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马猝死事件给我们的警示
2017-6-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在上周结束的,厦门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中,有两名参赛的跑者意外猝死。此外,根据现场跑者透露,本次赛事多人发生意外。除了猝死的两人外,另有4医院抢救,其中较为严重的一人仍在重症监护室。
最近几年中国马拉松赛事火热,许多跑步爱好者也涌入马拉松大军阵营,当作是一种挑战自我的运动。然而,我们也常会看到关于马拉松选手猝死的报道出现,让人感到心痛的同时,也让人开始反思。那么今天就向大家介绍有关长跑注意事项及哪些人群不适合进行长跑的运动常识。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经常跑步也可能心脏病猝死
很多心脏专家都强调,即使很多经常跑步的人,也不代表就肯定能远离心脏病。美国的一项统计显示,每年该国有32.5万人遭遇心脏病发作,其中40%的直接造成猝死,而多数心脏病发事前都毫无征兆。
美国心脏学家指出:“运动不是救世主,但风险很低,因此总体而言还是利大于弊。”经常运动就像“长线投资股市”,你希望你的股票价值可以提高,但你偶尔也会遭遇熊市。
即使在48小时内通过了压力测试,身体完全健康且胆固醇较低的选手也会存在运动猝死的风险。
2、长距离跑步损害心脏
正确的健身运动计划应该具有挑战性,但又不能过量,而且,其间必须有充裕的时间让身体康复。因为运动量太少,则无法让身体受益;运动量过大,则跟马拉松一样可能伤害运动者的心脏。
数据研究结果证明,短时间的高强度锻炼,即使每周只做几分钟,对健康和体能的好处也不逊色于几个小时的长跑等传统运动。
3、高强度训练无需装备
高强度训练只要每周做3分钟,连续4个星期内即可有明显收效。而且,这种锻炼无需去健身房,甚至不需要装备。
最简单的锻炼方法,就是间隔地进行跑步和步行,这种锻炼无论在室内或室外,不管是马路或者跑步机、健身单车都可进行,这种锻炼方法也是健身界最受推崇的方式,即间歇式训练。
最理想化高强度锻炼指引包括五大要点。
1、经常进行多样化锻炼,如举重、有氧运动和拉伸等。
2、高强度的训练日子中间需间隔低运动量的日子。
3、每周进行一两次间歇式训练。
4、每周至少两次练举重。
5、锻炼后安排充足时间休息。
6、了解自己的身体合理强度
如果从绝对科学的角度考虑,人们不仅平时要有良好的锻炼运动习惯,而且在比赛前一定要做全面的体检,确保身体没有隐患。
进行长跑训练,要注意循序渐进,遵循由弱到强,由慢到快的原则,逐步提高长跑的距离和速度。而且,跑前要做好饮水、穿衣等准备工作;跑中注意动作正确,避免伤害身体;跑完后还需放松,而且不宜马上大量喝水。
不少人认为长跑是一种“挑战”,因此跑步途中即使遇到不适也经常硬扛,这是不科学的做法。如果是身体疲劳、脚软等状况,用意志克服没有问题,但若是心脏等身体器官不适,应马上停止运动,必要时求救求医。
马拉松是田径运动中距离长、消耗大、负担重的一个项目。有的人,比赛前后称体重,可能相差五六斤,甚至10斤以上。因此,对人的健康素质要求很高。
6类人群不宜长跑
1,心脏有疾病的人
从心脏疾病来说,患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人不适合长跑。此外,近期内犯过心脏病的人、有严重冠状动脉病(心绞痛)的人,或是在做轻微活动时感到胸痛,运动中脸色发白发青的人,都不适合长跑。
最糟糕的是,有的心脏疾病平时没什么症状,连病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心脏有隐疾,这类人跑长跑最危险。
所以许多医生建议,人的一生医院检查一下心脏。
2、感冒病人
像病毒性感冒,会诱发心衰和心肌炎。特别是暴发型病毒性心肌炎会有突然死亡的可能。所以感冒如果长达两周没有好,还伴有咳嗽、胸闷、心慌、憋气,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就诊避免诱发心脏病。
3、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律不齐的人
跑步后,肾上腺素上升,血压和心率上升,容易导致血压飙升和心律失常,诱发危险。
糖尿病人可以跑长跑,但要慎重。如果激烈运动后糖原储备不足,就容易导致低血糖引起危险。另外,糖尿病也会引起小血管微血管的病变,在跑步中带来血管方面的风险。
4、过于肥胖的人
肥胖者往往有代谢障碍,当长跑运动消耗过大时,就容易引起危险。
5、平时没有运动基础的人
缺乏训练或身体状况不佳时长跑,容易头晕且身体负担不了这么大的运动量。建议参加马拉松赛或长跑的人,一定要有长期锻炼的基础,赛前最好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身体合格者再参加比赛。
6、幼童和年纪过大的人
负担量过重、消耗过大、持续时间过长的运动,对幼童的生长发育不利,还会破坏他们生长发育规律。年纪过大的老人,因为内脏器官和组织老化,生理功能弱,也不适合大强度的马拉松或长跑。
不管是跑马拉松还是铁人三项,挑战自我必然重要,但追求健康运动更重要,所有运动亦是如此。
注:以上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中国铁人三项联赛
青少年白癜风的症状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