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病人的护理15节重点

2020-1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第一节传染病概述

采分点必背:

采分点1: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过程本身又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采分点2: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如正在生病的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采分点3:传染病流行过程中除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外,还要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

采分点4: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和生活条件以及文化水平等,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有决定性的影响,其中尤以社会制度为重要。

历年考题:

1.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的是(A)

A.计划免疫

B.封锁疫区

C.环境消毒

D.限制集会

E.停工停课

传染病的预防包括以下几点。①管理传染源:a.对病人的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b.对接触者的管理;c.对病原携带者的管理;d.对动物传染源的管理。,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人体可通过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或预防接种获得对该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其中以预防接种起关键作用。

第五章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流行性感冒病人的护理

采分点必背:

采分点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采分点2:流行性感冒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采分点3:流行性感冒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病人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采分点4: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系RNA病毒,病毒颗粒呈球形或细长形,直径为80-nm,有一层脂质囊膜,膜上有糖蛋白纤突,是由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所构成,均具有抗原性。

采分点5: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主要是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的变异。

采分点6:流行性感冒流行特点是:突然发病、发病率高、迅速蔓延、流行过程短但能多次反复。其流行为春季为多。

采分点7:流行性感冒大流行主要由甲型感病毒引起。

采分点8: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流行性感冒的主要传染源,自潜伏期末即可传染,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体温正常后很少带毒,排毒时间可长达病后7天。

采分点9:流行性感冒经呼吸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毒存在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说话、咳嗽或喷嚏等方式散播至空气中易感者吸人后即能感染。

采分点10: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最短数小时,最长4天。

采分点11:单纯型流感常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采分点12:肺炎型流感实质上就是并发了流感病毒性肺炎,多见于老人、儿童、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

采分点13:肺炎型流感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剧烈咳嗽、咳血痰或脓性痰、呼吸急促、发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

采分点14:中毒型流感表现为高热、休克、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弥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等严重症状,病死率高。

采分点15:胃肠型流感临床表现除发热外,以呕吐、腹痛、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

采分点16:细菌性肺炎是流感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等为主。

采分点17:Reye综合征(瑞氏综合征)是流感的并发症之一,偶见于14以下的儿童,尤其是使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物者。

采分点18:Reye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退热后出现恶心、呕吐,继之嗜睡、昏迷、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肝大,无黄疽,脑脊液检查正常。

采分点19:流感病人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淋巴细胞增高。若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上升。

采分点20: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染法检测抗原结果快、灵敏度高,有助于流的早期诊断。其方法为:取病人鼻洗液中黏膜上皮细胞的脱落标本,用荧光或酶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检出抗原。

采分点21:病毒核酸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好,且能快速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一般能在4-6小时内获得结果。

采分点22:病毒分离是流感确定诊断的重要依据。将急性期病人鼻咽分泌物或口腔含漱液接种于鸡胚羊膜囊进行病毒分离。

采分点23:应用血凝抵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测定流感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的抗体,如有4倍以上增长,则为阳性。

采分点24:抗病毒治疗应在流感发病48小时内使用。目前常用药物有奥司他韦、扎那米韦、金刚烷胺、金刚乙烷等。

采分点25:流感病人有咳嗽、咳痰、胸闷、气急、发绀等肺炎症状时,应协助其取半卧位,吸氧,必要时吸痰,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采分点26: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可获得60%-90%的保护效果。老人、儿童、免疫抑制的病人以及易出现并发症者是流感疫苗最合适的接冲对象。

第五章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麻疹病人的护理

采分点必背:

采分点1: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为特征。

采分点2:麻疹病毒不耐热,对阳光和一般消毒剂敏感,日光照射20分钟即可失去致病力。

采分点3: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

采分点4: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

采分点5:麻疹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病后可获持久免疫。

采分点6: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6-18天,平均10天,潜伏期末可有低热、全身不适。

采分点7:麻疹的前驱期(出疹前期)是从发热至出疹,一般3-4天,以发热、上呼吸道感染、麻疹黏膜斑为主要特征。

采分点8:患儿在麻疹前驱期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流涕、咳嗽、流泪等卡他症状,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水肿是本病特点。

采分点9:90%以上的麻疹患儿于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麻疹黏膜斑,在第一臼齿相对应的颊黏膜处,Imm左右,灰白色,周围有红晕,出疹后1-2天消失,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采分点10:麻疹患儿出疹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易并发肺炎、喉炎等。

采分点11:麻疹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可有麦麸样脱屑及浅褐色色素沉着,7-10天消退。体温随之下降,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

采分点12:麻疹血常规检查中,若淋巴细胞严重减少,提示预后不良,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继发细菌感染。

采分点13:麻疹病人在出疹1-2天内可从血中检出特异性lgM抗体,有早期诊断价值。

采分点14: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麻疹病毒可做出特异性诊断。

采分点15:麻疹无特异疗法,以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预防感染为治疗原则。

采分点16:有并发症的麻疹病人应给予相应治疗。补充维生素A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采分点17:处理麻疹高热时需兼顾透疹,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用酒精擦浴、冷敷。

采分点18:麻疹病人体温超过40℃时可用小量的退热剂,以免发生惊厥。

采分点19:麻疹病人需要及时评估透疹情况,如透疹不畅,可用鲜芫荽煎水服用并擦身,帮助透疹。

采分点20:为预防感染的传播,隔离患儿应采取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者延至出疹后10天。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21天。

采分点21: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后,须在日光下或流动空气中停留30分钟以上,才能再接触其他患儿或健康易感者。

采分点22: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应接种麻疹疫苗。7岁时进行复种。

采分点23:易感儿接触麻疹后5天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免予发病。

历年考题:

1.麻疹患者在出疹期首先出现皮疹的部位是(B)

A.前额、面、颈

B.耳后、发际

C.胸、背

D.胸、腹

E.四肢

麻疹患儿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初见于耳后发际、颈部,渐至面部、躯干、四肢及手心足底,为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大小不等,压之褪色,可融合呈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3-5天出齐。

第五章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水痘病人的护理

采分点必背:

采分点1: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采分点2:水痘的临床特征为皮肤和黏膜相继出现并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全身症状轻微。病后可获持久免疫。

采分点3:水痘病毒存在于患儿上呼吸道鼻咽分泌物及疱疹液中,经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出疹前1-2天至疱疹结痴为止均有传染性。

采分点4:病毒经口、鼻进人人体后在呼吸道黏膜细胞中复制,而后进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再次增殖后释放人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

采分点5:典型水痘的潜伏期约2周,前驱期仅1天左右。

采分点6:典型水痘常在起病当天或次日出现皮疹,皮疹分批出现,初始为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椭圆形小水疱,周围伴有红晕,疱液先透明而后混浊,疱疹易破溃,常伴瘙痒,2-3天开始干枯结痂。

采分点7:不同性状的皮疹同时存在是水痘皮疹的重要特征。

采分点8:皮疹为向心性分布,躯干多,四肢少,是水痘皮疹的又一特征。

采分点9:黏膜疱疹可出现在口腔、咽、结膜、生殖器等处,易破溃形成溃疡。

采分点10:水痘并发症常见为皮肤继发性细菌感染。也可并发水痘肺炎、脑炎等。

采分点11:水痘辅助检查中,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滴度增高4倍以上可确诊。

采分点12:阿昔洛韦是目前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在水痘发病后24小对内应用才有效。

采分点13:水痘病人高热时应给予退热剂,但禁用阿司匹林,其可诱发Reye综合征。

采分点14:水痘病人皮肤瘙痒难忍时,可分散其注意力,或用温水洗浴、局部涂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也可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物。

历年考题:

1.3岁幼儿,-未患过水痘。现该幼儿班级里出现水痘患儿。该幼儿应在家隔离观察的时间是(C)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E.5周

无并发症的水痘患儿应在家隔离治疗,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止。易感儿接触后应隔离观察3周。

第五章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第五节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护理

采分点必背:

采分点1: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肿大、疼痛为特征,多伴发热和咀嚼受限,可累及其他腺体和器官。

采分点2: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宿主,存在于病人唾液、血液、尿、脑脊液中。

采分点3:腮腺炎病毒经口、鼻侵人人体后,在局部黏膜上皮细胞中增殖,引起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然后人血产生病毒血症,进而扩散到腮腺和全身各器官。

采分点4:由于腮腺炎病毒对腺体组织、神经组织具有高度亲和性,可使多种腺体如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胰腺、性腺等发生炎症改变,临床呈现不同器官相继出现病变的症状。

采分点5:流行性腮腺炎自腮腺肿大前1天至消肿后3天均具传染性。

采分点6:流行性腮腺炎好发于5-15岁的儿童及青少年,无免疫力的成人也可发病。

采分点7:腮腺肿大常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首发体征。通常先起子一侧,2-3天内波及对侧,也有双侧同时肿大或始终限于一侧者。

采分点8:流行性腮腺炎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表面发热但不红,有疼痛及触痛,张口、咀嚼特别是食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

采分点9:流行性腮腺炎腮腺肿大3-5天达高峰,一周左右逐渐消退。

采分点10:流行性腮腺炎腮腺肿大严重重者颌下腺、舌下腺、颈淋巴结可同时受累。

采分点11:腮腺炎病毒常侵入神经系统、其他腺体或器官而产生脑膜脑炎、睾丸炎、急性胰腺炎、心肌炎、肾炎等。

采分点12: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症状中,睾丸炎是男孩最常见的并发症,多为单侧受累,睾丸肿胀疼痛,约半数病例可发生萎缩,双侧萎缩者可导致不育症。

采分点13:血清特异性lgH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腮腺炎病毒。

采分点14: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局部冷敷可减轻炎症充血和疼痛。可用茶水或食醋调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患处,药物应保持湿润,以发挥药效并防止干裂引起疼痛。

采分点15:睾丸炎可用丁字带托起阴囊消肿或局部间歇冷敷以减轻疼痛。

采分点16:易感儿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历年考题

1.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平均为(E)

A.6天

B.9天

C.12天

D.15天

E.18天

流行性腮腺炎典型病例以腮腺炎为主要表现。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2.对于无并发症的急性腮腺炎患儿,正确的隔离方式是(E)

A.保护性隔离

B.接触隔离

C.血液隔离

D.消化道隔离

E.家中隔离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遗传染病。对无并发症的患儿一般在家中隔离治疗,采取呼吸道隔离,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3天为止。

今日荐读

点击下方图片,看趣文

识别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b.com/zlff/124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