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钱还是要命,很多人只是心存侥幸
2016-11-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每一个文艺而理性的人
都收听了“周冲的影像声色”
最近,一项在上海、无锡、深圳等地对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66%的人有多梦、失眠、不易入睡等现象;经常腰酸背痛者为62%;
记忆力明显衰退的占57%;
脾气暴躁、焦虑者占48%。
这类人常处于超时工作、睡眠不足、压力巨大、没有休闲的亚健康状态。
遗憾的是,随着职位的升迁、存款数字的增多、事业的蒸蒸日上,这些成功者的健康却一路负债,最终不堪重负,过早地停泊在人生的终点。
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
by
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
“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生命现象。
这个生命正在我们无休止的加班熬夜、在我们无法摆脱的压力负担中受着侵蚀,我们不堪重负的心脏正走入“生”的终结,过劳死就这样给生命无情的划上句号…
床垫文化,这个真的必须有吗?
曾经发表在《韩国经济》中的一篇文章名为《疲惫的中国,加班现象蔓延,每年60万过劳死》。
随着加班的“普及”,年轻人死在办公室的例子屡见不鲜,但是我很是质疑其中的数据,每年60万的死者显然是不可能的,当然也考虑翻译过程中存在问题,以及文章中所谓的“过劳死”是否与我们理解的有不同等等。
死者已矣,对这些因过劳而死的案例进行追踪报道,无非是要给现在正在“过劳”的人们看,这才是一群庞大的正在处于危机中的群体。
医院的同事来说,身边就有几位主任专家曾经积劳成疾无奈住院,很多人都纳闷医生自己也会住院,但是这真的没什么新鲜的,反而类似情况经常出现;
还有一位在国企工作的朋友,他说他们单位去年就有一个销售总监累出肺积水来了;
也有因为工作忙碌没有即使治疗,从一个小感冒变成心肌炎的……这些都是身边的例子,那么,我们自己呢?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企业员工若想从不加班那是可望而不及的事,但是也不乏存在那些主动废寝忘食工作的人,华为有员工认为“床垫文化”还得继续,不然华为如何跟海内外竞争对手拼?
看来很多员工的压力除了来源于外界的,还有一大部分是自己给自己的。
要命的不是老板也不是公司,其实正是我们自己。有人把这些拿青春赌明天,拼命加班换物质回报的小白领们,叫做白领炮灰团。
似乎此时摆在眼前的变成了要命还是要钱的问题。
床垫文化,企业如果必须有,你也可以选择要,或者不要。不见得“必须”接受,大不了换一家没有这种要求的。
要钱,还是要命?
如果真把“钱”和“命”做一个二选一的选择题,我想没有人是要钱不要命的,但是为何很多人却正在做要钱不要命的事呢?
很可能他并不认为那样是不要命的做法,人们的侥幸心理,想当然地认为那些都是别人的事情,离我还远。
很多人好的都想要。
在做出人生重大选择时,如果你本着原来的好处不能少,新的选择只能让你得到更多这个原则时,你永远也不会找到心中最想要的东西。
也就是既想高收入,又想不加班受累,很少人才有能力达到这种状态,所以说一般情况下的理想状态都是干想出来的,可操作性极低,所以也把“理想状态”被理解为不可能状态。患得患失的人是走不出人生的怪圈的。
所以,
首先需要明确你想要什么,
其次判断你能要到什么,
最关键的是要清楚上面这些能放弃什么。
很多人的答案其实都不想说出最能放下的就是“健康”,但是其实他们往往正在这样做。
也有人说现在拼命赚钱,待日后有了资本再去关照自己的身体健康,正所谓“现在用命换钱,将来用钱买命”,这样行得通吗?
身边这些“过劳死”例子都是20几岁年轻的生命,还没来得及享受生活就早早地离开。所以,这事看起来还真不靠谱。
业绩是有形的,即时回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