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2020-3-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66-)。

(1)主要症状:心悸、胸闷或痛。

(2)次要症状:气短、乏力、心烦、头晕、纳差、口干等。

(3)发病前多有病毒感染。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下。

具备2个主症,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诱因、年龄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中国循环杂志-年4月)。

症状与体征: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心脏表现,如出现能用一般原因解释的感染后严重乏力、胸闷头晕、心尖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等。

(二)证候诊断

(1)邪毒犯心证:心悸气短,发热咽痛,胸闷不舒,纳差乏力,舌红苔白,脉浮数或促。

(2)湿热侵心证:心悸胸闷,寒热起伏,全身肌肉酸痛,肢体乏力,恶心呕吐,腹痛泄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结代。

(3)气阴两虚证:心悸不安,胸闷或痛,或咽红,自汗倦怠,疲乏无力,口干少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弱。

(4)心阳不足证:心悸怔仲,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头晕多汗,甚则肢体浮肿,呼吸急促,舌质淡胖或淡紫,脉缓无力或结代。

(5)气虚血瘀证:心悸不安,胸闷或心痛,气短,神疲乏力,舌质淡或青紫,舌苔薄白,脉沉缓、沉涩、缓滑或结代。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中成药

(1)邪毒犯心证

治法:清热解毒,佐以活血。

推荐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山栀子、牛蒡子、丹皮、竹叶、桔梗、赤芍、丹参、甘草等。

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冲剂、板蓝根冲剂等。

(2)湿热侵心证

治法:清热化湿,宁心安神。

推荐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葛根、陈皮、石菖蒲、茯苓、郁金、苦参、黄芩、黄连、板蓝根等。

(3)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推荐方药:生脉散加减。太子参、黄芪、当归、麦冬、五味子、丹皮、菖蒲等。

中成药:补心气口服液、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荣心丸等。

(4)心阳不足证

治法:温振心阳,宁心安神。

推荐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桂枝、甘草、党参、黄芪、龙骨(先煎)、牡蛎(先煎)、淫羊藿、巴戟天、酸枣仁、茯苓等。

中成药:补心气口服液等。

(5)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养心,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参芪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红参、黄芪、当归、生地、桃仁、红花、赤芍、丹皮、鸡血藤、三七(冲)、枳壳等。

(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1.邪毒犯心证可选择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静点:如注射用双黄连、注射用清开灵、注射用穿琥宁、注射用炎琥宁、痰热清注射液等。

2.心气不足证选用黄芪注射液等,气阴两虚证选用生脉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等,气虚血瘀证选用生脉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

(三)针灸治疗

体针:常用穴位有内关、神门、膻中、心俞、合谷、曲池、三里、外关等。以补法为主。每日或隔日1次。对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均可使用。

耳针:常用穴位有心、内分泌、神门、肾、脾、肺、三焦等。用王不留行,每次3~5穴位按压,每日3~4次,可用于各期。

(四)护理

起居:居室环境温湿度适宜,安静;充分休息,避免劳累。

饮食:戒烟忌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痰多者忌肥厚细腻之品;发热的病人宜少食多餐,可饮开水、鲜果汁、菜汁、米汤、绿豆汤;气虚者适当的饮食调补,可选用红枣、莲子等食品。

情志:重视情志护理,避免情志刺激。

注意警示: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知识,仅供参考,不做为处方,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长按下图







































治疗白癜风的最佳方法
北京看白癜风上那个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b.com/ysbj/105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