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手足口病的具体预防常识吗
2016-11-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目前手足口病是较复杂的,会有特别多的孩子出现这种疾病的症状,危害了患儿的全身健康,家长们要将手足口病认识透彻,而且要提防小宝宝的身体状况才可以,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手足口病的常识会有哪些呢,接下来认识一下吧。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CoxA16和EV71较为常见)引起的一种法定传染病,由于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有的重症患儿甚至会死亡,所以许多家长都很关心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希望能早发现早治疗。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到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口腔疱疹后1到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愈后状况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等,但这种可能很小。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简而言之,手足口病有一个“四不像”特征: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家长需留心观察自己的孩子,一方面做好预防,一方面发现状况及时应对。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已有近30年历史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潜伏期一般为2-7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重症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传播方式主要是密切接触传染源,也可通过空气飞沫,或经口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传播。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一般3月份逐渐增多,5-6月可达到高峰,该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的特点,极易造成暴发流行。
看到了这些知识之后,朋友们了解到了手足口病的常识性知识是什么了,在孩子的身边手足口病是相当多见的,而且具有极严重的危害性,因此家长们要正确去了解手足口病的知识,特别是应当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可以。
圣康儿童专科门诊部
-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