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相关知识
2016-10-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肝功能相关知识
反映肝细胞损害最敏感的指标是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它的增高往往提示肝细胞有活动性炎症,而r—谷氨酰转肽酶、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则常见于肝炎、肝硬化、脂肪肝、梗阻性黄疸甚至肝癌等;当肝功能显著减退时,可出现总蛋白降低、白/球比值减小甚或倒置。当然,肝脏功能生化检测结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结合患者病情综合分析判断,才能作出较客观正确的诊断。
肝脏血清生化试验的项目很多,主要有肝酶、胆红素和血清蛋白。肝酶包括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γ转肽酶。血清肝酶(特别是转氨酶)和胆红素反映肝细胞损伤,表达肝脏功能状态的意义很有限,将其列入“肝功能试验”并不准确。真正的肝功能包括合成、分解代谢和清除毒素。临床常规检查的主要有血清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反映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和凝血酶原的能力,白蛋白降低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表示肝功能降低、或有功能的肝细胞数减少。
表示肝损伤的试验与表达肝功能的试验可以清楚分开,但在肝损伤(如肝炎)时,也常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的异常,肝损伤愈重,肝功能降低也愈明显。
谷丙酶升高说明什么?
转氨酶包括谷丙酶和谷草酶。谷丙酶存在于肝细胞浆中,血清水平升高表示酶由损伤的肝细胞渗漏,细胞膜的轻微损伤即有明显升高,可以灵敏反映炎症活动性。升高的幅度可以从几十到几千:炎症活动性强的升高幅度大,起病就急;炎症活动性弱的幅度升高小,起病就慢。升高幅度大的可能发展为较重的病变,但如及时消炎降酶治疗,炎症可以消退,病变未必严重。急性肝炎病人的谷丙酶常常上千,绝大多数几个月就好了;许多肝硬化病人的谷丙酶只有上下,能说比急性肝炎病情轻吗?很多慢性肝炎病人的谷丙酶只有小幅度波动,病情却在持续中缓慢进展,所以系列的定期检查比一时的升高幅度更为重要。
任何组织细胞中都有谷丙酶,升高了不一定有肝脏的损伤,踢一场球腿肚子酸了,谷丙酶也升高。但肝胆系统中谷丙酶最丰富,如超过,多数是肝胆的疾病;如超过0,就只能是肝胆的疾病了。
谷草酶升高说明什么?
谷草酶只有1/5存在于肝细胞浆中,约有4/5在线粒体(细胞内管理氧化和能量的细胞器),线粒体损伤时谷草酶明显升高,反映肝细胞病变的程度。谷草酶升高的幅度一般小于谷丙酶,如超过谷丙酶,而且长期持续,提示病变的慢性化和进展性。
酒精性和药物性肝病时主要是谷草酶升高,故谷草酶/谷丙酶比率>1.0;病毒性肝炎时谷草酶/谷丙酶比率<1.0,但当进展至肝硬化时比率>1.0,甚至谷丙酶正常而谷草酶升高。
在许多组织中都有谷草酶,分布更广泛,特异性就更低。急性心肌或骨骼肌损伤时谷草酶会升高。
碱性磷酸酶升高说明什么?
碱性磷酸酶存在于肝、胆管、肠壁、骨骼、肾脏、胎盘和白细胞等许多组织中。正常妊娠3个月后,由于胎盘长大,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2——4倍,产后3周才恢复正常。在儿童和老人此酶升高,显然与骨骼的改变相关。
如有γ转肽酶同时升高,说明碱性磷酸酶也来自肝胆系统,由于肝胆系统疾病而两者升高;如果胆红素也升高,就是肝内外的淤胆性疾病。
转肽酶升高说明什么?
γ转肽酶存在于许多组织,在肝、胰和肾脏浓度很高。在肝脏疾病,γ转肽酶升高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有30%,活动性肝硬化有50%,酒精性肝病有70%,对诊断酒精性肝病是重要的指标。
胆红素升高说明什么?
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相加就是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轻度升高,而转氨酶并不升高,在正常人中并不少见;间接胆红素升高还见于红细胞溶解而肝细胞又代谢不了时的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同时有碱性磷酸酶和γ转肽酶升高,见于淤胆性疾病,包括胆道阻塞、淤胆性肝炎等。肝细胞的病变血清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都升高,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是典型的肝细胞性黄疸。
白蛋白降低说明什么?
影响白蛋白合成的不仅是肝脏疾病,还与营养状态、甲状腺和糖皮质激素等相关;白蛋白降解加速见于一些疾病时从肾、小肠和腹水中丢失。因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不只取决于肝脏的功能状态,这一试验对于肝脏功能是非特异的。
正常成人肝脏每天合成白蛋白约10克;降解很慢,血清水平降低一半要20天。故在急性肝病时不会降低;而在慢性肝病则是一个重要的肝功能异常表现。肝硬化病人每天的合成量只有3——4克,白蛋白降低的程度反映肝病的重度和病期的长短。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说明什么?
凝血酶原时间由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的水平决定,凝血因子合成少了,凝血酶原时间就会延长,所以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病变严重程度和疾病后果的重要指标。
血清凝血酶原水平降低一半只要12小时,假设肝细胞合成功能完全丧失,2日后凝血酶原下降95%,而白蛋白只下降8%,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最能反映急性严重肝损伤。但一般肝损害时并无改变,不是一种灵敏的肝功能试验。
血清肝生化试验是非特异的,非肝脏的生理和病理因素可能也会出现试验的异常结果。所以在肝脏疾病诊断时要除外肝脏以外的原因。
对肝炎患者转氨酶的认识
有无、高低与传染性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并非直接关系。
一、转氨酶不正常就有传染性?
由于肝炎的主要指征之一就是转氨酶的升高,因此在很多人就想当然认为转氨酶活性增高就具有传染性,反之正常则没传染性。临床医生见到转氨酶增高的肝病患者也常常建议去传染科就诊。
转氨酶是反映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之一。它存在于人体的许多种细胞内,数十种疾病或药物可使机体一部分细胞肿胀变性或坏死从而引起转氨酶升高[1]。一些常见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的高热、胆囊炎症或急性心肌炎、糖尿病等都会出现一过性的转氨酶轻度升高。只是由于人体中肝细胞的转氨酶含量最高,当肝细胞一旦发生病变时,血液的转氨酶就会明显升高。其实,肝炎传染性的有无与转氨酶正常与否是没有必然联系,转氨酶活性的高低也并不代表传染性强弱。
可见,转氨酶的有无、高低与传染性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并非直接关系。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性与转氨酶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其他肝炎,如脂肪肝、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其他肝损伤,不论转氨酶水平高低均无传染性。
因此,肝炎传染性的有无取决于肝炎的病因,与转氨酶正常与否没有直接关系。
二、治疗肝病就是为了使转氨酶正常?
由于肝炎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转氨酶的升高,因此在很多人又误认为治疗肝病的终极目标就是要使转氨酶恢复正常,转氨酶正常了肝病自然就好了。
通过药物治疗,使转氨酶尽可能恢复到正常值范围确实是治疗肝病的目标之一,或者说是判断疗效的指标之一,但并非全部或者唯一。导致肝脏损伤的原因很多,临床上常见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代谢性肝病和其他肝损伤[2]。针对不同的肝损伤,治疗目标是有所不同的。
肝脏疾病病因、机制及治疗均非常复杂,肝病是否治愈,不能仅仅以转氨酶恢复正常为标准。比如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从而抑制或延缓肝脏的进一步损害,防止肝硬化、肝癌的发生。丙型肝炎部分患者转氨酶长期保持在正常范围,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抑制丙肝病毒复制,阻止肝硬化、肝癌的发生。至于转氨酶是否正常,是临床观测指标之一,病毒持续转阴才是需要北京看白癜风正规医院白癜风能够治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