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出大事9岁女儿吃了它两天就身亡
2020-10-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路边野菇不要采
最近雨水不断,在公园花坛、路边草地里很容易就能见到不少疯长的野生蘑菇,但野生蘑菇不能随意采摘,也不要去采购和食用没有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最近西安市鄠邑区五竹镇刘家堡村母女3人因食用自己采摘的野生蘑菇中毒。
目前
9岁妹妹已不幸身亡
母亲和姐姐还在重症监护室透析治疗
今年36岁的李女士是西安鄠邑区的一名保洁员,7月12日,她在上班的地方清扫垃圾时,发现草地里长有野蘑菇,于是采摘后回家和两个女儿一起食用,没想到当天晚上母女三人就出事了。
7月14日,记者在交大一附院急诊科ICU病房见到了妈妈和姐姐。两人身上插满管子,孩子的姨妈、姨父和舅舅在床边照料。
据孩子的姨妈回忆:“姐姐下班回家时看到路边灰白色的小蘑菇长势不错,很像她小时吃的,就采了些回家做菜,没想到竟是毒蘑菇。中毒后,大外甥女目前连控制大小便都有些困难。姐姐则不停地呕吐,还因为‘害死了’小女儿不停地唉声叹气。两人现在都只能进食流食,因在体外透析,两人身上都冰凉凉的,所以老喊冷。”
记者看到了家人用手机后来补拍的蘑菇照片,每朵看起来和香菇大小差不多,但根部和蘑菇头部的底色都是白色,只是头部上面有一圈圈的深色花纹,还有一种更小的呈黄色的蘑菇。
李女士的大女儿说:“妈妈说这个蘑菇不要紧,是给我们吃的,当时没感觉,凌晨三四点的时候开始有反应了。四五点开始腹泻,然后就没撑住,现在一想到蘑菇就恶心。”
据孩子父亲说,3人大约食用了1斤半的蘑菇,是两种蘑菇搅在一起炒了一盘菜。“12日晚我下班回家时,3人的精神状态还都不错。可到后半夜,3人就同时出现呕吐、拉肚子症状。
13日一早,医院治疗,医生建议转院,就赶来西安治疗。“交大一附院的医生医院治疗。但我一人忙不过来,只好先等大女儿的化验结果,显示只有3项略高,不严重。
随后,刘先医院进行治疗。不过,让刘先生没想到的是,三人回去后情况突然恶化,7月14日凌晨4点,9岁的小女儿不幸离世。
事发后,李女士和15岁的大女儿,再次被送往交大一附院,目前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两人仍未脱离生命危险。
李女士的弟弟:“以前听姥姥说过,有些蘑菇是可以吃的,家庭条件也不太好,以前在外面见到蘑菇也会摘回来吃,都没事,没想到这次出了这事。”
医生表示,李女士和大女儿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属于危重病人。此外,医生提醒大家,千万不要随意食用野生蘑菇,一旦误食后出现中毒症状,中毒者应立即催吐,并携带剩余蘑菇尽快就医。
四川多起吃野生蘑菇中毒事件超10人身亡
年9月—10月吃野生蘑菇中毒、死亡事件,在泸州市古蔺、叙永等地集中爆发。医院半年内就接收了72名吃蘑菇中毒者。公开数据显示:年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起,中毒人、死亡人。其中因误食毒蘑菇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41起,中毒人,死亡65人。
毒蘑菇按中毒的症状分为6个类型
胃肠炎型
这是最常见的中毒类型。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多在食后10分钟~6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或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
神经精神型
从中毒症状可以分为神经兴奋,神经抑制、精神错乱,以及各种幻觉反应。此类症状可在发病过程中交替出现,或仅有部分反应,有的病人还可伴有胃肠炎症状。
溶血型
含这类毒素的毒蘑菇中毒潜伏期比较长,一般在食后6~12小时发病。除了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头痛、烦燥不安等病症外,可在一、两天内由于毒素大量破坏红血球而迅速出现溶血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肝及脾脏肿大等。
肝脏损害型
这是引起毒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类型。毒素主要为毒伞肽类和毒肽类。这些毒素对人体内肝、肾、血管内壁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其他组织细胞的损害极为严重,最终因造成人体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死亡率高达90-%。
呼吸与循环衰竭型
毒蘑菇中毒主要引起呼吸与循环衰竭病症。以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呼吸麻痹为主,瞳孔稍散大,但无昏迷,无副交感神经兴奋样症状,也无黄疸、肝大,肝功能检查一般正常。有的病人初发时有呕吐或腹痛,头晕或全身酸痛、发麻、抽搐等。其毒素不详,潜伏期20分钟至1小时,最长达24小时,此型死亡率高,应注意早期治疗。
光过敏性皮炎型
当毒素经过消化道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可使人体细胞对日光敏感性增高,凡日光照射部位均出现皮炎,如红肿、火烤样发烧及针刺般疼痛。潜伏期较长,一般在食后1-2天发病。
温馨提示:
因毒蘑菇种类繁多,鉴别时就算是专业人员也需借助专业的仪器设备,普通人仅靠经验很难万无一失,没有十足把握最好不要食用野生蘑菇。一旦发现有人蘑菇中毒,医院,途中可给患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减少毒素吸收;对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灌水,以防止窒息。就诊时务必携带剩余蘑菇样品,可帮助医务人员明确诊断、指导救治。
专家提醒
勿尝试品尝野外采摘的蘑菇
14日,中科院西安分院科普业务主管、生态毒理学博士李勃说,从家属提供的照片初步鉴定,致使母女3人中毒的菌为肉褐鳞环柄菇。该菌夏秋季于林下、路边、房屋周围的草地上均可生长,一般群生,有时单生,含多种毒性较强的肽类化合物。近年来,在多地都发生过大量中毒案例。中毒后发病初期为腹泻、呕吐等胃肠炎症状,随后会逐渐出现肝、肾损害,精神烦躁,肢体抽搐,昏迷等症状,误食后死亡率高。
夏季野外尤其在雨后,由于湿度和温度适宜,大型真菌(俗称蘑菇)生长速度快、种类多。其中不乏外形美丽、与我们常吃的可食用菌类相似的物种。在这些美丽外表下,往往许多是含有有毒物质的致命杀手。即使是具有丰富经验的当地人或专业人士也不要轻易食用。
来源:网络综合
责编:蒲飞
编辑:付丹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