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图谱7:流感
2016-10-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知识图谱7:流感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只不过冬末春初稍稍增多而已,而且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或者局部爆发,或者大规模流行。流感征状影响全身,包括发热发冷、出汗、全身酸痛、头痛、骨痛、肌肉痛、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咳嗽、鼻塞等,严重时会引起肺炎及其它并发症,可以致命。流感病毒的特性是有不种类型,每十年左右便会出现新的病毒品种。每年死于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肠胃炎、晕厥、出现幻觉等,后果十分严重。流感患者一声咳嗽,可散播约有10万个病菌;一个喷嚏约含有万个病菌。一个喷嚏可使飞沫以公里的时速,在一秒钟内喷射到6米以外的地方。由此可见,流感病毒散播的迅度惊人。为免受感染,在流感高峰期间,应避免到人多挤迫的地方。一般的感冒是指鼻感冒,对人体的影响通常只限于呼吸系统。所有症状都与鼻有关,如鼻涕、鼻塞和喉咙痛、咳嗽、甚至发烧等。一般数天后便可痊愈。病因感冒及流行性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由於病毒是经由空气传播。预防因此首当其冲的是鼻子。病毒首先感染鼻黏膜,然後不断繁殖,引致鼻黏膜发炎,出现打喷嚏、流鼻水、鼻塞等病徵。带有流感病毒颗粒的飞沫(直径一般小于10μm)吸入呼吸道后,病毒的神经氨基酸酶破坏神经氨酸,使粘蛋白水解糖蛋、白受体暴露糖蛋、白受体乃与血凝素(含糖蛋白成分)结合。这是一种专一性吸附,具特异性。它能被血凝素抗体所抵制在人的呼吸道分泌物中,有一种可溶性粘液蛋白也具有流感病毒,受体也能结合血凝素,从而抵制病毒侵入细胞,但只有在流感症状出现后,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多时,才有一定的防护作用。病毒穿入细胞时,其包膜丢失在细胞外。在感染早期,流感病毒RNA被转运到细胞核内,在病毒转录酶和细胞RNA多聚酶Ⅱ的参与下,病毒RNA被转录完成后形成互补RNA及病毒RNA,合成的换板互补RNA迅速与核蛋白体结合构成信息RNA,在复制酶的参与下复制出病毒RNA,再移行到细胞质中参加装配核蛋白。在细胞襞内合成后很快转移到细胞核与病毒RNA结合成核。成熟前各种病毒成份已结合在细胞表面,最后的装配称为芽生,局部的细胞膜向外隆起包围住结合在细胞膜上的核衣壳成为新合成的有感染性的病毒体。此时神经氨酸酶可水解细胞表面的糖蛋白,释放N-乙酰神经氨酸,促使复制病毒由细胞释放散感染到附近细胞,并使大量呼吸道貌岸然纤毛上皮细胞受染变性、坏死和脱落,产生炎症反应。临床上可出现发热肌肉痛和白细胞减低等全身毒血症样反应,但不发生病毒血症。单纯碱型流感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膜变性坏死和脱落起。病4~5天后基底细胞层开始增生,形成未分化的上皮细胞,2周后纤毛上皮细胞重新出现和修复。流感病毒肺炎型则有肺脏充血和水肿。切面呈暗红色气管和支气管内有血性分泌物,粘膜下层有灶性出血水肿和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含有纤维蛋白和渗出液呈现浆液性、出血性支气管肺炎。应用荧光抗体技术可检出流感病毒,若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则肺炎呈片状实变或有脓肿,形成易发生脓胸气胸,如并发肺炎球菌感染可呈大叶或小叶实变继发,链球菌肺炎杆菌感染时则多表现为间质性肺炎。N-乙酰神经氨酸,促使复制病毒由细胞释放散感染到附近细胞,并使大量呼吸道貌岸然纤毛上皮细胞受染变性、坏死和脱落,产生炎症反应。临床上可出现发热肌肉痛和白细胞减低等全身毒血症样反应,但不发生病毒血症。预防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老幼病残易感者少去公共场所,注意通风,必要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医护人员戴口罩、洗手、防交叉感染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疫苗预防灭活疫苗:效果较好,接种对象为老人、儿童、严重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及可能密切接触患者的人员;接种时间为每年10-11月中旬,每年接种1次,2周可产生有效抗体。下列情况禁用:对鸡蛋过敏者;急性传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妊娠早期,6个月以下婴儿。减毒活疫苗:采用喷鼻法接种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流感疫苗含有三种毒株,根据今年WHO推荐的流感疫苗生产毒株,其中的两种与去年不同,这说明流感病毒流行株已经发生了变异。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流感疫苗分为三种,分别为全病毒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全病毒疫苗的免疫原性高,但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因此在国外不推荐用于13岁以下的儿童。而裂解疫苗免疫原性高、安全性好,被推荐用于6个月以上的所有人群。接种流感疫苗还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保护效果。美国的研究结果显示,每接种一人可节省医疗花费46.85美元;每接种人可以减少12.3个工时损失和2.5次到医院看病次数。另外,预防措施还包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流感为乙类法定报告的传染病。隔离病人是减少传播的有效途径,隔离期为1周。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室内注意通风。公共场所可用1%漂白粉澄清液或3%过氧乙酸喷洒,也可用食醋熏蒸。病人的用物可曝晒2小时或煮沸消毒。流感可通过注射疫苗预防,尤其适用于老年、婴幼儿和体弱多病者及医务人员等职业人群。药物预防用于易感人群可能感染而未发病者,金刚烷胺mg/口服,2次/日,10-14天;对甲型流感有一定预防作用,对乙型流感无效。症状感冒与过敏:起病急,高热乏力,全身酸痛和疼痛,头痛突出,全身中毒症状重。根据感染病毒的不同类型,呼吸道症状轻重不同,大多有喷嚏,鼻塞,流涕,咽痛,轻咳,少量白色的黏痰。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病情轻重也不同,又分为单纯型、肺炎型、中毒型、胃肠型四种。病轻者可2~3日恢复,重者1~2周,或一个多月。血液常规检查:无并发症的流感,白细胞计数正常;血沉可增快,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有继发性感染时,血中白细胞增高。单纯型流感: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显著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发热多于1~2日内达高峰,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1~2周后才逐渐消失,体力恢复亦较慢。部分轻症者,类似其他病毒性上感,1~2日即愈,易被忽视。流感病毒性肺炎(肺炎型流感):起病时与单纯流感相似,但于发病1~2日内病情迅速加重。高热、衰竭、烦躁、剧咳、血性痰、气急、紫绀并有心衰。病人高热待续,病情日益加重,多于5~10日内死于呼吸与循环衰竭,临床称此为原发性流感病毒肺炎,亦称重型流感肺炎。另有部分病例症状较轻,剧咳不伴血性痰,呼吸困难不明显,体征很少,仅在X线照片检查时发现。病程1~2周后进入恢复期。临床称为轻型流感病毒肺炎,或轻型节段性流感病毒肺炎。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增高从病人鼻咽分泌物中分离到流感病毒 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4倍以上增高 呼吸道上皮细胞病毒抗原检查阳性 鼻咽分泌物经敏感细胞增殖1代后呈抗原阳性 可用RT-PCR检测病毒核酸治疗1.一般治疗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宜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等,预防并发症。2.对症治疗对发热、头痛者应予对症治疗;但不宜使用含有阿司匹林的退热药,尤其是16岁以下患者,因为该药可能与Reye综合征的发生有关。高热、食欲不振、呕吐者应予以静脉补液。3.抗病毒治疗(1)离子通道M2蛋白阻抑剂: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抗流感病毒是通过与M2蛋白相互作用而阻碍其功能,导致通道活性改变,抑制病毒复制。口服金刚乙胺或金刚烷胺可在一两天内减轻发热,缓解全身性症状及呼吸道症状。剂量为mg/d,口服,共5天;老年人剂量应减半,即服用mg/d。金刚乙胺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比金刚烷胺小。由于金刚烷胺经肾脏排泄,以原形经尿排出,故有明显肾功能障碍时能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副作用,有肾功能不良的患者需慎用或减少剂量。金刚乙胺或金刚烷胺对流感病毒乙、丙型无效,只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对于甲型流感患者,即使是在疾病后期才开始用药,或病情已较为严重,这两种药物仍有一定治疗效果。近年来流感耐药病毒的出现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金刚烷胺和流感疫苗的联合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耐药病毒株的传代和传播。(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鉴于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对涎酸的降解作用具有重要的病毒生物学意义,例如可使其穿入宿主细胞膜、从感染细胞中释放、减少病毒被呼吸道黏液灭活等。故设计涎酸类似物竞争性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可望达到抗流感病毒效果,此即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在理论上,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于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效。扎那米韦(zanamivir)、奥塞米韦(奥司他韦、达菲)等均为涎酸类似物,能特异性地抑制甲、乙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其中活性最强的是扎那米韦,起病后30~36h内给予,能缩短流感病程1~2天,并减轻症状。若早期治疗能更有效地减轻临床病情,其避免发热或退热的有效率达95%。剂量及用法:扎那米韦口服无效,因其在呼吸道局部达不到治疗浓度;必须呼吸道局部给药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可使用“Diskhaler”的专用吸入器,经口吸入,成人和≥12岁儿童,每次两吸,每吸约5mg(10mg/次),2次/d。奥塞米韦成人常用75mg,2次/d,连用5天。与金刚烷胺相比,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诱导耐药病毒产生的可能性较小,但扎那米韦已在体外证实有耐药流感病毒出现。此外,利巴韦林(病毒唑)亦可用于人类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给药方式是小颗粒气溶胶。但药物疗效的有限性和给药方法的特殊性限制了它的利用。已有报道称,缓慢静脉滴注利巴韦林对于治疗流感病毒相关的急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3)其他抗病毒药物:鼻内给予大颗粒气溶胶干扰素α,可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复制和减轻临床症状;但可以出现明显的局部毒性,限制了其应用。正在研究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用于阻断NP和宿主细胞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可望能阻断病毒的复制。4.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治疗根据送检标本(如痰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
整理自网络
中国医药科学zgyykx长按识别左侧夏季白癜风云南儿童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