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每天都在上演生死时速华声在线
2024/5/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4月27日晚11点,医院,急诊科医生肖兵(前左三)正询问病人情况。图/记者杨旭
“刚躺下就得起来,来电话就得往现场赶。”29岁的肖兵是医院急诊科的一名医生。11个月前,他接过急诊科“总住院”的“令牌”,开始担任总住院医师。
一天走步,一天要接50多个电话,诊室之间一路小跑……在急诊科,每天都在上演生死时速,这是肖兵的工作状态。
4月27日深夜,记者跟随肖兵一起,过了一把“总住院”的瘾。用一句话形容,他的工作,不是在抢救病人,就是在抢救病人的路上,只能见缝插针眯一会。于他而言,睡个整觉就是莫大的奢侈。
值班一天平均要走步
4月27日晚11点,在医院急诊科,肖兵已经连续工作了10余个小时,清秀的面容配上一副黑框眼镜,走起路来一路小跑,像是装了“马达”。
肖兵刚从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参与抢救一位病危老人,离开EICU,他来到急诊留观室,一名30岁的女患者引起了他的注意,女患者脚肿、嘴唇发绀,因为腹痛入院。
“几十种病都可能引起腹痛,这个病人不能马虎。”肖兵来到内科诊室,详细查看了这位患者的病历,30岁,患有复杂性先心病。查看CT后发现,女子是单心室,胰腺后方有个可疑包块,此外还疑似马蹄肾。
眼看时间到了28日凌晨零点,急诊晚班和夜班的交班时间到了,肖兵来到急诊抢救区,与值班医生一同交班,详细了解抢救区每位患者的情况,嘱咐好各种注意事项。
“今天病人还好,急诊抢救区只有13位病人。”肖兵打趣说,可能是当天运气比较好,平时忙的时候,走廊里都是加床,值班医生不是在参与抢救,就是在前往抢救的路上。
交完班,肖兵又回到了内科诊室,他仍然放心不下留观区的那位患者。他又找来值班医生讨论病情,考虑到女子处于呼吸衰竭状态,建议转到急诊抢救区,“对于患者来说,转到抢救区更安全。”
“总住院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和患者家属谈话。”肖兵找来患者家属谈话,详细讲解了患者的病情、存在的风险以及给出的建议,“我是一名医生,也曾是患者的家属,所以必须告知家属所有的可能。”
与病人家属谈完话,已经到了凌晨零点30分,抬手看了下计步手环,半小时已经走了多步。“平均值班一天要走步左右。”急诊抢救区、EICU、急诊留观区、院内急救,只要接到电话,肖兵就要穿梭在这几个区域。
“值班的时候24小时开机,陌生骚扰电话也得接。”肖兵说,值班的时候一天下来平均得接50个电话,还不算十多个骚扰电话。
能把患者治好,一切都值了
肖兵说,作为急诊科总住院,睡个好觉是奢侈,只要稍微有点空隙就得抽空眯一会,一来电话就风驰电掣地赶过去,“睡眠质量差,失眠是我们的通病,以至于睡觉得靠助眠才行。”
时间已经到了凌晨1点多,急诊科诊室内仍旧围满了患者,肖兵的工作仍在继续。
这个月是肖兵担任急诊科“总住院”的第11个月。说起“总住院”,在医院工作的人都不陌生。总住院,医院,同事之间常称其为“老总”。从最初接任时的慌张、忐忑,到如今的从容、淡定,肖兵说这11个月是他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
让肖兵印象最深的是,在他接任急诊总住院的第一天,急诊收入一名21岁的年轻小伙子,家中独子,他还清晰地记得是凌晨送来的,送来时已经心跳呼吸骤停,被诊断为爆发性心肌炎。
“原则上抢救半小时可以宣布临床死亡,我们抢救了一个小时。”肖兵说,他和自己的师兄还有其他医护人员没有放弃,终于创造了奇迹,一个小时的抢救,患者恢复了心跳。随即,医护人员为其上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系统),在住院18天后,小伙子康复出院。
此前,肖兵还抢救过一名患者,患者晕倒在厕所,他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去抢救,当时他跪在地上就地抢救。到了下班的时候,总感觉膝盖疼,回家洗澡才发现,膝盖已经淤青了。最忙的时候,一晚上参与抢救三个病人。
让肖兵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患者的家属。患者是一名29岁的女子,参加高中同学聚会,在外游泳后发高烧,医院已经没有好转。后来,医院,根据女子症状,医生诊断为出血热,对症治疗后,女子转危为安。这时,患者妈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阿姨跪在地上道谢,当时我整个人都蒙了。”
“只要能把患者治好,感觉一切都值了。”经历了这些事,让肖兵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也让他更加坚定信心,一定要做一名好医生。
生活
亏欠妻子感恩岳母娘
29岁的肖兵是湘乡人,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8年制毕业后,医院做了一名急诊科医生。
说起为何学医,肖兵坦言并不是他最初的选择。“小时候奶奶身体不好,我和哥哥经常要去陪床。”肖兵说,当时哥哥立志学医,而自己原本想学工科,最后阴差阳错,他当了一名医生。
年,肖兵结婚了。用他的话说,医生不好找对象,早点结婚是好事。的确,他与妻子聚少离多,特别是做“总住院”的这段时间。
“48小时,大概有28医院。”早上7点半,医院,先到病房过一遍,到了早上8点和同事交班,一直到第二天早上8点,总住院的工作完成后,还要处理其他工作,回家基本要到中午。
“我回家她要上班了,我上班她也在上班。”肖兵说,为了支持他的工作,医院附近,每天早上妻子6点起床,赶到麓谷去上班。两人原本计划着外出旅游,如今婚假已经过期了,两人还没成行,“两个人都忙,凑不到合适的时间。”对于妻子,他心里满是亏欠。
说起亏欠最多的,还有一个人,就是自己的岳母娘。肖兵用“田螺姑娘”来形容岳母娘,“中午能吃到她做的爱心午餐。”肖兵说,岳母娘住在高铁站附近,她会过来把家里收拾好,怕打扰他休息,等他回来时她早已返回自己的家,“真的感觉亏欠岳母娘很多。”
本报记者张树波长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