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锦囊

2021-10-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春季传染病预防锦囊

春回大地,暖阳高照

随着气温的回升

自然界的各种微生物

也开始活跃起来

成为传染疾病多发的季节

正处于生长发育期

抵抗力相对较低的孩子

极容易被传染

春季疾病预防的全攻略

让我们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

《春季传染病预防告家长书》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肠道传染病等。为了确保幼儿的安全,我园除了做好幼儿的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认真做好开窗通风、校园清洁消毒外,也希望各位家长做到以下几点: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勤洗手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2.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保持家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室内,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3.天气变化多端,注意及时增减衣物春季幼儿衣服的增减要适当,并且及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还注意孩子运动后出汗较多容易着凉现象。4.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接触的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平时要佩戴口罩。5.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6.出现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让他在家休息。在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员。如症状较重,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7.及时接种相关疫苗常见传染病一般都有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

二、春季饮食注意事项

1.保证钙质的充足供应春天是孩子长个的好季节。孩子长高主要是骨骼发育的结果,而骨的主要成分是钙。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肉类、虾皮、芝麻、海带等。不能让孩子多吃糖、巧克力、甜饮料,因为里面含有较多的磷酸盐,会阻碍钙在体内吸收代谢。2.多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孩子的身体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尽量多吃些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柑橘、苹果、西红柿、青菜、大枣等。3.多吃粗粮、杂粮有好处粗粮、杂粮能给人体补充微量元素、各种维生素和纤维素,可以多食用粗、杂粮,如玉米、小米、山芋、干豆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为了您和孩子的健康,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湖南路实验幼儿园

年3月

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感冒

即便是到了春末,偶尔来的一股“冷空气”,很容易让孩子患上感冒。

患病症状

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咽痛、气喘、咳嗽等;偶尔有轻微咳嗽,说话声音嘶哑;眼睛发红、潮湿;肌肉疼痛;呕吐、腹泻;发烧,体温可达39℃~40℃。

护理要点

1

让孩子充分休息

患病时让孩子充分休息,有利于病的痊愈。在此时不要外出,也不要长时间逗孩子玩。

2

多饮水

大量饮水除了可对咽部的病毒、细菌起到冲刷的作用,发热时消耗身体的热量、同时能及时补充因退热出汗所丢失的水分。喝水时宜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如果孩子不爱喝白开水,也可适当加些果汁,让孩子能多喝些水。

3

保暖

根据情况增减衣物,有些父母爱用被子为孩子捂汗,这可造成高热抽风。当孩子出汗后,用温水为孩子擦干汗,及时换上干净的衣物;在室内,就不必穿得太多,与成人穿得相当即可,甚至要比成人穿得少一些才好。

4

合理饮食

孩子感冒时多不爱吃东西,家长需给流质、半流质食物如牛奶、酸奶、稀饭、面条、面包等,同时还要多吃新鲜水果(苹果、猕猴桃)、蔬菜,这样可保证有大量维生素C抗病毒的作用。

预防

首先勤开窗通风換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是预防感冒最为简便、有效的办法。

进行适当户外锻炼,接受日光照射,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减少患感冒的机会。

外出时,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的共公场所。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

肺炎

肺炎是肺炎组织的一种感染,会引起咳嗽、呼吸短促、发烧、呼吸频率加快中的一种或是全部症状。一旦孩子的感冒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时,尤其是身体虚弱的孩子容易从感冒发展为肺炎。

患病症状

呼吸急促、吃力,有时候伴有呼吸疼痛;鼻孔张开(预示着孩子呼吸困难);发烧,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胸痛,呼吸时会加剧;腹痛、食欲不振;持续咳嗽、气喘。

护理要点

1

降低热度

可以在孩子额头上放一块凉毛巾来达到物理降温的效果,有条件时,可以在家进行温水浴。

2

多喝水

尽量让孩子多喝一些水,以防止脱水。大量的液体还能疏松分泌物和粘液,使痰液更容易被咳出。

预防

如果家人患感冒或者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尽量让孩子与患病的亲人隔离,避免孩子受到传染;

室内经常通风;

保护孩子不会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

如有可能,让孩子注射预防肺炎的疫苗,也是预防孩子得肺炎的一种有效途径。

过敏性咳嗽

过敏性咳嗽是一种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隐匿性哮喘。同任何过敏性疾病一样,过敏性咳嗽的最大特点就是会随着气候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生活习惯的变化等,反复发作,较难治愈。

患病症状

吐白色泡沫痰;喜欢揉眼睛和鼻子,爱抓头皮;睡觉时爱出汗,不安静,喜欢蜷曲着睡;多以咳嗽为主,不喘。其咳嗽有三大特点:晚上睡觉前咳一阵;半夜醒来咳一阵;早上醒来咳一阵。有的孩子能一连咳上3个月。

护理要点

1

不要自行服用止咳药

普通的止咳药对过敏性咳嗽效果不好,甚至可能让咳嗽更厉害。

2

如果发现宝宝咳嗽时间持续一个月左右

医院呼吸科的哮喘门诊进一步确诊。

3

临睡前

让孩子喝一些温开水或温牛奶、米汤等,有助于粘痰变稀,促进痰液咯出。

4

每周1次彻底对家里进行一次大扫除

包括清洗床单、地毯、窗帘(布制),整理橱柜,清洁瓷砖、包括孩子卧室内新购买的鲜花等。将家里所有的毛绒玩具都搬离孩子房间,如果孩子坚持要跟其中一个同吃同睡,家长需要经常用热水清洗。花粉季节,注意关好门窗。坐车时,车窗也要关闭,以减少与过敏原的接触。

腮腺炎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患病孩子的唾液飞沫、或腮腺炎病毒直接进入腮腺口侵犯腮腺等相互传染,少数也有通过病毒污染的用具而间接传染。

患病症状

表现为一侧或者两侧耳垂下发生肿大,肿大的表面会发热会痛;张嘴或者咀嚼食物时肿大的部位会感觉疼痛;发烧、头痛、身体困倦、食欲不振;睾丸和腹部(女孩子)肿胀、疼痛。

护理要点

1

降低热度

所有病症一样,为孩子降温是首当其冲的“任务”。合理用药可以缓解因发烧带来的种种不适。

2

食物以流质、半流质为主

孩子患了腮腺炎以后,就会影响生成唾液来润湿食物。如果孩子出现吃饭困难,不妨多为他准备一些粥类、及其他水分含量较高的食物。

3

避免酸性食物

酸性食物,如番茄,会刺激唾液的生成,这会让孩子感觉更加疼痛。

预防指南

让孩子按时接种可提供的(计划内)所有疫苗,是预防腮腺炎的最好方法。

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也会通过密切接触(公共场所的门把手、桌椅、扶梯等)传播,生食或吃了未煮熟的贝类易被感染。

患病症状

主要表现为起病突然,患者有发热、恶心、喷射式呕吐、腹部痉挛性疼痛及腹泻症状;孩子一般呕吐多见。

预防指南

应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来后一定清洗双手。

喝温开水,不要喝生水。

远离呕吐物,如果有人呕吐,应第一时间远离呕吐物及污染物,不要围观。

勤通风,室内每天至少通风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食物必须煮熟煮透,特别是生蚝等海产品,水果彻底洗干净。

如孩子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待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才可返校。

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患病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预防指南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3.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4.手足口高发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医院就诊。6.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冬春两季高发,其传染力强,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易感儿接触传染源发病率可达95%以上。

患病症状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预防指南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俗话说:“春捂秋冻”

乍暖还寒的初春

天气是导致孩子们生病的“凶手”

如何在偶然一次的外出中

全方位保护孩子不受病毒侵害

关键就在于“春捂”

春捂秋冻·少生杂病

01小心“倒春寒”春季万物复苏,上一刻还暖融融的天气,下一刻也许就吹起了冷风。忽冷忽热,孩子无法抵御冷暖变化,过早脱掉棉衣,冷风会长驱直入,使孩子受寒生病。02顺应人体规律春季万物复苏,孩子的身体也一样,原先处于“冬眠”的各个器官开始活跃起来,毛孔也张开,如果不注意,孩子可能会患感冒、气管炎甚至给关节炎等疾病埋下引子。03增强免疫力春季病菌大量繁殖,乘虚侵袭孩子免疫系统。衣服穿的厚,才不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科学春捂·拒绝盲从

01注意气温变化注意8℃与15℃温差在8℃徘徊,早晚温差大仍需“捂”一“捂”,就算气温回升后,还应再捂7天左右。如果气温高于15℃应给孩子脱掉冬天的外套,否则就会超出身体的耐热限度,对人体健康不利。02把握孩子体质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耐受冷热的程度也不同。如果孩子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如果身体出汗,不妨早点换装。03重点护好“手足”宝宝头颈暴露在外,下身血液循环较差,很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因此,护好这两大部位,可以避免寒气入体。04穿衣“上薄下厚”“寒从脚起”孩子的的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而上身可以选择一件容易穿脱的外套,既挡风又透气。05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b.com/kfhl/139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