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细小病毒病--重在预防

2016-9-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犬细小病毒病--重在预防

病原学

犬细小病毒2型(CPV-2)可引起犬的急性高度传染性肠炎。该病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目前已在世界各地呈地方性流行。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已发现CPV-2a和CPV-2b变异株,而CPV-2b目前已成为北美的最主要流行毒株。

CPV对肠道、骨髓、淋巴组织等的快速分化细胞有亲嗜性,因此可引起肠绒毛坏死、严重腹泻、白血球减少以及淋巴耗竭等现象。

传播

CPV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在急性期以及之后的1-2周内,大量细小病毒粒子(10亿以上病毒粒子/克粪便)随感染狗的粪便排出体外。由于该病毒能在环境中存活,并保持传染性长达数个月之久,因此粪便及环境污染在该病的传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潜伏期

本病的肠炎症状通常于感染后4-7天开始出现,其中伴随病毒在肠滤泡上皮有丝分裂活跃区域的定位。

发病年龄

各种年龄的犬都可感染,但似乎只有断奶至6月龄大的幼犬表现出临床疾病症状。6周龄以下幼犬一般通过被动母源免疫力获得保护,而大多数成年犬具有免疫力或因亚临床感染而发生血清转化。

发病品种

某些品种的犬似乎对细小病毒感染有更高的危险性,并且也更易于发生严重的临床疾病。其中包括罗特韦尔犬、杜伯文犬、美洲喇叭狗、德国牧羊犬、拉布拉多猎狗。至于这些品种犬对CPV敏感性的生物学基础尚未清楚。

临床症状

细小病毒可引起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发热、呕吐、难以治愈的水样腹泻(量多且呈出血性),很快呈进行性脱水。

那些伴有细菌性败血症或内毒素血症的病例,最后会出现体温过低,黄疸,出血性素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严重病例会出死亡,尤其是幼犬和易感品种,并且通常归因于脱水、电解质失调、内毒素性休克或者与白血球减少有关的严重细菌性败血症。患败血症幼犬常发生低血糖症。

临床疾病的严重性可以伴随诸如应激、过度拥挤或不清洁犬窝条件、继发性细菌感染等因素,以及如犬瘟热、冠状病毒、沙门氏菌病、弯曲杆菌病和肠道寄生虫等并发疾病而加重。

对于未免疫的成年犬,温和型或无症状感染更为常见,尽管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已发生血清转化。

子宫内感染或产后感染可引起新生犬急性心肌炎。由于大多数母狗已获得免疫,并可将其免疫力被动传给其子代,在这种情况下,围产期的细小病毒感染实际上并不存在。细小病毒性心肌炎症状包括因急性心力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因心律不齐引起的突然死亡,有时因慢性心肌纤维素性变化引起的迟发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诊断

若幼犬突然发生呕吐和腹泻,尤其是伴随严重精神不振,发热,白血球减少或者在可能接触感染犬只或污染物后出现上述症状者,则怀疑细小病毒感染。

由于幼犬的免疫接种很难突破母源抗体的干扰,因此预先的免疫接种并不能排除细小病毒感染,尤其是6-20周龄的幼犬。

血液学

全血细胞计数(CBC)十分有用,因为大多数患细小病毒性肠炎的犬,由于因淋巴细胞减少和粒细胞减少而发生严重白血球减少,CBC经常只有-白细胞/ul全血,有时甚至更少。

循环性成熟中性粒细胞的缺失是由于大量中性粒细胞穿过受损肠膜流失,以及由于CPV破坏骨髓导致骨髓细胞生成受损而引起。

白血球减少的严重程度通常与临床病情的严重性成比例。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回升则清楚提示患病犬即将康复。

血细胞比容变化不定。血细胞压积(PCV)一般正常,但一些犬由于肠道出血而适当降低(尤其是重新输液后更为明显),而另一些患病犬的PCV由于脱水(血浓缩)而增多。

血清化学

异常的血清化学变化不定,且无特异性。如电解质失调(以低血钾症为多见),肾前性氮血症、胆红素和肝酶(ALT、ALP)含量升高。

腹部X光照片

细小病毒性肠炎的X光照片常见因肠闭塞而发生胃肠道气体或液体臌胀,但必须与肠梗阻(如异物或肠套叠)区分开。仔细触摸腹部可帮助排除机械性梗阻,钡对比X光照片常表明肠粘膜不规则(起皱纹或成扇形),蠕动时间延长。

血清学

测定血清中的CDV抗体滴度并不足以作出诊断,因为95%以上的犬因免疫或接触感染而已发生血清转化。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试验或2-羟基乙醇法进行特异性IgM分析,可提供CPV近期感染的血清学证据,因为IgM仅见于感染后的前几周内出现。

病毒学

细小病毒性肠炎的确诊需要证实粪便中的细小病毒或其病毒抗原的活性。因为在急性期有大量病毒随粪便排出体外。

检测粪便中细小病毒最实用的方法是ELISA。阳性结果则确切地表明排泄粪便中具有CPV-2。偶尔也会出现假阴性结果。致弱疫苗于免疫后5-12天可引起假阳性结果。

其它检测排泄粪便中细小病毒的方法,如血凝试验,乳液凝集试验、电镜观察和病毒分离,但这些方法均不适用于临床,因为这些方法需要另外的诊断实验室。

剖检

犬细小病毒的临床剖检诊断主要基于特征性肠道病变的鉴定:快速增殖肠滤泡细胞的坏死,继发性绒毛塌陷,滤泡因坏死产物引起的肿胀。常见髓细胞样退化和广泛的淋巴缺失。通过免疫荧光和固定样品的PCR检验可以证实冷冻的组织样本中的细小病毒。

预后及并发症

如果治疗得当,控制住脱水和败血症,则大多数CPV肠炎犬可以康复。

一旦患病犬能够在发病的头3-4天存活,则通常很快康复。

而有些患病犬则死于因白血球减少,免疫抑制以及CPV引起的肠粘膜屏障破坏造成的细菌性败血症和内毒素血症。一般来说,患病犬年龄越小,其死亡率越高。

其它并发症包括低血糖症(可能继发于败血症)、低蛋白血症、贫血、肠套叠、肝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能由于伴发犬瘟热),以及许多继发性细菌感染,如心肌内膜炎、血栓性静脉炎、肺炎(有些犬因吸入性引起)、尿路感染、注射部位脓肿、肠沙门氏菌病和弯曲杆菌病等。

预防:减少接触病原机会

发生CPV感染的病犬在其发病期间随粪便排出大量病毒颗粒,这些粪便、污染物和被它们污染的犬舍对其它犬具高度传染性,因此应告知CPV感染犬畜主将患病犬与其他健康犬隔离,直至患病犬康复至少1周后解除隔离。

将CPV从感染犬舍中清除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该病毒具有很强的抵抗力,但是可用1:32倍稀释的次氯酸钠漂白粉可有效灭活CPV。

CPV无处不在,并且由于CPV在体外非常稳定,且容易随污染物传播,因此预防接触CPV几乎是不可能的。做好完全免疫之前,尽可能让幼犬与其他犬及潜在感染犬舍进行隔离

预防: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细小病毒感染唯一确实且有效的方法。

母源抗体:尽管广泛的免疫接种已显著地减少了犬细小病毒病在北美的发生率,但幼犬在6-20周龄之间其母源抗体保护力消失贻尽时,犬细小病毒性肠炎仍是幼犬的一大疾病。尽管幼犬进行了免疫接种,但由于在此敏感期,有时其母源抗体太低不足以产生保护,而有时母源抗体又太高以至于干扰机体对疫苗免疫的应答。

对于来自具有高CPV抗体滴度母犬的幼犬,其母源抗体能保持干扰水平达18周或者更长,因此在18周龄之前免疫接种可能不能突破母源抗体的干扰。

幼犬出生后前几周,母源抗体保护幼犬不受感染,但同时会干扰疫苗的主动免疫。当母源抗体水平逐渐下降时,有2-4周的时间内幼犬不宜进行免疫,但其又对CPV感染易感。几乎所有明显的幼犬免疫失败很可能由于在这个敏感期接触了感染(免疫空窗期)。由于无法预测幼犬对CPV免疫产生应答的日龄,因此最有效方法是进行一系列免疫。荷兰英特威公司的CPV-2弱毒疫苗是目前能突破母源抗体干扰的最为有效的疫苗(该疫苗已被强化,即含有高滴度的具有高度免疫原性的病毒株)。

常规免疫:CPV-2弱毒疫苗比灭活(死)疫苗的优势在于:保护力更强、保护力产生更快(1-3天)、保护持续时间更长(≥2年)、更易突破母源抗体的干扰、如果再感染CPV,则能防止CPV强毒向体外排毒(灭活疫苗仅保护犬不发生临床疾病,但不能预防亚临床感染或排毒)。

CPV-2商品弱毒疫苗可对所有已知CPV野毒(包括新近出现的所谓变异株)提供有效交叉免疫保护。

对于幼犬,采用高滴度的CPV-2弱毒疫苗从6-8周龄开始进行连续免疫,每3-4周1次,至少到12周龄(例如在6、9和12周龄各免疫1次;高危险品种犬在15-16周龄时加强免疫1次),或者用其它非强化的疫苗至少连续免疫至20周龄(分别在8、12、16和20周龄各免疫1次)。免疫间隔不可小于2周,因为免疫间隔过短会影响免疫效力。

对于16周龄或更大的未免疫犬,可间隔2-4周进行2次免疫。

将CPV弱毒疫苗和犬瘟热疫苗联用目前认为是安全的,但有专家建议对于不到9周龄的小犬,可用麻疹疫苗代替减毒犬瘟热活疫苗,以预防并不多见的因犬瘟热疫苗诱导的脑炎。目前建议每年免疫1次,但成年犬的免疫力持续时间很可能超过12个月,因此加强免疫的频率稍低也是可以的。

母犬应在产仔前2周免疫1次,这样可将高水平母源抗体转移给其子代。

对于怀孕母狗及5周龄以下幼犬(例如对没有获得初乳的幼犬进行早期免疫),可用英特威公司的犬瘟热-犬细小病毒二联疫苗,或者用灭活疫苗代替CPV弱毒疫苗。









































儿童白癜风
儿童白癜风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b.com/jbzd/8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