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坚守高血压防治信望爱
2017-6-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杏林耕耘六十载,救死扶伤济世人;辛勤培育后一代,桃李芬芳满园春。“为医:一片仁心;为学严谨持恒;为师:倾囊以诲。”对于孙明教授来说,这是最好的写照。
“心脏每天都在有节律的跳动,我愿意做心脏中那个特殊的心肌纤维,为推动高血压的防治在多尽一些力。”医院孙明教授的一生,都在与人类健康的宿敌——心血管病斗争,认识它、了解它、降服它。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依旧战斗在心血管病防治的前沿。
中医世家走出西医学子
年的古城长沙,南门外的一条小巷里有一家孙姓医馆。医馆主人叫孙畏三。孙家世代为医,孙畏三的祖父便是清皇宫太医。在老家河北玉田县的祖屋里,门楼上便悬挂着御笔的“天下第一家”金匾。只是世事艰难,白云苍狗,一家人便从河北到湖南,一路悬壶济世,养家糊口。也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孙老先生膝下又添了一个孙儿,取名叫孙明。
那是苦难的岁月,战火伴着瘟疫。孙家又从长沙逃难至石门县城,却依旧行医为生。孙明就这样在战乱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随祖父读了儒家的《四书》、《五经》,也自幼接受了医道的熏陶,时至今日,已是著名医学家的孙明教授仍清晰地记得祖父的医馆门上贴着的那张纸条:“赤贫送诊”。那是祖父写的,老先生可怜那些贫病交加的苦难人。
从小耳濡目染,孙明天天跑的是药堂,闻的是浓香的中药味。德高望重的祖父非常疼爱这个聪明伶俐的孙子,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衣钵,于是对孙明倾力教授,教给了他很多中医方面的知识。
岁月就这样一天一天流逝。19岁那年,孙明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著名的湘雅医学院学习西医。
“其实当时我也参加了全国统考,并且还考取了北京医学院。但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和权衡,我还是决定留在湖南,进入湘雅深造。当然,我没有选择学习中医是因为当时没有中医学院,只能选择西医。”
尽管祖父对孙明选择西医而放弃中医感到颇为失望,但只要孙子周末回家,他仍然清早起床叫孙明背诵《伤寒论》,并不厌其烦的督促他争取在医学领域有所建树。五年寒窗,孙明毕业后留校,医院,医院早已闻名海内外。
然而,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各种政治运动和活动如火如荼,这也占用了很多学生的学习时间。对于孙明这个全面发展的好苗子,医院在他工作的第二年就安排他做行政工作,并且是党委、团委、组织部、人事科四个部门任其挑选。
但喜欢想问题、钻研问题的孙明却犹如进入一个医学迷宫,揭开这些谜题对他有着更为强烈的魔力。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始终没有打消孙明立志在临床医学邻域一展所长的梦想。
“我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从政的料。进院考试的时候作文题目是‘为什么要学医’,我就没写好,只打了60分。”工作一年后,孙明主动提出要进入内科工作。虽然当时院方同意了他的请求,但同时也给予了他一个“不服从分配”的警告处分。进入内科的孙明感觉自己就像是鱼儿重新回归大海,充满了活力和干劲。很快,第二年孙明就晋升为主治医师。
年,孙明(前排右一)作为长沙市雅礼中学国乐社社长同社员们合影
湘雅精神影响一生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湘雅人,老一辈湘雅人教会了我严谨、负责、仔细、认真的精神。今天,我依然是用这几个字来教育我的学生,并且希望他们能够保留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导师的言传身教和严肃认真的态度,虽历经几十年,但仍让孙明感觉历历在目。一次他陪导师去查房,在患者床旁手忙脚乱的孙明没有找到患者的X线片,导师非常严厉地说:“片子都没准备好,你查什么房?”随即转身离去。直到孙明将所以资料准备齐全后才敢再次请导师过来。
还有一次,导师要孙明帮患者测血压,可是孙明摸了老半天都没摸到脉搏。这时,导师非常生气地责问道:“当了两年医生,连脉搏都摸不到?”自尊心很强的孙明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做一名好医生!从此,他把自己24小时泡在病房,要求也变的更为严苛,每次开处方都要小心翼翼地反复检查两三遍才敢交,不敢再有任何差错。
“那时候我们每个周六、周日都很少出去玩。导师希望我们充分利用所有的时间来学习,而每周写一篇英文的读书摘要作为作业上交,到后来则成为一种习惯。”
“不知不觉地就学到了我导师教导我的那一套。”当上病房主治医生的孙明,对手下的学生和弟子们,也如同导师严格要求自己一样,手把手地教他们,要求他们从最基本做起。
严谨治学的湘雅精神,影响着孙明教授一生的行医之路。
战斗在高血压防治前沿
“世间万物,我们已知的少,未知的多;有名的少,未名的多;涉猎的领域越广,与未知领域的共同边界线就越长。生和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生命;生命是否高贵不重要,重要的是体现自身的价值,永不停息地去追寻和探索每一个问题背后的答案,”
孙明教授砥砺探索的领域,就是人体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血管疾病,而高血压防治则是他重点研究的方向,从流行病学调查到临床心血管病变及其病因、发病机制、降压药物疗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钻研。
“心脏常常被我们比喻为中心地带或者最重要的地方。人的心脏就是一个不知疲惫的动力泵,只要生命不息,它就跳动不止。我愿意做心脏中那个特殊的心肌纤维,为推动高血压的防治再多尽一些力。”
年,孙明作为原卫生部首次在全国范围开展血压普查项目的湖南负责人,足迹遍布湖南各地,取得了大样本的第一手资料。年、年、年,孙明教授又带领团队亲身参与了全国共三次大普查,深入到农村、社区基层,了解湖南人群血压水平分布情况和高血压患病现状,收集了数万条收据,并从中分析影响湖南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的危险因素,提供了详实、准确的第一手流行病学资料,对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治方案提供了依据。
“在孙教授的带领下,我们一年内收集了八万多条数据,有时候一天就要给几百个患者抽血收集样本,经常在农村一待就是一星期。当时条件特别差,我们都是自己搭车去,有时候晕车很厉害,但是那时候为了科学研究什么都顾不上了。”一位曾经参与普查的医生回忆。
20世纪80年代,医学界对高血压患者的脂类代谢是否有障碍争论很大。以孙明教授牵头的课题组对高血压患者人群进行了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测定等,证实了高血压和高血脂关系密切。
在不曾停歇的血压普查中,孙明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他敏感地意识到预防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应从儿童开始,而首要问题必须了解本省儿童的血压水平。年,他着手对上千名学生进行了血压普查,并观察了其父母的患病情况,在国内首次提出,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子代的室间隔、左室重量等高于血压正常者的血压正常子代。年,首次在国内选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正常血压后代的血清胰岛素、葡萄糖和脂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经比较发现,父母有原发性高血压的后代潜伏存在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糖脂代谢异常。
心血管病发病率与吸烟、酗酒、高盐、高胆固醇饮食等方式有关,为了广泛宣传防治知识,由孙明牵头在年10月组建了湖南省心血管病防治办公室,并在长沙、岳阳、湘潭、株洲、衡阳等地建立了26个防治基地,从最基本的“如何正确测量血压”培训开始,通过授课、查房、会诊、指导论文写作等形式,培养了一大批高血压专科医师。
年,孙明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研修一年半时间,回来后,他以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生活质量调查表”为蓝本,对高血压患者服用各类药物后分别进行了生活质量测验,结果发现不同的降压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同,在治疗中注意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可大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这一研究打破了国内历来以疾病的治愈率或病死率来判断治疗效果的局限性。
孙明先后参加了国家的“七五”课题:“关于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新药治疗与随访”;国家“九五”课题:“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的研究”;主持湖南省“八五”课题:“高血压普防普治预防卒中研究”等,在他卓有成效的普查和总结经验指导下,我省高血压脑出血率明显下降,老百姓对高血压的认知率大大提高。
湖南血管健康工程启动(中心为孙明教授)
信医院
“《圣经》上说,这世界上有三样东西对人类是最重要的:FAITH(信)、HOPE(望)、LOVE(爱)。我认为,我能看到的对这3个字最好的诠释,医院。我一生中最难忘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孙明教授从医六十余年来所一直坚持的。
孙明教授回忆,在当学生的时候,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当了医生,却常常惊叹自己很幼稚。初出校门,以为什么事都能搞定,信心十足,上了年纪才知道做好事不容易。
一位在汉寿抗冰救灾的干部,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昼夜抢险,患上了重感冒,进而引起心肌炎,一直卧床不起,濒临生命危险。家属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请孙教授会诊,孙教授得知情况后,没有丝毫犹豫,立马赶赴汉寿会诊。最后在他的指导抢救方案下,病危患者终于起死回生。
“几十年来,孙教授对每一个患者都倾注了执着与爱心。只要患者有困难,不论是什么样的疑难杂症,他都会想方设法地去帮助解决,对患者都是有求必应。”孙明的博士生、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杨天伦教授说。
杨天伦教授回忆,年春节,孙教授和他在大年三十晚上被一位患者家属临时叫去会诊。“当时正赶上冰灾,外面天寒地冻,我看着他老人家在雪里勾着腰、迎着风往前急走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其实他当时也可以找个理由不亲自出诊,但他这么多年来就是这样,病情第一,生命第一。”
杏林耕耘六十载,救死扶伤济世人;辛勤培育后一代,桃李芬芳满园春。如今,孙明教授以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那两道曾经漆黑的浓眉,也渐渐染成了霜白。然而,他仍然每周坚持看门诊,参与大查房、科室学习讨论,战斗在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前沿。
来源《中国高血压防治追梦半世纪》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个好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