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的角度看医误
2019-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通知:气温骤降,请注意适当增添衣物。
1.心脏病长期依赖镇静之误:长期心悸失眠或心绞痛,实属心血不足、神不安之症。心藏神,主神明,应养血安神,而误用镇静、扩张或盲目手术,必然造成依赖药的局面。
2.高血压依赖降压药之误:血压本是“标尺”由人的体质好坏决定,所以忽高忽低。不提高体质、增加气血,去恢复血压,而依赖降压药,终不见天日。
3.糖尿病检测之误:本无糖尿病,因某些病去住院打针吃药,再去测身体数据,本不应正常,特别是血糖数在药物作用下有可能高,误服降糖药,岂不终生为病。特别是青少年,容易被误认为是胰导素依赖性。
4.血栓不养血之误:由于身体长期不佳,一旦生气上火,加上劳累过度,突然晕倒,或手脚麻木或口眼歪斜,这本属虚脱症,理应大补气血、气旺血通,而误认血管堵塞,用扩张化瘀药,虽表面好转,容易造成后遗症终生不愈。
5.风湿、类风湿乱用“驱风止痛药”之误:得风湿病的人,开始并不重,有的只是手腕或腰腿疼而已,本应用“血行风退”、“血旺瘀除”理论治其本。而盲目用各种激素、止痛明显的风湿药,导致骨节变形,此为用药之误。
6.腰间盘突出之误:长期劳累、着凉引起腰腿疼不愈,突然一天加重不敢转身或起卧,这属于脊柱失去支撑全身之力,本应从“肾生脊髓”理论出发,急应从补气血入手,而误认“突出”引起,单纯复位,造成拉伤之误。
7.胃病、溃疡之误:胃本怕寒,长期胃病,应暖胃“补命门之火”叫做“釜底加薪”之法,而误用各种酸碱中和之药,大伤胃壁粘膜造成终生不愈之误。
8.肠道病长期依赖消炎、灌肠之误:大肠主传泻糟粕,它的功能与肠内津液多少有关,而误用灌肠、消炎,造成津液丧失,久而久之溃疡面很难愈合,正确途径是暖肠增液。
9.口腔溃疡、咽炎伤津之误:由于外感引起嗓子疼,外表不解而一味消炎伤及津液,再用寒药过重,造成长期不愈。
10.丙肝、乙肝病毒消炎伤体之误:正气盛,邪不侵。同的一桌吃饭有得病和不得病之分,差在体质上。对于“肝病”单纯依赖消炎是没有出路的,必须用中医理论“以肾养肝”。因为肾为肝之母,滋其母、养其子,才能不至于治此失彼,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1.泌尿系统疾病之误:泌尿系统出现各种症状如溃疡红肿痒痛等,尤如口腔或身体其它部位出现溃疡一样,都是湿毒,并非都责咎于外来所为,应用中药补正气,提高免疫力,很快容易治愈。
12.各种结石乱打乱排之误:结石本是身体该部失调形成的一种现象,尤如地下岩浆一样不见天日,永远是软的,可气化、可吸收;尤如嗓中之痰,随吐随生,怎能用排石之法,伤及脏腑呢?正确途径应找出原因,气化吸收。
13.顽固皮肤病乱抹乱涂之误:皮肤本是人的第二个新陈代谢通道,靠血肉给其营养来生存,也就是说血养肉,肉长皮,不加强血肉建设,而从表面乱涂乱抹容易造成色素被伤之过,尤如树皮好坏与根部养份旺盛有关一样,应加强气血建设。
14.白血病之误:由于外感或惊吓引起发烧,如果不能对症下药,使高烧达四十度以上,急度退烧,容易引起血球数据急变,形成白血病之误。
15.心肌炎之误:由于感冒,不按理论去解表,或调理三焦,而盲目消炎,攻伐失度伤及心脏,再去查心脏数据,容易产生心肌炎之误。
16.外感之误:“外感有邪,医随四季”这就是说感冒要随四季变化对症下药,如“辛温发表”“辛凉透表”等。总之,冬季伤寒分六经,夏秋温病究三焦,怎能一律打针消炎,容易它变。
17.急重病错失良机产生后遗症之误:有些重病来势急或突然,在辩证治疗上最容易“失之丝毫,逆之千里”对症则不留后遗症,不对症则终生为病,能否治愈就在刚开始用药之间,如精神病、癫痫、血栓突发、美尼尔眩晕症等。
18.美尼尔眩晕症错用镇肝息风、点滴之误:美尼尔眩晕症,本是肝肾长期不足,伴随脾胃不和,造成大脑清空,呕吐不止,天旋地转,此症正犯时(不敢睁眼睛,吐胆汁),喝上中药,大补气血,当场即止,而用别的方法,将没完没了。
19.女人血崩之误:妇女患经期大流血,刮宫、打止血针、吃止血药都不效时,此为血虚已极,造成血不归源,应用中药大补气血,引血归经应止,不可当血旺看,而误用寒凉之药或止血法。
20.脉管炎消炎化瘀之误:脉管炎为阴疽血寒之症,是由涉水受冻或长期站立而得,不可依赖消炎化瘀截肢之法,应宣通阳气,温经养血可愈。
小易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