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儿童秋季传染病
2016-11-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进入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极易出现传染性疾病,传染疾病流行的风险,风险人群是儿童和学生,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尤其是下列七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出现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首先需隔离至热退后症状消失,尽量卧床休息直至体力恢复,多饮水,给予易于消化、富含营养的饮食,给予口服抗病毒、解热镇痛药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
手足口病
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答: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10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答: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3.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答: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医院就诊。
4.如果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答: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轮状病毒肠炎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出现腹泻,排黄色水样便,无黏液及脓血,量多、水分多、次数多。常伴有发热、呕吐、呼吸道感染等症状。该病的病程一般在3-5天,孩子需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最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可口服蒙脱石散、益生菌及口服补液盐,若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予以退热止咳等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儿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本病主要对症治疗,隔离孩子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必要时口服利巴韦林及中草药治疗。
急性传染性眼炎俗称“红眼病”,患儿多出现眼睛刺痒、有异物感、畏光、流泪、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或眼部分泌物增加,双眼可以同时或先后发病。病毒性的红眼病可点用类固醇(可地松)眼药水,以减轻病情。细菌性的红眼病,则须予以抗生素药水、药膏。同时,需每天用生理盐水或白开水冲洗眼睛数次,将眼内分泌物清洗干净。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患儿多表现为发热、全身红色皮疹、结膜充血、咳嗽等,再过2-3天脸部出现红疹,然后蔓延至全身。此时患儿要卧床休息,房间内保持安静,定期通风,患儿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多喝水,吃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为宜,不要给孩子忌嘴,情况好转要渐渐增加营养,做好眼、鼻、口腔护理,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麻疹患儿对维生素A需要量大,在维生素A缺乏区的麻疹患儿应补充维生素A。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较强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全身性分批出现的皮肤黏膜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并存为特点,全身中毒症状轻。该病需早期隔离至皮疹完全结痂干燥为止。局部治疗以止痒和防止感染为主,可外搽炉甘石洗剂,疱疹破溃或继发感染者可外用1%甲紫或抗菌素软膏,继发感染全身症状严重时可用抗生素。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比较好北京最好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