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秀芬专访起搏器植入后心肌穿孔,重在预
2016-12-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近年来,起搏器植入在临床的应用越多越多,但是伴随而来的并发症也使医患双方遭受极大困扰。其中,心肌穿孔是起搏器植入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若处理不好,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危及生命。9月24日,在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第十二届全国学术双年会上,针对器械植入后心肌穿孔并发症的防治,“心在线”采访到了哈尔滨医院曲秀芬教授,请曲教授为我们阐述了这一严重并发症的处理原则。访谈要点
心在线:作为一种严重并发症,导致心肌穿孔的原因包括哪些方面?
曲秀芬:起搏器植入后心肌穿孔一直没有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但其发生率并不低,临床上不少见。心肌穿孔多发生在器械植入后一个月内,尤其是在植入后的一周之内。随着植入时间延长,发生逐渐减少。当然,国外有文献报道,极个别的情况,心肌穿孔发生在植入后8年。
为什么植入起搏器后会发生心肌穿孔,原因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患者本身的原因,例如,患者本身年老、体弱、营养状况极差、合并糖尿病、有心肌病变,常常伴有缺血、心肌病、心肌炎,使保护心肌的屏障功能明显减弱。第二,器械的原因,例如,电极导线偏硬。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即医生本身的原因,例如,操作不当。
一些基层医生在开展这项技术,但是往往忽视一些基本的技巧,忽视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从而导致心肌穿孔。而且,医生原因导致的心肌穿孔往往不是急性的,经常没有被发现。所以,从心肌穿孔的发生原因看,应特别重视医生本身的原因。心在线:处理心肌穿孔应遵循什么原则?
曲秀芬:心肌穿孔的处理包括一般处理、穿孔电极的处理和并发症的处理。一般处理是,在发现穿孔之后,看它所引起的情况,很多时候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只是起搏器功能有变化,例如,起搏指标不佳、起搏不良、完全不能起搏,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状况。对于这样的患者,处理不要过于激进。
有时,心肌穿孔可引起疼痛、血胸、心包或胸腔不同程度的渗出,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要过于激进地处理。对心肌穿孔的处理,最重要的是,医生在发现之后要保持淡定的情绪,不要着急,要有足够的信心。可以说,绝大多数心肌穿孔可以通过适当的内科处理来解决。
如果电极穿出心肌,但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可以先心包穿刺、引流。因为右室的压力比较低,渗出一般不会不可控制,引流之后渗出通常会自动停止。观察24~48小时,不再渗出,这时可以撤出电极。心在线:心肌穿孔,什么情况下需要行外科手术?
曲秀芬:只有极少数的穿孔,需要外科手术,如出现不能控制的出血,患者状况很差,引流之后病情甚至在逐渐加重,可能引起动脉血管损伤等情况。例如,放入右心耳的电极穿出心肌,刺破主动脉壁,这时引起的动脉出血难以控制,必须立即手术。还有极少数的情况,例如电极穿入腹腔,这时也需要外科支持。
总之,患者植入起搏器后,没有明显症状,只是表现为起搏器指标不佳,本来起搏依赖的患者突然不起搏,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区别是电极脱位,还是心肌穿孔。虽然心肌穿孔有基本的处理原则,但也要根据个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策略,不能盲目增加患者的负担,增加对患者的伤害,要保障患者安全。心在线:对于心肌穿孔的预防,您有什么建议?
曲秀芬:比合理处理更重要的是,对心肌穿孔的预防。对正在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年老体弱,经济状况差的患者,要特别小心,注意观察是否有心肌穿孔。心肌穿孔最容易发生在心尖部位,将起搏器植入较厚的室间隔部位,相对安全一些。
总之,心肌穿孔的预防,重在医生本身,这是最重要的保障。重在预防,合理处理,这是起搏器植入后心肌穿孔的处理原则。专家简介曲秀芬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医院医院副院长、二病房主任;黑龙江省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学会心电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等多学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负责人,《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等多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心衰等疾病研究,二次留学澳大利亚,接受射频消融、心脏起搏器等心电生理与起搏的专门培训,在这一领域颇有建树,对无创的药物治疗也有深入研究。获卫生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基金、黑龙江省跨世纪拔尖人才等多项殊荣。承担多项国家、卫生部、省科委的研究课题,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百余篇文章。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王雪萍┆美编王春涛┆制版崔凤娟北京权威白癜风专家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