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时疾病凶险猛于虎
2017-9-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年的春天是近5年来最姗姗来迟的一个。“细雨湿流光”,“春日在天涯”。
3月份以来,气温起伏不定,再加上阴雨绵绵与本该“春风花草香”的春色有点格格不入,更让人抓心挠肝的是与天气相关的疾病。
医院统计,自3医院接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近50例,急性心肌炎6例(其中,3例重症收治到ICU),急性心肌梗死45例(收治入院)。专家说这三种疾病危险度高,不容小觑。
消化道大出血
医院消化内科医生杨晶说,春季是消化道大出血的高发季。这主要原因可能与气候冷热剧烈变化及神经系统功能状态有关,温度缓慢回升中一个急遽降温容易诱发消化道出血。一些病人出血量大的患者甚至伴有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对于有消化道病史的患者来说,一要注意保暖和饮食,二要规范用药。注意保暖,特别要防止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一旦发生,及早治疗,此外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精神紧张等。春季是春笋、新茶、青团等食物上市的季节,很多有消化道既往史的患者,往往因为贪嘴导致旧病复发。如需用药的患者必需根据医生的指导按疗程服药,勿随意停药。
杨晶说,消化道出血是急、重疾病,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生命危险。有消化道出血史、消化性溃疡或肝硬化等患者,要养成每天观察大便颜色的习惯,一旦出现黑便、呕血等情况,提示有消化道发生出血可能,医院就诊。
急性心肌梗死
医院心内科主任许轶洲说,据资料显示,有七成的急性心肌梗死发作于季节转换之时,特别是早上8点至9点是急性心梗发生的“魔鬼时段”。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呈现出上升趋势,急性冠脉介入治疗大大挽救了生命。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天气阴冷,血管收缩变脆,血流速度变缓,新陈代谢增加,血管壁外周压力增大。熬夜、过度疲劳、嗜烟酗酒、饮食不节、缺少运动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是诱发因素。
如何预防?
胸痛是心肌梗死患者典型症状。也有一部分心梗患者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往往容易被忽视或误诊。有的表现为胸闷,有的表现为腹痛,甚至还有肩痛,牙痛。建议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病史者,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定期检查并按医嘱规律服药,避免情绪激动、重体力劳动等,平时清淡饮食、充足睡眠。伴有糖尿病的人,应注意控制血糖,保持低糖、低盐饮食。如有上述症状持续不能缓解,一定要立即来院就诊。
如何急救?
1.当心梗病人在家中发现心梗前兆时,第一时间拨打。
2.心肌梗死急性发作时,应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就地抢救,松解领口,室内保持安静和空气流通,不可搀扶病人走动或乱加搬动以免加重病情。有条件可立即吸氧。
3.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1片或用速效救心丸5粒含服等,同时立即呼叫急救中心。
4.如病人突然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病情允许时迅速转送到有PCI医院救治。
急性重症心肌炎
ICU主任胡炜说到3月份抢救的3例重症爆发性心肌炎依然记忆犹新,患者都为20-30岁的年轻人,最小的仅为24岁。很多人的印象中,老人和儿童免疫力差,患感冒后更易发展为心肌炎,年纪轻的人稍有点鼻涕咳嗽“扛一扛”也就过去了。其实恰恰相反,20岁-30岁左右的年轻人较老人更易中招,尤其是重症心肌炎好发于青壮年。不但病毒和病毒的代谢物会对心肌细胞造成损害外,这些病毒进入体内后还会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回应。这种免疫保护是把“双刃剑”,它在杀灭病毒的同时,也会因为免疫变态反应及其免疫产物误伤了正常的人体细胞和组织,如果误伤的是心肌细胞,就易引发心肌炎。年轻人免疫力强,这种免疫反应会更猛烈,感冒后出现心肌炎的概率反而会更大。由于刚开始的症状和感冒比较相似,容易被忽视,如果不及时治疗,就容易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出现心力衰竭甚至是心源性休克,如得不到及时抢救,死亡率可达70%—80%。因此,如果得了感冒,同时伴有全身乏力、胸闷、气急和心悸、心慌等症状,就要高度警惕。
胡炜说,在短短一个月都不到的时间里,3例重症年轻患者有2例爆发性心肌炎通过ECMO心肺替代治疗。医院去年至今共开展ECMO治疗22例,已经形成了一支技术稳定的ECMO队伍,为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尤其是病情可逆的、年轻的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生命支持,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水平。
急诊科郑娉娉医生强调心肌炎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心律失常、猝死,不容轻视。眼下,气候变换之际正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如果感冒有胸闷、心悸感,甚至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时,一定要警惕并及时就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