜清淡。不宜吃过咸食品,以免增加心脏的负担。
(二)生活调理
1.预防再次感染。对于病毒性心肌炎、平素又易感冒的患者,应注意营养的补充,避免过度疲劳,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增强自身体质,流行性感冒期间,应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尤其是不去人流拥挤的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注意饮食卫生等。
2.劳逸结合。应避免情绪激动和抑郁,避免过重的体力活动,防止身体疲劳和机体免疫力的降低。
3.注意适当休息。急性发作期一般应卧床休息2~4周,由于病毒对心脏损害的特殊性,其恢复期较长,急性期后仍应休息2~3月;对于严重心肌炎伴心脏扩大者,应休息6~12个月,直到症状消失,心脏恢复正常;心肌炎后遗症者,可与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和工作,但不宜长时间看书和熬夜。
4.适宜的体育锻炼。在恢复期间,可根据自己的体力,参加适宜的锻炼,如散步,跳舞等,切忌剧烈运动。
周志宽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教授
擅长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病毒性心肌炎、脑栓塞、老年痴呆症等),消化系统疾病(胃炎、溃疡、结肠炎),肝胆疾病(肝炎、胆囊炎、脂肪肝、结石症),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咳喘病,咽炎,鼻炎),妇科病(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乳腺小叶增生、子宫内膜异位、多囊卵巢综合症a、阴道炎、外阴营养不良、产后缺乳、更年期综合症),男科病(遗精、阳痿、早泄、不射精、精液不液化、血精、性功能低下)。
此外,对糖尿病、前列腺增生、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症、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头痛、失眠、便秘及肿瘤等疑难杂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六年制),一直从事临床研究工作。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研究生导师。曾受邀加拿大、坦桑尼亚国、香港等地从医多年,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退休后兼任《现代中医药》杂志常务编委。
学术成就
1.先后荣获国家、部级、省级科技进步成果奖十项。
2.发表专业著作五部,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和科普文章余篇。
专家坐诊时间:周一全天。
北京白癜风到哪家医院怎么样可以治好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