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惩罚变作心动力身教重于言教
2016-1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心力管理,是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鹏凯首先提出的,是他长期企业管理实践的结晶,也是对“中国式”企业管理的有益探索。这些管理方法既有理论更有实践,是他从“心”开始,用“心”探索中小企业的管理方法、经营模式的经验总结,彰显了心之养、心之育、心之动、心之力的管理艺术。如何将管理制度与管理文化紧密结合?如何以“文”化“人”,赢得人心?让我们走进“黑松林”管理的“心”故事——
文/刘鹏凯
心力管理实践谈之:身教重于言教
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惩罚制度是绕不开的话题,其背后反映出的是企业的价值导向。惩罚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让员工认识到企业制度神圣而不可侵犯,自动自发坚持制度是最基本的执行力。
如何利用非惩罚手段,形成企业独特的软环境,用制度约束的“刺激”和“强化”促使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引导员工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做到与企业心心相印,共同营造和谐发展的环境,这是新形势下中国式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笔者多年来致力于探索“心力管理”,发现对企业内部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拘泥于“就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而要打破“瓶子”,突破僵化式思维格局,注入新元素,刺激思维,从新的角度、新的思维、新的可能性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针对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场合下的不同员工,适时、适地、适当地“管”到他们的心里去,让他们心悦诚服,即使是惩罚,也能让他们笑眯眯地口服心服。这才是将“死制度”执行活了,可营造出以人为本的软环境,转化为以人为本的“心动力”。
玻璃鱼缸的透明度很高,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里面的情况都一清二楚。工作场所其实就像鱼缸,要求“一把手”必须处处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执行制度要有“铁”的手腕,要铁面无私、铁石心肠,一碗水端平,这样才有说服力、感召力。
在我们公司通往停车棚的路口,有一条黄色警戒线,不管是谁的车行到此线前,都必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推着车子步行至车棚,以确保厂内安全。
一天早晨,我出差回来后习惯性地去车间看看。透过车间的玻璃窗,忽然看到有一辆摩托车从我眼前蹿过。我走到窗前,眼睛盯着车棚方向,原来是副总。我没有吭声,待例行晨训完毕,我走到员工队伍前面,通报了刚看到的情况,宣布罚副总10元。副总憔悴的脸上挂着泪,委屈地看了我一眼,似霜打的荞麦低下了头。
晨训结束后,我让副总留下。她泪流满面,呜咽着说出了缘由。原来她心肌炎已发作几天了,医院打吊针,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今天原本想休息,但想到几个负责人都出差了,最后还是强打精神来公司上班。听了她的诉说,我的眼睛也湿润润的。关爱只能藏在心中。
“请你理解,制度面前,谁能原谅你走进警戒线呢?因为你是副总,我就必须从你抓起。如果我知道你是这种情况,我会替你将摩托车推进车棚的,请你原谅!”
她看了我一眼,点着头,一言未发,不停地擦着脸上的泪。这是在“悟”、在“感”、在“理解”。可我的心就像多云的天空,阴阴的,又亮亮的……
俗话说:看房看梁,访亲看娘。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栅栏、自律的红灯。企业的制度执行得好不好,关键要看“头头”。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本身做得正,不要命令,人家自然会行动;自己做的不正,即使下了命令,别人也不会服从和行动。一个管理者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身教重于言教,如果是说一套、做一套,像用手电筒那样总是照别人,制度是执行不了也执行不好的,因为“鱼从头烂起”。
杰克·韦尔奇有一个观点:谁是团队里最差的成员并不残忍,真正残忍的是对成员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文过饰非,一味充当老好人。一个时刻直面竞争的团队,令行禁止,从“头头”抓起,一视同仁,不讲客观才能真正打动人。也只有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言传身教,从“头头”做起,才能取信于员工。正如孟子所说: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榜样的力量无穷大。着眼于防,无不可防;立足于罚,罚不胜罚。惩罚副总,不在于惩罚本身,而在于推进表率。管理者总是在亮处,身后有许多双眼睛在盯着你。“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高层管理者是“一把手”的左膀右臂,在情感上可以变通、让步,但在执行纪律和制度面前,绝不能退让半步,否则再完善的制度,没有执行力,也只能是一纸空文。我们“黑松林”的文化不在于美丽的外衣,而在于全员认同管理的文化自觉。然而,一个听似很简单的道理,实践起来有时还真不容易,它需要有心、用心、给力量、正人心啊!
(待续)
本期编辑:刘佳
来源:《经营与管理》杂志
刘鹏凯心力管理实践谈?更多精彩内容
29让员工在体验中成长:如何做到百年树人?
28让员工在体验中成长:“皇帝式”管理方式要不得
27让员工在体验中成长:做错事受表扬?
26如何教育引导“80后”员工:以柔克刚,不懈培养
25如何教育引导“80后”员工:注重细节,行为养成
24如何教育引导“80后”员工:白纸画图,培养新人
23用文化之力管好安全生产:安全管理不是挂在墙上的装饰品
22用文化之力管好安全生产:安全的绳子拴住你和我
21用文化之力管好安全生产:会说话的“眼睛”
20收获的,是种下的
19做一点儿不辜负春天的事
18做自己忠诚的信徒
17实现文化自觉:如何“无为而治”?
16实现文化自觉:如何克服“纸上谈兵”?
15实现文化自觉:制度有形变无形
14关爱员工要“有酒有肉”:不看广告看疗效
13关爱员工要“有酒有肉”:根才是最好的果实
12关爱员工要“有酒有肉”:与员工“共情”
11为每个员工打开一扇窗户:如何将管理“问题”变成“行善”?
10为每个员工打开一扇窗户:修好诗外功夫
9你在家里干,我在外面看
8将锅炉房当做厨房打理
7给司炉老师傅送酒
6煤渣堆上的硬币
5拿待岗工资的司炉工
4新员工,先去锅炉房拣煤渣
3如何让员工从“飞鸽牌”变成“永久牌”?塑心工程!
2如何让员工从“飞鸽牌”变成“永久牌”?聚心工程!
1如何让员工从“飞鸽牌”变成“永久牌”?融心工程!
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虽是一家小企业,却是“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国化工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企业人均产值超过百万元。作为“心力管理”的创始者,董事长刘鹏凯先生提出“不做强,要做年”。他坚信,百年企业,靠的不是百年机遇、百年老板,而是百年机制、百年文化。
“心力管理”一词是刘鹏凯先生的创造,是他经营企业30多年苦辣酸甜的提炼和升华,也是“黑松林”管理哲学的核心。他的《漫话心力管理》一书,用漫画的手法,讲了个故事,一桩桩小事,体现了“心力管理”的有心、用心、真心,换来了员工的热心、诚心、雄心。
订阅请加小编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治白癜风合肥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