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桐乡二院抢救了9位猝死病人
2016-12-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短短20天内,桐乡二院的急诊科共抢救了9位“猝死”病人。其中男性病人8人,女性1人,年龄最大的95岁,最小的26岁,其中26岁就有2人。 这位26岁的年轻患者,妻子看着他突然倒下。等到家人反应过来紧急送医,却已失去了最佳的抢救时机。
另一位年轻患者在工作时突然倒地,工友慌乱之间不知如何急救,医院时也已失去了生命体征。
据患者家人反应,在这些猝死的中青年患者中,多数患者平日里并没有什么明显病症。
这些年,关于中青年猝死的报道屡见不鲜,人们在感叹生命脆弱的同时,也在反思,为何猝死高发,又为何这种悲剧频频发生在年轻人身上?△什么是猝死?
世界卫生组织对猝死的定义是,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用6个字精辟总结就是:因病突然死亡。
用三要素概括则为,患者已经死亡;患者属于自然死亡;猝死是突然发生的。
就像二院抢救这两位年轻患者,一开始都很正常,没有任何病症问题,却突然倒地死亡。
△猝死不分年龄段,且年轻人是猝死的高发人群!
传统认知认为,猝死大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但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心脏性猝死年龄分布为18-80岁,也就是说猝死是不分年龄段的,谁都有可能遇到。
更出乎意料的是,18~39岁的青年猝死率高达43%,40~59岁的中年猝死率达39%,而60-80岁老年猝死较少见,是17.9%。
由此可见,年轻人其实是猝死的高发人群。
△哪些疾病可引起猝死?
猝死的原因有心脏原因和非心脏原因,其中心脏性猝死(SCD)最为常见,约占80%以上。冠心病、主动脉夹层、严重的心力衰竭、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暴发性心肌炎、遗传性心律失常和电解质紊乱等都会发生猝死,其中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常见,约占30%以上。非心脏原因引起的猝死常见于脑出血、肺栓塞、哮喘等。
过劳成为青年猝死的最大诱因。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生活方式不健康,经常熬夜,长期过劳,应酬喝酒太多等都有可能成为不期而至的隐形的杀手。
△猝死有征兆可循吗?
既然是出人意料的死亡,猝死确实没有明确的预警信号,但不要灰心,大多数猝死还是有迹可循的,只是因为先兆不特异而被漠视错过。超过50%的心脏骤停前1小时~1月身体会发出预警信号,胸痛最常见约占56%,呼吸急促13%,4%为头晕、晕厥或心悸。所以要做个有心人,如果出现胸闷胸痛、憋气乏力、心慌心悸,以及左肩背部疼痛、上腹部胀痛不适,恶心呕吐,咽喉紧缩疼痛,牙疼下颌部疼痛不适等不典型症状,医院就诊检查排除。
据说,侯耀文先生猝死前就有后背疼痛症状,但却未引起重视,饮憾而终。对于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症状要有警惕心理,另外还需要注意,医院查明原因,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容易发生猝死,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身边发生猝死事件该如何处理?
第一步:只有自己一人的情况下,先拨打急救电话,简要说明一下情况和所处的位置。如果有别人在场,让别人拨打急救电话。第二步:立即让病人平躺仰卧,下颌抬起,头部后仰。第三步: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跪在病人一侧双手重叠,手掌根部正中置于其胸部中央双乳头连线的中点连续用力快速垂直向下按压,频率每分钟次以上,按压幅度至少5cm。未经心肺复苏培训者,可以只按压,不必吹气,一直坚持到专业急救人员到来。这几分钟胸外心脏按压可以让血液中的氧气维持最低限度的脑部供氧,避免脑死亡,为成功抢救病人赢得宝贵的时间。
第四步:如果配有体外自动除颤器(AED)的场所,胸外心脏按压之后,立即配合使用AED,按照语音提示操作,可以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来源:桐乡二院
编辑:菠萝
白癜风早期有哪些症状白癜风发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