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1个月,7位医生猝死人民日报从疲劳到
2020-7-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4117.html
近一个月来,医疗界噩耗频传,不完全统计,已至少有6位从业者因病早逝了,悲剧不断上演,让人痛心......
近一个月来,医疗界噩耗频传,不完全统计,已至少有6位从业者因病早逝了。
陈怿、张恒伟、王辉、肖育众、李晓松……
这个名单又增加一个,只是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他的名字。
7月11日晚,医院主任医师徐灵敏在其微博透露:医院,一位优秀的博士医生被发现猝死在卫生间。
“医学界”医院证实了这一不幸消息,但关于这位博士的具体信息,医院暂未透露。
陈怿,医院皮肤科医生,于6月14日因脑出血不幸去世,年仅41岁。家人做出了捐献她全身器官的决定。
张恒伟,医院乳腺科副主任医师,于6月28日突发心梗不幸离世,年仅48岁。
王辉,医院眼科医师,于6月30日突发心脏骤停不幸离世,年仅32岁,家人捐献了他的眼角膜。
肖育众,医院副教授,于7月4日下午3点多被发现倒在实验室,不幸离世,年仅31岁。
李晓松,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医院)院长,因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并发颅内出血,于7月4日不幸辞世,享年56岁。
辽医院一位皮肤科女医生,于7月10日凌晨在家中猝死,年仅31岁。猝死的死前一天,医院的大厅讲解化妆品的过敏反应。
网友不禁感慨:天妒英才!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突然就离我们而去了
不得不说,每隔一段时间这样的事情就会发生一件,每一件都让人触目惊心。
4月11日,医院唐江涛博士、副教授、医生突发心梗离世,年仅40岁。
年10月11日上午8时左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青年教师赵艳云在华中科技大学听课时突然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状况白皮书》中提到:中国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约6成的人处于过劳状态。
更可怕的是,各种重大疾病的发病年龄,也都在提前。
据抗癌协会数据统计:我国癌症发病年龄提前了15年~20年,原来50岁~80岁才容易患上的癌症,如今已经提早到了35岁~55岁。
年纪轻轻为什么会患上大病?大概是想爱惜身体却又做不到。
有人加班到凌晨四点,有人凌晨四点就要起来上班。
而许多白领,需要24小时开机待命,即使出去旅个游,也会把电脑放进行李箱。
而这些不幸离世的青年学者猝死的原因多是因为熬夜工作学习。众所周知,从事科研工作压力大,透支身体仿佛成了必备项。
上文中提到的几位医生的去世,其中多位都是和心血管疾病相关,有两位明确是心肌梗死,肖育众据称是心源性猝死,而急性心肌梗死也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先说下心梗的概念。心脏是一个血泵,像抽水机一样日夜工作,心脏上的冠状动脉相当于抽水机的供电电线,是给这个泵供血的。冠状动脉闭塞就像血泵断电,不工作了,就是心梗了。
为什么年轻人也会突发心梗?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恰当的饮食、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导致疾病趋向年轻化。心肌梗死多与吸烟、肥胖、高血糖、高血脂、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有关;长期熬夜、精神紧张,也是导致心梗的高危因素。
如果出现持续性的胸痛、胸闷、冷汗等,尤其是在熬夜和过度疲劳后出现上述症状,更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最后强调下,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原则。
发现怀疑是心梗的患者后,应立即含服硝酸甘油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与医院、急救站联系,请医院。
降低心梗危害性的最有效医院救治,尽早开通阻塞的血管,就能够挽救大量濒临坏死的心肌组织,降低心衰发生率与死亡率。心梗后要求在4-6小时内,最迟不超过12小时进行溶栓或支架治疗。
如何预防突发性猝死
腰酸背痛、身体发沉、精疲力竭…从疲劳到猝死,仅仅只有六步!
自测疲劳值,注意身体健康!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
END
推荐阅读:取消继续教育学分制度,为医护人员减负!你赞成吗?
悲痛!医院一青年医生猝死,年仅32岁
什么病挂什么科,这张表史上最全!请把这张表转给所有人(推荐收藏)
14岁初中生突发脑梗死!他的这个"坏习惯"很多人都有!
要优雅,不要污,核磁共振下的啪啪啪,人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来源:三甲传真综合自武汉晚报、北京晚报、医学界、潇湘晨报、文汇网、大河报、人民日报及网络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QQ删除)
30万医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