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羊病分析和治疗大全收藏转发
2016-10-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点击上方 片形吸虫病是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由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所致。该病分布于全世界,我国遍布各地。主要危害羊、牛,人也可感染。贫血、感染山羊呈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伴有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危害相当严重,尤其对幼畜可造成大批死亡。 [防治]
治疗片形吸虫病的药物较多,可选用
①硝氯酚,每千克体重4毫克~5毫克,一次日服,对童虫无效。
②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80毫克一毫克,一次日服,对成虫有效。
③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10毫克一15毫克,一次口服,对成虫有效,且对童虫也有一定疗效。
④三氯苯唑(肝蛭净),每千克体重10毫克,一次口服,对成虫、童虫均有效。
5、溴酚磷(蛭得净),每千克体重12毫克,一次日服,对成虫、童虫均有效。
⑥双乙酰胺苯氧醚(可利苄),每千克体重毫克,一次口服,主要对童虫有效。 2.前后盘吸虫病 前后盘吸虫病由多种前后盘吸虫寄生于羊等反当兽的瘤胃和胆管壁上引起的,一般成虫的危害不甚严重,但若大量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寄生在真胃、小肠、胆管和胆囊时,可引起严重的以顽固性下痢为特征的疾病,甚至发生大批死亡。青壮龄羊最易感染,发病重,死亡多。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遍及各地,南方比北方多见,且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甚高。 [防治]
参照片形吸虫病。氯硝柳胺,每千克体重75毫克~80毫克,一次口服,对童虫疗效很好。 3.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分体吸虫寄生于人、牛、羊等的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俗称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亚洲,在我国分布很广,遍及长江沿岸及其以南各省区。本病长期危害着疫区人、畜,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 [防治]
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有:
①毗喹酮,每千克体重40毫克,一次日服,疗效显著。
②硝硫氰胺,每千克体重60毫克,一次日服,疗效确实。 [预防]
①查病治病。
②捕杀作为保虫宿主的野生哺乳动物(如鼠类),以绝后患。
②查螺灭螺。
③粪便管理,采取无害化处理。
⑤安全用水。
⑥安全放牧和安全防护。 4.莫尼斯绦虫病 莫尼斯绦虫病是由扩展莫尼斯绦虫和贝氏莫尼斯绦虫寄生于羊小肠内引起的疾病,常呈地方性流行。特别对羔羊危害严重,不仅影响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成批死亡。全世界分布,我国分布也很广,广大牧区几乎每年都有不少羔羊死于本病,农区有局部流行。 常用的驱虫药物有:
①氯硝柳胺,每千克体重75毫克~80毫克,一次口服。
②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80毫克~毫克,一次口服。
③吡喹酮,每千克体重10毫克~15毫克,一次日服。 5.脑多头蚴病 脑多头蚴病是由寄生于犬的多头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羊等的脑或脊髓内引起的疾病。它是危害羔羊的一种重寄生虫病。世界性分布,我国各省、市、区均有报道,但多呈地方性流行,并可引起动物死亡。 [防治]
施行手术摘除,但脑后部及深部寄生者则较困难。近年来用吡喹酮和丙硫咪唑进行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6.血矛线虫病 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羊等反刍兽的真胃、小肠内引起的,病原体致病力强,也常和其它毛圆科线虫混合感染。世界性分布,我国遍及各地。羊群感染率可达70%~80%以上,绘畜牧业经济带来十分严重的损失。 [防治]
治疗可选用的药物有:
两硫咪唑,每千克体重5毫克~10毫克;左咪唑每千克体重6毫克~8毫克;噻苯唑每千克体重30毫克~70毫克,一次口服;依维菌索每千克体重0.2毫克,一次皮下注射。 7.食道口线虫病 食道口线虫病是由多种食道口线虫的成虫和幼虫寄生于肠腔与肠壁所引起的。有些幼虫可在肠壁形成结节,故又称结节虫病。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普遍存在。引起羊生产力下降,甚至死亡,结节病变常影响肠衣加工而废弃,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防治]
治疗可选用的药物有:两硫咪唑,每千克体重5毫克~10毫克;左咪唑每千克体重6毫克~8毫克;噻苯唑每千克体重30毫克~70毫克,一次口服;依维菌索每千克体重0.2毫克,一次皮下注射。
常见传染病
1.羊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其特点是生殖器官和胎盘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症。 [症状]
本病常不表现症状,而首先被注意到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萎顿、阴道流出黄色粘液。流产多发生于怀孕后的第三个月、第四个月。流产母羊多数胎衣不下,继发子宫内膜炎,影响受胎。公羊表现荤丸炎,辜丸上缩,行走困难,拱背,饮食减少,逐渐捎瘦,失去配种能力。其它症状可能还有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等。 [防治]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只有加强预防检疫。①定期检疫。羔羊每年断乳后进行一次布氏杆菌病检疫。成羊两年检疫一次或每年预防接种而不检疫。对检出的阳性羊要捕杀处理,不能留养或给予治疗。②免疫接种。当年新生羔羊通过检疫呈阴性的,用“猪2号弱毒活菌苗”饮服或注射。羊不分大小每只饮服亿活菌。疫苗注射,每只羊25亿菌,肌肉注射。 2.羊炭疽 炭疽是一种人和多种家畜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点是败血症变化,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和浆膜下组织呈出血性胶样浸润,血液凝固不良。 [症状与病变]
多为最急性,体温42℃以上,突然发病,患羊昏迷,眩晕,摇摆,倒地,呼吸困难,结膜发绍,全身战栗,磨牙,口、鼻流出白色泡沫,肛门、阴门流出血液,且不易凝固,呼吸加快,心跳加速,粘膜发组,后期全身痉挛,天然孔出血,数小时内即死亡。剖检外观可见尸体迅速腐败,极度膨胀,天然孔流血,血液呈暗红色煤焦油样,凝固不良,可视粘膜发组或有筋状出血,尸僵不全。对死于炭疽的羊严禁解剖。 [治疗]
必须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治疗。①血清疗法。患病后立Bp皮下或静脉注射抗炭疽血清50毫升一毫升,12小时后如体温不下降,再注射一次。②药物治疗。青霉索肌肉注射,大羊万单位一万单位,小羊80万单位一万单位,每6小时一次。③10%磺胺嚼睫钠注射,第一次30毫升一40毫升,每隔8小时注射20毫升一30毫升。④也可酌情选用土霉索、四环索、链霉索等。 3.口蹄疫 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羊、牛、猪等偶蹄动物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口腔粘膜、蹄部及乳房等处皮肤上发生水疱和烂斑。 [症状与病变】
病羊口腔粘膜上可见水疱、烂斑和弥漫性炎症变化,病羊体温升高,精神沉郁,不爱吃食或完全废绝,在放牧中可见病羊瘸腿掉群或卧地不起。个别情况下发生死亡。羔羊多为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突然死亡,病死率高达50%以上。剖检在食道和前胃粘膜上有水疱、烂斑和痂块。真胃及肠粘膜有卡他性出血性肠炎。死于急性心肌炎的羔羊,可在左心室壁和中膈心肌切面上见到黄白相间的条纹或斑点(“虎斑心”病变)。
[诊断]
根据症状、流行特点可作初步诊断。为鉴定病毒型,可取水疤皮或水疤液置50%甘油生理盐水中,或采取恢复期血清,迅速送有关部门鉴定。 4.羊口疮 羊口疮又称羊传染性脓疮,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羔羊多为群发,以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统状厚疯为特征。养羊国家均有本病报道,我国也有报道。 [症状]
唇型常见,在口角或上唇,有时在鼻镜上发生散开的红斑、痘疹或小结节,继而形成水瘤和脓疱,脓疱溃破后续成黄色或棕色的疣状硬痂。由于有渗出液,疯垢逐渐扩大、加厚。如果为良性,l周一2周则痂皮干燥、脱落而恢复正常。一般无全身症状。严重病例,患部继续发生痘疹、水疤、脓疱和痂垢,并互相融合,波及整个口唇及眼险和耳廓。疯垢不断增厚,疯垢下伴有肉芽组织增生,整个嘴唇肿大外翻呈桑棍状隆起。唇部肿大影响采食,病羊日趋衰弱而死亡。有些病例还常伴有化脓菌和坏死杆菌等继发感染,引起深部组织的化脓和坏死,使病情恶化。蹄型多见于绵羊,常为一胶,在蹄叉、蹄冠和系部皮肤上形成水癌、脓疱和溃疡。病羊破行,长期卧地,衰竭而死亡。 [治疗]
唇型可先用水杨酸醋将疯垢软化,然后用0.1%~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面,再涂以龙胆紫、碘甘油或5%土霉素软膏,每天1次一2次。蹄型应在加强护蹄的情况下进行消毒和外科处理。 5.羊痘 羊痘是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和粘膜上生痘疹为特征。典型病例初期为痘疹,后变水疤、脓癌,最后干结成疯脱落而痊愈。 [症状]
病初体温升高至41℃一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拱腰发抖,眼睛流泪,咳嗽,鼻孔有粘性分泌物。2天一3天后在羊的嘴唇、鼻端、乳房、阴门周围及四肢内侧等处的皮肤上发生红疹,继而体温下降,红疹渐肿突出,形成丘疹。数日后丘疹内有浆液性渗出物,中心凹陷,形成水疤,再经3天一4天水疤化脓形成脓疤,以后脓疤干燥结疯,再经4天一6天疯皮脱落溃留红色疤痕。该病多继发肺炎或化脓性乳房炎,怀孕后期的母羊多流产。有的病例不呈现上述典型经过,仅出现体温升高或出少量痘疹,或痘疹呈结节状,在几天内干燥脱落,不形成水疤和脓瘤。有的病例见痘内出血,呈黑色痘。有的病例痘疤发生化脓或坏疽,形成较深的溃疡,发出恶臭,致死率很高。其病变在前胃或皱胃的粘膜上往往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半圆形坚实,的结节,单个或融合存在。有的引起前胃粘膜糜烂或溃疡,咽和支气管钻膜也常有痘疹,肺有干酪样结节和卡他性肺炎区,淋巴结肿大。 [治疗]
对羊痘的治疗目前无特效药,主要是做好预防和对症治疗。在痘疹上或溃烂处涂碘甘油、紫药水等,结节可用针挑烂涂以碘配。体温升高时为防继发乳房炎等,可肌注青霉素、链霉素等。用量为每次青霉素万单位一万单位,链霉索万单位一万单位。每日两次,羔羊酌减。病愈后的羊可产生终身免疫。 6.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俗称烂肺病,是一种山羊特有的接触性传染病,病程较急,有时呈慢性经过。其特征是高热咳嗽及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索性炎症。 [症状]
病韧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随即咳嗽,流浆性鼻液,4天~5天后咳嗽加重,干而痛苦,鼻液变为脓性,常粘附于鼻孔、上唇,呈铁锈色。呼吸困难,高热稽留,腰背拱起呈痛苦状。孕羊大部分流产。肚胀腹泻,甚至口腔溃烂,眼脸肿胀,口半开张,流泡沫样唾液,头颈伸直,最后病羊衰竭死亡。病期多为7天一15天,长的达1个月,幸而不死的转为慢性。病变多局限于胸部,胸腔有淡黄色积液,暴露于空气后发生纤维蛋白凝块,肺部出现纤维蛋白性肺炎,切面呈大理石样。胸膜、心包膜粘连。支气管琳巴结和纵踊淋巴结肿大,有出血点,心包积液,肝脾肿大,肾脏肿大,被膜下可见有小出血点。 [治疗]
①新砷矾纳明(九一四)静注。成羊0.3克~0.5克;5月龄以下羔羊0.1克~队2克;5月龄以上的青年羊0.2克~0.14克,溶于50毫升~毫升的糖盐水中一次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3天~5天后再注射一次,剂量减半。 ②土霉素25毫克/千克~50毫克/克,每日分两次日服。 ③氯霉素30毫克/克~50毫克/克,分两次口服。 ④病初也可应用中药草清肺散煎后灌服。 ⑤其他对症治疗。
专注牛羊养殖牛羊病防治,发展养殖事业
本平台有自动查询系统,可以在平台上输入:羊痘、破伤风、感冒。。。。有七十多种病可以查询,只要你知道什么病就可以查询到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