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醒40岁心内科医生深夜猝死,他救了上

2018-2-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16日晚,传来一则让人无比心痛的消息

哈医大一院心内科医生陈彦东

深夜猝死,年仅40岁

留下了同是医生的妻子

和不到一岁的孩子

睡前还正常的他突然面色紫青

陈彦东的妻子也是一位医生,据她回忆,当天(16日)晚上10点多,二人睡觉前,陈彦东还好好的。半个小时后,她发现陈彦东不对劲,“面色青紫,仿佛断了气。”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拨打,她尽一切努力抢救爱人,却失败了。

医院天天面对生死,可她从没想过这一刻会发生到自己和爱人身上,他才40岁,他们的孩子还不到一岁。“你救了那么多人的命,却没救活自己。”从肇东老家赶来的陈彦东的父母趴在儿子床头啜泣。

过劳死亡,出乎意料

赵继义和同事推断,陈彦东是过劳,“他之前没有心脏病,但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有很多都是没有任何基础疾病的,往往是因为身体疲惫、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大造成的。

每天最常吃的就是冰凉的饭

陈彦东每天在7医院,8点前要查房,30多人他都要亲自看一遍。

8点之后作为主刀医生,每天平均要为十几位冠心病患者做心脏支架手术,一个手术1个小时。手术间隙,他还要抽时间去其他科室会诊。

“每天连轴转,没有喘息时间,午饭经常被省略掉,最常吃的就是冰凉的饭。”赵继义和陈彦东是同一个博导,同学外加同事,每天的手术、吃饭几乎同步进行。

医生得大病并不罕见

(网络图片)

83%的医生表示身边有同事患了癌症。医生是昼夜节律最紊乱的职业之一,其特殊的工作方式时刻在和人体的生理机能在进行对抗,医生每天都要面对死亡和病痛,心理冲击比普通人多很多。

发生猝死的原因很多,

其中最常见的是心源性猝死。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为41.8/10万人,每年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天约人因心源性猝死离世。

猝死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

猝死的常见诱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较为剧烈而持久的劳动;

饱餐、饮酒及过量吸烟;

精神神经过度兴奋、激动;

严重的心功能不全;

低钾、低镁血症;

某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经常熬夜过劳的人

是猝死高发人群

(网络图片)

医生介绍,心脑血管堵塞是引发猝死最常见的疾病,而且发病年龄也有年轻化的趋势。很多人总能找到这样那样的熬夜的理由:工作、看剧、游戏…也总抱着侥幸心理:我还年轻,我身体很好…殊不知,疾病已在不知不觉中找上了他们。

现在,白领、IT从业者、经常熬夜的人已经成为猝死的高危人群。久坐、抽烟、喝酒、应酬、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焦虑,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使发生猝死的风险越来越大。

猝死前六大征兆

如果出现千万小心

不少人猝死前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但如果出现以下征兆,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多加预防。

1

近期出现或加重的胸闷

如果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一段时间可缓解,这种现象提示您可能患有冠心病。突然出现的症状表明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还不稳定,随时有可能发生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如果以前就偶尔有胸闷的症状,近期症状变得更加频繁,程度更加严重,同样说明以前尚属稳定的斑块目前出现了小的破损,并且随时都会发展为大的破损,导致急性心梗的发生。遇到这种情况,医院就诊,并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2

心慌

心慌往往是心率加快的主观感受。不定期出现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多数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小,不会引发猝死,但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则有发展为室颤的风险。

(网络图片)

另外,很多老年人出现心慌是房颤作祟,如果房颤伴发心脏传导疾病,也很容易发展为室颤。室颤发作后,数分钟之内即可导致死亡。因此,频繁心慌发作也应及时就诊。

3

心跳过缓

心脏的跳动是由特定的起搏细胞发起的,起搏细胞功能变差就会导致心脏跳动速率减慢,严重时会引发心脏停搏。起搏细胞功能会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差。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8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也在增加,这部分群体的起搏细胞功能会逐渐变差,心率日益减慢。老年人活动量通常较小,较慢的心率也能维持正常生活所需,因此往往被忽视。

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如果出现心率小于50次,血压变低,就很容易出现长时间的心脏停搏,导致猝死。

4

晕厥

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常见的原因包括窦房结疾病、房室传导阻滞、迷走神经张力过高等。

(网络图片)

晕厥有时持续几秒钟后能自行恢复,如果不能恢复,便会造成猝死。因此,出现不明原因晕厥后应非常警惕,尽快查明原因,预防下一次晕厥甚至猝死的发生。

5

不明原因的疲乏

猝死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会发生。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较大,常出现疲劳,属于正常情况。但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或伴有胸闷、水肿,则应警惕猝死的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

心肌炎在年轻人中比较多见,通常见于感冒1~2周后,出现疲乏、胸闷、乏力等症状,极易引起急性心衰。这种情况下应严禁重体力活动,卧床静养。

心肌病多是遗传性疾病,早期不易察觉,出现症状时多已发生心肌结构的不可逆改变,如心脏扩大、心肌肥厚等,非常容易引发猝死。因此,当出现不明原因的疲乏、胸闷时,应高度警惕心肌炎、心肌病的发生。

6

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

脑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有些卒中起病急骤,几分钟内就会发生肢体瘫痪、血压增高,这种情况下,患者若及时就诊可挽救生命。但有些脑卒中起病缓慢,早期只有轻微症状,患者并不在意。一旦进展,可能引发猝死,因此需要多加留心。

(网络图片)

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房颤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数倍。如果出现单侧看不到东西、单侧肢体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稳、有踩棉花感,应警惕脑卒中的发生,及时就诊。做到早期识别,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要发现猝死的上述前兆,我们需要时刻对身体不适保持警惕,发生情况时要快速反应,及时就医。

在健康面前人人平等

即使医生也没有豁免权

甚至比普通人的风险还高

精神紧张度、压力大、过劳

“医生”逐渐也成为“病人”

这样的新闻实在太让人心痛

希望以后再也看不到这样的新闻

大家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延伸阅读

每天3分钟,寿延好几年!

皮肤差、脸色难看?因为你的肠胃出问题了!

四个小问题测出你睡眠状况,早晚各一次整晚睡得香!

点击下列任意关键词

即可查看相应文章

喝水

睡眠

清毒

亚健康

癌症

三高

护士茶

Udo油

益生菌

跑步

肠道

养胃

痛风

水果

血脂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中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b.com/yfzz/88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