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交替,宝宝感冒你做好准备了吗

2017-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在季节交替之际,温度总是忽冷忽热的,时刻考验小宝宝的抵抗力,往往让年轻的父母防不胜防,到底怎样才能使感冒病毒的阴影远离他们全心呵护着的宝宝呢?

  

  有些爸爸妈妈认为天气寒冷时,给宝宝穿得越多,捂得越热,就绝对不会感冒。殊不知这样做有2点害处:

  ①穿得太多,捂得太热,就好像把宝宝长时间置于“高温”环境中,再加上宝宝体温调节机能还没有发育成熟,因而可能引起某些生理功能失调;

  ②孩子好动是天性,活动后肯定会大量出汗,湿冷的内衣“闷”在厚厚的外套内,宝宝很容易得风寒。所以要正确认识“冬末春寒要捂”的传统说法,室内要让宝宝保持轻装,活动后不要马上脱衣,从室内到室外要带好帽子、口罩和手套。

  季节交替的营养搭配

  一日之计在于晨。吃好早餐,体内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增加御寒能力。另外可给宝宝多补充维生素,让宝宝多吃胡萝卜、南瓜和西红柿等红黄色食物及水果。因为维生素能促进体内重要代谢,特别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C能增强皮肤和黏膜的功能,提高免疫力,对预防感冒必不可少。

  秋冬季节交替应减少出行

  引起感冒的病毒主要藏在患者的鼻腔里和咽喉部,当他们说话、咳嗽、打喷嚏的时候,病毒就随着唾液飞沫漂浮在空气中或粘附在物品上。漂浮在空气中的病毒,最后会慢慢积聚在离地1~1.2米的地方,显然这时的宝宝就是接触感冒病毒的高危人群。所以最好不要带宝宝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去,以防止病毒的传染。

  感冒早发现早治疗

  的确,感冒是小病,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所以不少人对它掉以轻心。如果宝宝患上感冒,治疗不及时,可能引起许多并发症,如气管炎、肺炎及中耳炎等。如中耳炎可能引起宝宝耳痛、耳鸣、耳内流脓等症状,最后还可能引起耳聋,中耳炎的治疗主要为抗生素,并改善中耳通气状况,清除中耳积液或积脓等。感冒还有可能引起免疫性疾病,如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流感病毒在宝宝体质较弱或合并细菌感染时,就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脏,进入心肌细胞,造成心肌炎。心肌炎宝宝可能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等,严重者可能致死。当出现这些病症时,后果就严重多了。所以当宝宝出现发热、咽痛、咳嗽、鼻塞、流涕、喷嚏等感冒征兆时,不能轻视,应该及时治疗。

 治疗感冒切勿滥用抗生素

  治疗感冒,有些人习惯使用抗生素。其实感冒70~80%是由病毒引起的,仅20~30由细菌引起,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所以治疗感冒对症治疗是正道。年1月上海市卫生局已对感冒应用抗生素有了明确的限制:“无细菌感染指征,不得使用抗生素”。

现在正值秋末冬初之时,天气变化频繁,一场秋雨过后,气温骤降,天晴日出之后,气温聚升。而且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气温仍然较高,早晚及夜间则相对较低。宝宝由于其生理特点,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不能迅速做出反应,所以容易被某些病毒、细菌侵袭而导致感冒。 

如何预防感冒呢?

  百病防为先,如何预防感冒,具体可参照以下几点:

  1、积极体格锻炼 让宝宝到户外运动,多晒太阳,天气变化时,添加衣服不要太多,让宝宝自己提高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提倡做被动操、游泳等体格锻炼。

  2、预防接种 可以提高宝宝对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

  3、避免发病诱因 室温过高或过低、衣服穿得过多或过少、环境不清洁、大人在室内吸烟、带宝宝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等,都是引起感冒的诱因,应注意防范。另外,若家中有人感冒,应该避免接触宝宝,并注意室内通风换气。

  宝宝感冒了,我该怎么办呢?

  宝宝感冒之后,爸爸妈妈不要惊慌,只要及时正确的治疗,宝宝是完全可以康复的。首先可以看看宝宝有没有发烧。发烧时,大脑过度兴奋,容易出现烦燥、抽风、讲胡话,严重时甚至昏睡不醒。另外,持续的高烧还会使宝宝防御感染的能力下降,这对宝宝的健康是极为不利的。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重视宝宝的体温,及时的给宝宝退烧。另外,宝宝感冒后还会有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爸爸妈妈可以选择一些药物对症治疗。

  除了给宝宝吃药,我还能做点什么呢?

  爸爸妈妈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护理。比如使房间的温度保持在25℃左右,别给宝宝穿太多的衣服或者盖太厚的被子,鼓励宝宝多喝些水并且让宝宝保持安静舒适的状态。如果宝宝热度3天不退或者退热一天之后热度又再次升高,或者伴有呕吐、拉肚子、呼吸困难等情况,就要马上带宝宝看医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版权属于原作者。

关于鼻腔健康方面的知识这里都有,据说长按+







































北京市白癜风
白癜风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b.com/jbzd/52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