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司委内瑞拉项目人员防范白喉感染的通
2016-10-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据委内瑞拉官方报道,玻利瓦尔州近期爆发白喉疫情,截至年9月底Caroní区白喉死亡病例为17例,上周加拉加斯发现2例白喉病例,疫情仍在发展阶段。白喉是由白喉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气憋,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咽、扁桃体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白色伪膜为特征,严重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白喉杆菌产生毒素),可并发心肌炎、周围神经麻痹和窒息而致死。白喉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手、用具传染。为保障公司在委中方员工健康安全,现将白喉防控事项通知如下:
1.国际工程公司委内瑞拉项目经理部统一疫情信息发布,做好公司在委人员的防病知识宣传,制定措施减少中方人员到人群密集场所,指定专人负责疑似人员的隔离,医院,保障病员的输送。
2.各涉外单位做好在委人员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组织在委人员做好环境卫生和疑似病例的隔离准备。出现疑似症状的员工应主动向委内瑞拉项目经理部报告,医院接受诊断、治疗,疑似患者隔离两周(从出现症状开始计算时间)。
3.各涉外单位从委内瑞拉回国休假人员,以及即将赴委内瑞拉工作的员工可自行前往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接种疫苗,注意疫苗接种禁忌症和接种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天津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塘沽滨海新区新港2号路号,-;天津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新港一号路):塘沽滨海新区新港1号路,-。
4.国际工程公司把委内瑞拉项目经理部白喉感染情况与寨卡病毒感染情况一并上报国际合作处,如有疑似或确认感染人员要当天上报,如没有数据变化,每周第一个工作日上报。
附件:白喉杆菌防范基本知识
白喉杆菌防范基本知识
白喉(diphtheria)是由白喉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气憋,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咽、扁桃体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白色伪膜为特征。严重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可并发心肌炎和周围神经麻痹。
一、病原学
白喉杆菌侵袭力较弱,感染后在局部表层组织内繁殖,往往不侵入血流造成菌血症。感染部位局部血管充血、扩张,纤维蛋白渗出。细菌外毒素致局部粘膜细胞坏死,大量渗出的纤维蛋白与炎性细胞、坏死组织及细菌等凝结形成本病特有的假膜,覆盖在病变表面。假膜周围及其深部组织有明显水肿。咽部的假膜与基部组织粘连很紧,不易脱落。气管粘膜具有纤毛,毒素吸收少,但如假膜脱落可致窒息。外毒素通过血行和淋巴系统扩散到全身导致毒血症,以心肌和神经系统受累为主。
二、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播途径
白喉杆菌通常是随咳出的飞沫经空气传播。较少会因接触患者日用物品如衣服、玩具等而传染。通常,病菌在口腔及咽喉部粘膜的表面或附近部位繁殖,并引起这些部位感染。有些类型的白喉杆菌可释放毒力极强的毒素,而损伤脑和心脏。
(二)易感人群
新生儿可通过胎盘及母乳从母体获得免疫,这种免疫生后3个月显著下降,1岁时基本消失。隐性感染或预防接种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力逐渐增强,但免疫力弱的人群仍会有感染风险。
三、临床表现
白喉可分为四种类型,其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的白喉。成人和年长儿童以咽白喉居多,其他类型的白喉较多见于幼儿。
(一)咽白喉
1.轻型发热和全身症状轻微,扁桃体稍红肿,其上有点状或小片状假膜,数日后症状可自然消失。
2.一般型逐渐起病,有乏力、胃纳差、恶心、呕吐、头痛、轻至中等度发热和咽痛等症状。扁桃体中度红肿,其上可见乳白色或灰白色大片假膜,但范围仍不超出扁桃体。假膜开始较薄,不易剥去,若用力拭去,可引起小量出血,并在24小时内又形成新的假膜。
3.严重型扁桃体和咽部水肿、充血明显。假膜在12~24小时内蔓延成大片。除扁桃体外,还波及腭弓、上腭、悬雍垂、咽后壁和鼻咽部,甚至延及口腔黏膜。口腔有腐臭味,颈淋巴结肿大,颈部肿大如“牛颈”。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有高热或体温不升、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呕吐、脉细速、血压下降,或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亦有出血等危重症状。
(二)喉及气管支气管白喉
大多由咽白喉扩散至喉部所致,亦可为原发性。多见于1~5岁小儿。起病较缓,伴发热,咳嗽呈“空空”声,声音嘶哑,甚至失音。同时由于喉部有假膜、水肿和痉挛而引起呼吸道阻塞症状,吸气时可有蝉鸣音,严重者吸气时可见“三凹征”。喉镜检查可见喉部红肿和假膜。假膜有时可伸展至气管和支气管、细支气管。
(三)鼻白喉
少见。指前鼻部白喉而言。鼻白喉可单独存在,或与喉白喉、咽白喉同时存在。多见于婴幼儿。病变范围小,全身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浆液血性鼻涕,以后转为厚脓涕,有时可伴鼻衄,常为单侧性。鼻孔周围皮肤发红、糜烂及结痂,鼻前庭或中隔上可见白色假膜。
(四)其他部位白喉
1.皮肤或伤口白喉不多见,系由皮肤或黏膜直接或间接感染而得。本型症状虽不重且易于传播。
2.其他外阴、脐、食管、中耳、眼结膜等处偶尔可发生白喉。局部有炎症和假膜,常伴继发感染。全身症状轻。
四、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1.早期发现
及时隔离治疗病人,直至连续2次咽拭子白喉杆菌培养阴性,可解除隔离。如无培养条件,起病后隔离2周。
2.对密切接触者
观察7天。对没有接受白喉类毒素全程免疫的幼儿,最好给予白喉类毒素与抗毒毒同时注射。
3.带菌者
予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5~7天,细菌培养3次阴性始能解除隔离。如用药无效者可考虑扁桃体摘除。
(二)切断传播途径呼吸道隔离
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及分泌物,必须煮沸或加倍量的10%漂白粉乳剂或5%石炭酸溶液浸泡1小时。
(三)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果已经接种了白喉免疫的人与已受感染的人接触,应加强注射一次疫苗以增加保护性。
预后:白喉预后好坏与病人年龄、病型、有无并发症和治疗的早晚有关。重型咽白喉可产生严重中毒性症状,多在病后第2~3周出现中毒性心肌炎,是白喉的主要死因。喉白喉可引起窒息。
北京治疗白癜风优势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