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蹄疫
2018-3-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口蹄疫(FMD)概述
口蹄疫(FMD)的临床特征是在蹄部、口腔粘膜和雌性动物乳房皮肤出现水泡,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高度传染性疾病。易感动物种类较多,包括猪、牛、羊等主要家畜及其他家养或野生的偶蹄动物。
FMD的严重性
FAO/OIE法定报告病(33种)
国内优先防治的动物疫病一类疫病第一位(5种)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第一位(3种)口蹄疫疫苗生产企业设置规划(农医发号)
病原分类
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口疮病毒属肠道病毒,由于源自RNA在复制时容易出错引起的突变、基因重组以及宿主选择,导致不断有新的口蹄疫病毒变种产生。
随着病毒生态的变化和免疫压力的增加、病毒适应性变异(抗原、宿主嗜性和毒力)会更快
流行情况
病毒在边境有很强的交叉传播能力,尤其在先前没有感染的地区进行传播。年报道英国和欧洲大陆发生FMD,年南非、日本和韩国都发生了FMD,无口蹄疫国家自年出现口蹄疫。其中日本年大量爆发O型口蹄疫,韩国在年和年都有效控制FMD的发生,但不能控制年口蹄疫的爆发。几个月内O型和A型同时出现在韩国。台湾在年发生O型口蹄疫,在年还出现了新的血清型。这些例子说明除非全球根除了口蹄疫病毒,否则口蹄疫将会不断传播,每个国家都要做好准备。
河南近3年口蹄疫流行情况
年,全省爆发,育肥猪、母猪和仔猪
年,以育肥猪为主
年,到目前为止,以育肥猪为主。
传播媒介
唾液、鼻液和泪液,牛奶和呼吸排出物,尿液和粪便含有病毒。空气中病毒排出的高峰是在牛和猪出现很明显的临床症状之后产生的,大量的病毒排出是在囊泡液中,在脱屑的囊泡上皮和唾液中也可以排出大量病毒。空气中病毒排出时间是伴随囊泡病变出现,并且发生在病毒血症期内。在临床症状出现后4-5天后,排除的病毒急剧显著下降。
环境中存活时间
在干草和稻草中至少存活20周,冬季在排泄物中能持续存活6个月,在18-20度的牛毛中能存在至少4周,干粪中至少存在14天,尿液中存活39天以上,夏季在土壤中存活3天,秋季土壤中能存活28天以上。大多数FND在低温和pH7-8时稳定存在,超过该范围就增加病毒的分解,对于猪,如果饲喂给其不加热的废弃食物可能引起新的爆发。
光照灭活病毒主要受到干燥和温度的影响。干燥将会灭活大部分病毒,一般的病毒存在的相对湿度为百分之55-60以上。高温和阳光(紫外线)对病毒有毁灭作用,在直射阳光下,经60分钟就可以将其灭活,加温85度以上15分钟,煮沸3分钟即可死亡。
病毒对消毒剂的的易感性
不论是碱性的还是酸性的消毒剂对口蹄疫病毒都是高效的,特别是碱性消毒剂如氢氧化钠或碳酸氢钠,都能够有效分解组织材料中的病毒。增加一定量的消毒剂将提高病毒的分解率,进一步增加病毒的渗透率和分解。氢化消毒剂如次氯酸钠(漂白粉),甲醛和戊二醛。
致病机理
在软腭的背侧,鼻咽连接处,以及扁桃体是病毒起初进入和复制的重要部位。然后迅速扩散到各个淋巴结和血液循环,病毒血症通常持续4-5天,进一步病毒开始二次植入,是病毒多个循环扩增和复制的过程,主要的增值位点是在角质化的上皮,舌和嘴。在囊泡上皮以及无论多毛和无毛的皮肤均含有较高浓度的病毒。
传播途径
在饲养条件下,猪能够接触感染的动物或污染物直接或间接感染FMDV,,通常情况下,通过食用感染了口蹄疫病毒的动物或废弃食物。当动物太接近时,空气或分泌物中的病毒会从感染动物的呼吸道传给易感动物,形成传染,完整的皮肤能很好的抵御FMDV。
传播可能通过间接接触污染的人员,车辆,产品及器具。每头猪每天呼出的病毒量TCID50为10的6次方-10的8.6次方。反刍动物呼出的病毒要少些,每天每头为10的4次方-10的5次方,但是对吸入传染更佳高度易感。FMDV的空气传播一般从猪开始传染给下风向的牛羊。
FMDV传染的相对湿度大于百分之五十五。猪对空气中的FMDV病毒更有抵抗性,但是在米或以内传播给猪是可能的,气溶胶是由感染的牛奶或者尿液飞溅,或使用高压胶管冲洗FMDV污染的动物房或设备,还有处理污染的牧草地泥浆等形成的气溶胶。
临床症状
在养殖场,FMDV的感染潜伏期长短与饲养条件,饲养密度,管理有关。
当传播发生在一个猪群中,尽管潜伏期有时短的为1天,长的为14天,但是典型的潜伏期一般为2-6天。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性发热,在口和蹄部形成囊泡
如果动物在软的地方躺卧,会减少蹄部病变和頗行。早期的症状包括頗行,不愿站立、沉郁、丧失食欲。严重影响的猪,出现昏厥,挤在一起,减少食入或绝食。发热程度不同,高达42度,通常是39-40度,有些时候会接近正常温度。
发病率与死亡率
死亡率在成年动物一般很低,幼年动物死亡率很高,特别是仔猪,易引起急性心肌炎而致死。在急性泡状病变的动物中很少发生,但是在二次细菌感染小泡后,发生慢性頗行,衰竭或死亡。
FMDV能引起怀孕母猪流产,发病机理可能与FMD引起的发热有关,也可能与FMD透过胎盘然后感染胎儿有关。
饲养密度影响着临床症状的表现,因此,感染后的动物应当单独隔离。感染后的绵羊,饲养在相当空旷的地方,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疫苗不会组织感染,但是会阻止临床症状的进一步恶化。
将病料分别接种1-2日龄和7-9日龄的小鼠,如果两组小鼠均死亡为口蹄疫;如果1-2日龄小鼠死亡,而7-9日龄小鼠不死亡者为猪水泡病。病料经过pH3-5缓冲液处理后,接种1-2日龄小鼠死亡为猪水疱病,反之为口蹄疫。
变动的免疫程序
接种疫苗后以体液免液为主
首先后7-10天产生中和抗体,保护期仅能维持2周左右;
二免后2-5天抗体达到高峰,持续近3个月
推荐免疫程序(普免)
母猪(含公猪):首免,每3个月一次,2ml/次
后备母猪:配种前普免2次
仔猪(结合猪场母源抗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种猪一年免疫3次,首免:8-10周龄1-2ml/头,间隔3-4周加强免疫一次
三免:视情况日龄加强一次。
推荐免疫程序(季节性免疫)
适用于5-9月份不免疫口蹄疫疫苗的猪场
从9月份开始,对所有3个月内不能出栏的商品猪群进行普免,1个月后加强一次,每次2ml
9月份开始所产仔猪,35日龄首免,1ml,一个月后二免,2ml。3个月后三免。
母猪免疫4次,9月份一次,10月份一次,次年1月份一次,4月份一次,每次2ml.
全群防控,全程保护,保证群体高中和抗体水平是关键!同时结合必要的实验室监测!
生物安全
1、环境控制,卫生消毒
2、废物处理,扑疫灭源
3、诊断检测,监测预警
4、动物福利,养防并重
对病猪舍及污染的场所和用具用百分之二的烧碱溶液,百分之十的石灰乳,百分之零点二至百分之零点五的过氧乙酸进行彻底消毒。在口蹄疫流行期间,每两天消毒一次。病猪的粪便应做堆积发酵处理,可用百分之五的氨水消毒。隔离、封锁、禁止串舍
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1、猪群自身营养状况不好
2、受母源抗体的影响
3、滥用抗生素
4、受某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
5、疫苗使用和保存不当
6、人为免疫操作不当
7、先天性遗传因素影响
8、野毒(强毒株)趁机入侵感染
9、在潜伏期进行免疫接种
综合防治
患口蹄疫的猪只,症状轻微的一般经过10-14天,多能自愈。为了早日康复,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应严格隔离、加强护理,并积极对症治疗。对蹄部病变,用百分之三的来苏儿液洗净,然后涂擦甲紫溶液、碘甘油、青霉素软膏。对恶性口蹄疫,用强心剂安纳加、葡萄糖盐水。
猪舍的温度(保温)
疫苗抗原含量是猪群免疫的关键
1、种猪带毒,持续性感染的的普遍存在
2、免疫抑制
3、母源抗体的干扰
4、种猪反复免疫,体内抗体的中和作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