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周刊点评
2016-4-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文化产业周刊》点评
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发挥团体优势,管好用活工会资源,这是广州工人文化宫团体走向市场运作的最成功之处,也是进行优势互补,效力优先,获得两个效益双丰收的重要举措。与之构成鲜明比较的是,从广东省总工会去年的统计数字来看,全省现有92家工人文化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的只有16家,经营状态一般的25家,难以保持的51家。其中,自1984年财政停止拨款以来,已停业或名存实亡的县级文化宫也不在少数。长期以来国家将工人文化宫定位为城镇、工矿企业的公益文化事业单位,“姓工属文”的性质始终没变;繁华社区文化生活,为职工群众服务、为市民服务、为基层服务的主旨没变。进入市场后的工人文化宫,一方面要自负盈亏,同其他非公益性文化企业一样要缴纳各种税费;一方面仍要承当大量的公益性服务项目,却又享受不到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政策性补贴,因此一步步堕入窘境。固然,使工人文化宫堕入窘境的不但仅是承当大量公益性服务项目的问题,更是一些本身没法解决的深层隐忧。资金短缺是困扰工人文化宫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的工人文化宫大多始建于解放早期,各种装备、设施十分陈腐、落后,难以适应竞争愈来愈剧烈的文化市场的需要,靠经营低收入项目所得仅能保持平常开支。它既无力对各种活动场所进行更新改造和新项目开发,又不能像其他企业那样贷款融资改建、兴修新的经营项目和活动场所;既不能像其他企业一样完全由社保部门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又不能像其他文化事业单位那样由财政部门按人头拨给所需经费。所有这些,都大大加重了工人文化宫走向市场的经营本钱。体制改革不完全是工人文化宫存在深层隐忧的病根。我国的工人文化宫改白癜风治疗费用革转制20年来,只是在形式上从财政拨款向自收自支转制,而没能解决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人事制度改革的根本问题――用人自主权。工人文化宫经营者没有“炒人”和“要人”的权利,致使一方面造成冗员愈来愈多,人员严重老化,缺少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又使有艺术专长、真正弄文化的能人进不来,造成各类专业人才奇缺,这也是工人文化宫愈来愈缺少“文化味”,缺少自我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的重要缘白癜风可治愈吗由之一。姓“企”姓“事”定位不清是工人文化宫堕入窘境的关键所在。由于姓“企”还是姓“事”的经营性质和发展方向定位不清,是转制后的工人文化宫堕入窘境,难以搞活的主要原因。若说姓“企”,却不能按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机制大刀阔斧地改革,经营项目也不能与其他企业一样按市场价格收费。若说姓“事”,却不能与文化馆、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和少年宫同等属群众文化事业单位一样,享受工程建设、缴纳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补贴和对展开大型公益性文体活动给予经费补偿,和由财政拨款负担离退休人员工资福利等方面的待遇。为解决经费来源,很多工人文化宫不能不以出租场地和展开多种经营项目为主,致使文化活动场所愈来愈少,经营项目单一,从而促使消费价格相应提高,导致高收入的工人不想来,低收入的工人又无钱来。缺少公平经营环境是工人文化宫难于“靠市场吃饭”的根本原因。市一宫的电影票房虽连续多年在全国工人文化宫系统的电影放映单位中名列第一,成为全国工人文化宫系统唯一一家能进入全国电影院前20名票房排行榜的的电影放映单位,但由于要背负对劳模和70岁以上老人免费和对退休工人、老人半价优惠,工会会员优惠,下岗工人低收费等公益义务而难与新建影城公平竞争,只赚“人气”(观映人次最多)难以“靠市场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