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一场半程马拉松两个跑者猝死跑前心脏
2017-7-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厦门马拉松▼▼▼▼▼▼▼▼▼▼▼▼▼▼▼▼▼▼▼▼▼▼▼▼▼▼▼▼▼
在12月初进行的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上,发生两名跑者猝死的悲剧。惨痛的教训提醒大众,参加马拉松以及其他体育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两名跑友猝死年作为厦马配套赛的半程马拉松赛,年首次启动独立办赛模式,升级为“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比赛共吸引了国内外人报名参赛,远超赛事预设规模的1.8万人。最后赛事组委会通过抽签的形式确认了参赛的1.8万人。
赛事组委会发布的通报介绍,跑者林某某在距离终点4.5公里处倒地,临近的医疗志愿者和骑行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医师在2分钟内赶到现场,发现该跑者心脏骤停、呼吸停止,立即开展心肺复苏、电除颤。接报后,迅速赶往现场继续抢救,医院抢救。
跑者吴某某在到达终点后倒地,心跳停止、呼吸微弱、瞳孔放大,现场医疗点医护人员立即开展心肺复苏、电除颤等抢救措施,医院继续抢救。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组委会对死者表示沉痛哀悼,对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并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做好相关善后事宜。
一个全程马拉松的距离是42.公里,一般人跑一个全程马拉松难度太大,以为跑半程马拉松就会轻松许多。这样的想法完全是错误的。半程马拉松的难度和对参赛者的要求与全程马拉松是一样的。近三年的马拉松赛事中,经媒体报道的共有14人在比赛中猝死,其中超半数以上是在半程马拉松比赛中猝死。参加10公里跑或者半马,在一些初级参与者看来就像是去爬香山,很少有人会做太多的准备。因此,许多“菜鸟”选手参加10公里、半程马拉松时,在终点前冒然加速,认为自己还有体能,想跑一个好成绩,其实心脏已经无法负担。很多猝死事件是出现在终点之前。所以,充分的准备和科学的训练是参加路跑竞赛的前提和基础。
悲剧一再发生,早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了。参赛者必须重视定期心脏体检,认真对待报名体检,不盲目参赛。平时在科学和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训练,拒绝短期训练。赛前要充分休息,若身体不适,应放弃比赛。赛程中如有胸闷、心悸、出冷汗虚汗等症状,应终止比赛并立刻寻求医疗服务。
据统计,马拉松猝死的首位原因是心脏骤停引起的心源性猝死。医院心内科主任宋贺解释道:“跑马拉松猝死中的心脏骤停,60%由肥厚型心肌病引起;年轻人中,20%由急性心肌炎导致。有些人看上去身体没问题,其实是没碰到触发病情的机关,所以,老百姓如果要参加马拉松,最好在比赛前做心脏体检,特别是心电图、心脏彩超和运动平板测试,能够明确是否存在心脏疾病的风险。”
1跑前心脏检查
心电图、彩超和运动平板测试
“一个不能少”
绝大多数运动猝死人群,都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有严重的其他疾病。某些疾病在普通体检中可能还很难发现,有条件最好进行运动心肺功能的全面检查。发现心脏性疾病或心脑血管结构异常,应该停止参与马拉松竞技性比赛。
“参赛前最好做个全身性的体检,至少要做个心电图、心脏彩超和运动平板测试,这样能够发现潜在的风险。”宋贺主任表示。
▲图为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主要是检查心肌细胞生物电的功能情况,由此可以大概看出一些由心肌细胞生物电异常引起的疾病。如检查者的心脏有无缺血、心跳有无异常,心电传导有无阻滞,可以分析与鉴别各类心律失常,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心脏彩超可以动态显示心腔内结构、心脏搏动和各瓣膜的血流情况,可以查出心肌肥大、心脏瓣膜疾病等。通过这两项检查可以基本排除参赛者的器质性心脏病。
▲图为运动平板测试
“有些跑友,特别是年轻人,在静息状态下的心电图可以完全正常,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运动平板试验来增加心脏负荷才能准确进行心脏健康评估。”宋贺主任解释道,“运动平板训练,又称心肺运动负荷实验,在运动中观察心电图的变化,运动量可按预计目标逐步增加。可对跑友心脏功能、呼吸功能和运动耐力作出全方位的评估,并且根据检查结果给予运动建议,筛查出一些不适合受检者进行的运动。对于多数受检者来说,在医生运动处方的指导下,平时可佩戴简单的心率计或者利用跑步机的心率监测功能,就可以将自己的运动量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了。”
2六类人群猝死风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