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方法治疗心肌炎
2017-10-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心肌炎病的前驱症状,病人可有发热、疲乏、多汗、心慌、气急、心前区闷痛等。检查可见期前收缩、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增高,血沉增快。心电图、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包括静养,改进心肌营养、控制心功能不全与纠正心律失常,防止继发感染等。在临床治疗,西医多是用病毒感染者可予抗病毒治疗,金刚烷胺,每天mg;玛啉胍0.1g,口服,每日3次,伴细菌感染者,可予抗生素治疗。针灸和艾灸治疗心肌炎早有报道,且治疗效果颇佳。很多病人在接受针灸治疗前均用西药、中药或其它疗法治疗,部分病人半年后临床症状无缓解,化验检查有异常表现。多例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主症即心前区症状:心前区不适、隐痛、胸闷气短、嗳气、心悸心慌,活动、感冒、情绪波动后或月经前后上述症状表现明显。一:针灸取穴:中冲、内关、膻中、和背俞穴的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足三里、这些穴位可临症加减。背俞穴的位置进针最好斜刺或平刺,针灸每天1次,每次针灸30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这些穴位多补中益气,配巨阙穴、内关穴治心痛、惊悸;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失眠、健忘。背俞。背,指穴所在部位为背部。俞,输也。背俞名意指心室中的高温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背部。厥阴俞主治咳嗽,胸闷,呕吐,失眠及风湿性心脏病,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肋间神经痛等。针灸对心肌具有较为确切的保护作用,而且针灸与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针灸学治疗疾病是依据辨证施治、理法方穴原则,体现出整体把握下的经穴经络脏腑优势。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借鉴心肌炎病症,阐述其作用机制,弘扬针灸的优势。二:穴位注射用黄芪注射液在足三里穴位注射,每次每穴注入黄芪注射液1毫升,隔日一次,5次为一个疗程。神经系统疾病:脑梗塞、眩晕循环系统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肺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衰、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哮喘消化系统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疾病: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慢性肾衰、肾病综合症、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肾性贫血代谢疾病:糖尿病2型儿科疾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窒息、小儿肺炎及反复呼吸道感染,选择性IgA.缺乏病、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其它:烧烫伤、术后免疫机能低下肿瘤放化疗的辅助治疗。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减少迁延性心肌炎患者病情波动的效果,探讨其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足三里: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加用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结论心肌炎常规方案加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可以明显减少迁延性心肌炎患者病情波动次数,且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