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新冠后遗症居然这么多

2020-9-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01

国内已经进入后疫情时代,但全球的疫情还非常糟糕。

近日,特朗普终于在白宫记者会上承认:

疫情只会变得更糟了,希望所有人都戴上口罩。

特朗普都松口了,就意味着一切还在飞速恶化。截止北京时间7月28日14:58,全球确诊人数超过万,累计死亡人数超过65万,治愈了多万。

截图来源:丁香医生+

而对那些被治愈的患者来说,其实一切还远远没有结束,活下来仍然是要和新冠后遗症对抗的一生。7月18日,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发表了一份有关新冠后遗症的分析报告和建议。在这份报告里,首次提出了新冠部分患者在康复后,他们的心脏、肾脏、大脑等重要器官,都有很大程度的后遗症。法国医科院成员PatrickBerche教授表示,就算是轻症患者,也会有肺部纤维化的后遗症。

意大利的很多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出现了身体不适的情况。

这些患者在治愈后仍伴有咳嗽、易疲劳等后遗症状,部分人回到工作岗位后,由于呼吸急促和肌肉酸痛,甚至连短距离的散步都无法进行!

意大利足球巨星马尔蒂尼表示,虽然自己已经从轻症感染中恢复,但却留下了后遗症。

“我今天试着去健身房进行一些训练,但是才过了短短的10分钟的时间,我就坚持不住了。”

而类似的情况,也在香港也出现了。

(图片来源:AFP)

医院传染病中心曾对首批10名出院病人进行了跟踪,结果发现有3名康复者肺部功能受损两至三成。

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步速较快时会气促,无法正常做运动,甚至不能做回以往的工作!

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指出,肺部严重感染会发展为肺纤维化,一部分重症患者治愈后会出现肺纤维,影响日常生活,发展到晚期只能肺移植。

而且目前对于肺纤维化,还没有特效药,病情是不可逆转的。

新冠肺炎的尸检报告里,遗体解剖教授说,肺部纤维化,已经不是肺了,肺里面充满了别的东西。而肺部纤维化,患者很容易呼吸衰竭而死。这种死因,本质上和淹死是一个道理。大量的水倒进肺部,氧气进不去,病人挣扎向医生大喊救命,直到他去世。如果想要活下去,只能移植新的肺。除此之外,报告还显示另一种新冠后遗症是心肌炎。一名48岁的新冠痊愈者在接受采访时说:“治愈后的几周里,我一直感觉发冷。医生说我患上了充血性心肌炎,一辈子都要和这个病缠斗。情况恶化的话,甚至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甚至移植心脏。”而除了纤维肺,他们还在新冠病人遗体内发现了大量的血栓。血栓对病人来说,是真的很致命。会导致中风、瘫痪、心脏病,各类器官衰竭。即便死亡率不高,但是只有42%的人能够正常工作。更多人因为这些病,生命质量变得很低。美国著名歌手Scarface,在新冠治愈以后,他的肾脏却衰竭了。

除了对肺部的损害之外,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出,新冠病毒也会给感染者的肝肾留下后遗症。

美国传奇说唱歌手Scarface在感染后,身体逐渐恢复,症状都已消失,唯独肾衰竭的情况在不断恶化。

(图片来源:Economictimes)

目前,他正在接受透析治疗,但是专家表示,肾脏损伤的恢复恐怕遥遥无期。

两个月前,就已经有研究指出,新冠感染者普遍存在肾脏损害的情况。

这份名为《CautiononKidneyDysfunctionsof-nCoVPatients》的论文,研究了59名来源于武汉、黄石和重庆的59例感染患者病例。

结果发现,63%的患者表现出肾功能不全的症状,CT扫描显示%的患者肾脏影像学异常。

(图片来源:Medrxiv)

英国和加拿大的专家们也发现,接受重症监护的新冠患者中,有8%-12%出现了肝或肾衰竭,需要依靠常年的透析治疗才能生存。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黄波表示,感染者的肝肾受损可能是由于肺部功能障碍导致。

“呼吸功能出现障碍时,氧气交换受阻,其它脏器会处于乏氧状态,而对氧特别敏感的肾脏往往会发生严重的功能性损伤。”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很多已经康复的新冠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中枢神经后遗症。许多人感到头痛、头晕、意识混沌,他们严重的还会出现急性脑血管疾病、癫痫等等。还有人视力、味觉、嗅觉衰退等等。华中科技大学对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神经系统研究显示,名患者中,超过三成的病患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具体表现为三类:一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意识障碍、急性脑血管疾病、癫痫等。二是周围神经系统症状如味觉减退、嗅觉减退、食欲减退、神经痛等。三是骨骼肌损伤。上个月,一位56岁新冠患者被证实脑脊液中存在新冠病毒,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病毒侵袭。这一情况虽然罕见,但在全球范围内曾出现多次。(图片来源:NHK)根据NHK的报道,日本山梨县一位24岁的独居男子,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高烧,同时伴有头痛及四肢乏力。几天后男子在家中昏迷,送医抢救后被确诊,同时伴有脑膜炎,脑髓液的PCR检测呈阳性。专家表示,此次脑膜炎是由新冠肺炎引发的可能性非常大。男子醒来后,发现自己近1、2年的记忆竟然都丢失了!主治医生森口武史表示,这是一起新冠肺炎病毒会侵入中枢神经的重要例子。(图片来源:ANN)而至于患者为什么会丧失记忆,专家认为这是因为患者大脑内负责记忆的部分受损,从而导致丧失记忆等后遗症。根据病理组织的观察结果,许多感染者的大脑部分都发生了病理改变:脑组织充血、水肿,部分神经元变性。还有不少无症状的感染者出现血栓进入脑血管的情况,最终引发中风。新冠病毒对患者心脏造成的损害也不容易忽视。一位来自伦敦东部的48岁的患者透露,新冠肺炎给她留下了严重的心脏损伤:“治愈后的九周里我一直感觉很冷,后来医生告诉我,我患上了充血性心肌病(心脏功能减弱、心腔扩大、心脏不能充分泵血)可能一辈子都这样了,大部分人会慢慢好转,但有些人可能要安装起搏器,甚至需要心脏移植。”卑诗大学医药学教授JamesRussell博士和其他几名研究人员发现,以名新冠肺炎患者为样本的调查中,过半的重症患者出现了心脏损伤,甚至引发死亡。Russell博士说,进过ICU、尤其是被上过呼吸机的新冠患者,并发症会更加严重。他们将来很可能肺部、大脑、心脏、肌肉会出现问题。“辅助呼吸是一把双刃剑。”前不久,医院感染新冠肺炎的“黑脸医生”胡卫锋,也在使用辅助呼吸设备后出现脑出血症状。他的主治医生指出,“上ECMO是九死一生的事。”胡卫锋于6月2日5时45分,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有人可能会问,病人都治愈了,为什么还会有后遗症?其实从医学的角度来讲,评估一个疾病治愈后是否会产生后遗症,一般要在疾病痊愈后6个月以上才能开始。因为人的身体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性,很多时候疾病导致的身体器官受损,在危险因素消除后,身体能进行自我修复,进而恢复正常而不产生任何后遗症。但是按照这个标准来评估新冠肺炎的话,时间上就不够充分,毕竟从爆发至今还不到半年。再加上人类对新冠病毒还在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中,意料之外的后遗症也在情理之中。应对这种新型病毒,治愈并不等于大功告成,会不会遗留严重并发症还需要时间来验证。全球疫情蔓延,人类与病毒的这场较量,还远远没有结束...02而除了身体上的痛苦,在后疫情时代,新冠的后遗症还波及到了每个健康的普通人。美国劳动统计局显示,近半数美国人已经失业,美国就业人口比跌至52.8%。这是一个全民高负债的神奇国度,这也是一个美国梦破碎的残酷现实。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美国的第二轮失业潮已经来了。但即便是这样,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美国将有超过万美国人将领不到失业补助。疫情期间公共交通都没有停运,《纽约时报》的记者采访了那些在岗的人。其中一个是机场的搬运工,他说自己的账户里就只有0块了,如果不工作很快就会花光这些钱。CNBC报道采访了一位妈妈,她有三个孩子,丈夫失业了。她和丈夫加起来的现金是负0美元,美国政府发给她们的补助只有美元,这些钱只能全部用来还款。一位断粮的肯尼亚妇女为她的8个孩子在锅里煮石头,希望暂时骗到他们还有饭吃。她是家里的唯一经济来源,因为疫情失业,家里已经断粮。越来越多的人失业,贫困正迫使数以百万计的印度人去翻垃圾堆。许多人都因为无法支付基本生活而感到绝望无助,新冠的后遗症,没有放过任何一个普通人。而有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快要吃不上饭了。疫情进一步加剧非洲粮食危机。全球30个不同国家,都因为疫情劳动力不足、蝗灾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说,如果这个情况持续变糟,会有许多人死于饥荒。而这一切,已经有更弱小的儿童在承受了。在拉丁美洲,约有万名儿童依赖学校供餐。对其中0万名儿童来说,校餐是每天最为可靠的食品来源。而因为疫情学校关闭之后,他们正在挨饿。在南非50%以上的儿童,都处在极端贫困的生活里,学校里的儿童餐,是他们最宝贵奢侈的食物。而这一切,都因为疫情不得不中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称,预计六个月内,疫情将造成南亚再有1.2亿名儿童陷入贫困。03新冠疫情,还在持续伤害我们每个普通人。已经康复的患者,还在饱受身体上各种后遗症并发症的痛苦;而即便是侥幸逃过一劫的普通人,也仍然在疫情的阴影下艰难度日。世界如此之大,但人类的命运却在一条线上。张文宏说:即便中国进入了“动态清零新常态”,谁都不能保证自己所在的城市一定没有散发病例,但是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快速地响应,精准地防控。而在7月18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新增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12例,于是再次紧急封城。几百万人的城市,瞬间变得空荡荡。即便中国现在已经进入平稳期,可仍然有可能因为防疫不力而再次卷土重来。如今,新冠累计死亡人数已经超过65万,全球确诊人数超过万,而它最终会让人类走向何方,我们还不得而知。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轻视病毒,时时提防、处处警惕。勇敢的往前走,只要活着,相信我们终究会赢下这一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b.com/zzjj/119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