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忍的咳嗽和哮喘,让食疗来帮忙

2017-4-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点击上方“家庭用药杂志”可以订阅作者:匡调元职位: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前言:近一个月,南方气温如同过山车,北方雾霾也不消停,身边感冒咳嗽和哮喘发作的人一个接一个。因此,在本期的“辨体质,论饮食”专题中,匡调元教授将为大家针对个人不同的体质推荐咳嗽和哮喘的食疗调理,希望最近深受咳嗽之苦的朋友们不要错过,并且也为您关心的ta转一个吧,只会说多喝水多休息可不够哦。感冒咳嗽咳嗽是一种症状,中医学认为,五脏六腑有病都能导致咳嗽,可见于多种疾病如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等。别小看咳嗽,治疗并不容易,有时治不好不是药不好的问题,而是没有对症,更与患者的体质不对型有关。按体质学的观点,认为病因作用于人体之后,将按体质类型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治疗时不仅应分清病因特征,更重要的应强调其体质特征。感冒是一种常见病,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冬春两季特别好发。中医学认为,六淫之邪都可以引起感冒。根据不同症状将其分成10余种类型,至少需用10余种处方分别辨证施治,通常分为风寒、风热及风湿三型。三型感冒都有一些共性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流涕及咳嗽,各型又有特殊的症状,并按体质类型以饮食调理。风寒感冒证见怕风、恶寒、骨节疼痛较为突出,舌苔薄白,脉浮而紧。这型感冒多见于寒体和倦体者。食疗方葱白头12克洗净切片,加生姜3片,淡豆豉5克,开水冲泡10分钟,或水煎沸1~2分钟,趁热服,微出汗即愈。如无汗,再服1剂,裹被而卧,取微汗即可。如兼见咳嗽鼻塞,则用苦杏仁15克(去皮、尖),干姜8克,生甘草5克,煮汤饮。风热感冒证见怕冷轻而发热重、口干咽痛、便秘尿黄、舌红少苔、脉细弦数。这型感冒多见于热体者。食疗方嫩薄荷叶5克,生甘草5克,开水毫升,冲泡,一日分两次饮服,连服两天。或用白萝卜克,洗净榨汁,加青橄榄2枚,洗净切碎,共烧沸代茶饮,一日1剂。风热感冒如兼见咳嗽,则可用冰糖蒸梨。大生梨1只,连皮,挖去核,将冰糖30克放入穴中,蒸熟,稍凉后连皮吃完,一日2只,连服3日。必须指出,舌苔厚腻之湿咳者忌用此方,用后不仅无效反使湿咳加重。风湿感冒证见身热不扬,出汗不畅,身重如裹,胸脘痞满,食欲不振,舌苔腻,脉濡数或滑数。此型多见于湿体者。食疗方苦杏仁10克,薏苡仁20克,白蔻仁3克,白扁豆10克,蒲公英30克,大豆黄卷10克,共煮,待烂后当点心吃,一日1剂;或用白萝卜克,洗净,榨汁饮。在四川农村有一食疗方,方法简便,经济有效。用鲜折耳根(即鱼腥草根茎)当蔬菜下饭吃,可发汗、化湿、开胃、健脾、化痰而止咳。其中含有抗菌作用很强的鱼腥草素,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重度哮喘及各种皮肤炎症。若遇特殊类型的感冒,如妇女月经期感冒、孕妇感冒及感冒伴发心肌炎等,不能单靠食疗方,应及时用汤药治之,不能贻误时机而伴发变证。哮喘严格说来,哮与喘是两种不同的病症。哮病是一种突然发作以呼吸短促、喉间哮鸣有声为临床特征的疾病;而喘即气喘,以气息急促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往往是许多急慢性疾病过程中的一个症状,只是当喘成为这些疾病某一阶段的主症时才称为“喘症”。西医学则称为“支气管哮喘”或“哮喘性支气管炎”,其病理特征为肺内支气管的痉挛和支气管炎症,痰液分泌增多导致不完全阻塞。哮喘病的病因很复杂,有先天的遗传因素,故有些家中会有几个哮喘患者;也与后天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有关,如空气污染、饮食不洁,包括吃了某种导致其过敏反应的食物,如虾、蟹等海鲜,还有烟酒无度、房事过劳等,其中与饮食的关系尤为密切。一般中医内科学对发作期患者常按寒热两纲,将哮喘分为冷哮与热哮;对缓解期则按脏腑学说大致分为肺脾两虚型与肺肾两虚型。当哮病危症发作时,则可见阳气暴脱之败象。下面将分析各型哮喘、体质类型及其食疗的具体方法:冷哮一开始可见怕冷、发热、咳嗽、流涕,随即见喘促,喉中痰鸣如水鸡声,不得平,痰多稀薄呈白色,兼见面色苍白或青灰,背冷,口不渴,舌质淡而尿清长。冷哮多发生于寒体或倦体者,平时“耐夏不耐冬”,常在冬天发病而夏天缓解。“冷哮”患者不论在发作期或间歇期都应该吃热性食物,如生姜、胡椒、花椒、黄花菜、荠菜等。尤其是核桃仁,每晚临睡前3~5个去壳连紫皮同食,加一片薄生姜同嚼吞咽则更好。忌吃寒性食物,包括生冷瓜果,如西瓜、梨、苦瓜等。食疗调理热哮临床症状除哮喘及咳嗽之外,兼见面赤、口渴、喜饮水、大便秘结而尿色黄、痰多黏稠而色黄。此型多发生于热体者,与冷哮恰恰相反,“耐冬而不耐夏”,相对而言,冬天好过而夏天难熬。“热哮”患者的饮食也与冷哮相反,应多吃寒性食物,如苦瓜、番茄、西瓜、香蕉、芹菜、马兰头、马蹄等。热性食物当忌食,误食后常常使症状加剧,甚至引起流鼻血、便血等不良反应。食疗调理湿哮除上述两型外,临床上还见第三种类型,即湿哮。按中医学的理论分析,哮喘病的发作都与痰浊内伏有关,强调痰湿是哮病的宿根,即潜伏的病根,往往在此宿根的基础上感受风寒、暑热或饮食不洁而诱发。因此,哮喘患者必夹痰,只是轻重不等而已,如果寒热为次而以痰湿为主,即形成湿哮。其临床表现可见胃脘痞满、头晕欲呕、恶心、腹满、多痰(时稠时稀,时黄时白)、大便稀薄、小便混浊而多泡沫,舌苔腻(或厚或薄,或黄或白),此型多见于湿体者。应该多吃有利湿作用的食物,如白萝卜、冬瓜、茯苓、白扁豆等,忌吃养阴留湿的面、蜂蜜、酒(包括白酒、黄酒及啤酒),及含碱的食物如百叶、素鸡、馒头等。在此应强调,“湿哮”患者不宜吃人参、西洋参及党参等滋补品,因为它们都有留湿作用,误补后则痰湿胶黏难清,致使哮喘绵绵难尽,而变证丛生。食疗调理夹瘀哮此型较少单独存在,临床上多以“并发”的姿态出现,即在上述三型的基础上再加上“瘀”的病变。此型多见于老年人及多年哮喘频频发作的年轻人。老年人主要多由于有血管硬化倾向,年轻人则由于反复发病而引起肺内小血管阻力增加,导致心肺功能不全,血液多瘀滞所致。临床上多兼胸闷痛、面色晦暗、唇紫、舌质有青紫点或斑块。应多吃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食物,如山楂、黑木耳和鸡内金等。食疗调理本文为“家庭用药杂志”独家原创文章。相关文章,可回复下方序号获取。或直接点击下方标题阅读感冒中成药,你真的会选吗?用药指南感冒分清症状再用药,绝大部分不需抗菌药感冒多喝水?并非“然并卵”!秋季干燥宜补水,您的饮水方法科学吗?防治秋季感冒也要讲原则,十大妙招让您御感冒于肌肤之外流感?感冒?别分不清,小心用药误区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b.com/yfzz/68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