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羊传染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2016-11-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1.羊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其特点是生殖器官和胎盘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症。   [症状]

  本病常不表现症状,而首先被注意到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萎顿、阴道流出黄色粘液。流产多发生于怀孕后的第三个月、第四个月。流产母羊多数胎衣不下,继发子宫内膜炎,影响受胎。公羊表现荤丸炎,辜丸上缩,行走困难,拱背,饮食减少,逐渐捎瘦,失去配种能力。其它症状可能还有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等。   [防治]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只有加强预防检疫。①定期检疫。羔羊每年断乳后进行一次布氏杆菌病检疫。成羊两年检疫一次或每年预防接种而不检疫。对检出的阳性羊要捕杀处理,不能留养或给予治疗。②免疫接种。当年新生羔羊通过检疫呈阴性的,用“猪2号弱毒活菌苗”饮服或注射。羊不分大小每只饮服亿活菌。疫苗注射,每只羊25亿菌,肌肉注射。

  2.羊炭疽   炭疽是一种人和多种家畜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点是败血症变化,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和浆膜下组织呈出血性胶样浸润,血液凝固不良。   [症状与病变]

多为最急性,体温42℃以上,突然发病,患羊昏迷,眩晕,摇摆,倒地,呼吸困难,结膜发绍,全身战栗,磨牙,口、鼻流出白色泡沫,肛门、阴门流出血液,且不易凝固,呼吸加快,心跳加速,粘膜发组,后期全身痉挛,天然孔出血,数小时内即死亡。剖检外观可见尸体迅速腐败,极度膨胀,天然孔流血,血液呈暗红色煤焦油样,凝固不良,可视粘膜发组或有筋状出血,尸僵不全。对死于炭疽的羊严禁解剖。   [治疗]

  必须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治疗。①血清疗法。患病后立Bp皮下或静脉注射抗炭疽血清50毫升一毫升,12小时后如体温不下降,再注射一次。②药物治疗。青霉索肌肉注射,大羊万单位一万单位,小羊80万单位一万单位,每6小时一次。③10%磺胺嚼睫钠注射,第一次30毫升一40毫升,每隔8小时注射20毫升一30毫升。④也可酌情选用土霉索、四环索、链霉索等。

  3.口蹄疫   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羊、牛、猪等偶蹄动物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口腔粘膜、蹄部及乳房等处皮肤上发生水疱和烂斑。   [症状与病变】

  病羊口腔粘膜上可见水疱、烂斑和弥漫性炎症变化,病羊体温升高,精神沉郁,不爱吃食或完全废绝,在放牧中可见病羊瘸腿掉群或卧地不起。个别情况下发生死亡。羔羊多为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突然死亡,病死率高达50%以上。剖检在食道和前胃粘膜上有水疱、烂斑和痂块。真胃及肠粘膜有卡他性出血性肠炎。死于急性心肌炎的羔羊,可在左心室壁和中膈心肌切面上见到黄白相间的条纹或斑点(“虎斑心”病变)。

  [诊断]

  根据症状、流行特点可作初步诊断。为鉴定病毒型,可取水疤皮或水疤液置50%甘油生理盐水中,或采取恢复期血清,迅速送有关部门鉴定。

  4.羊口疮   羊口疮又称羊传染性脓疮,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羔羊多为群发,以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统状厚疯为特征。养羊国家均有本病报道,我国也有报道。   [症状]

  唇型常见,在口角或上唇,有时在鼻镜上发生散开的红斑、痘疹或小结节,继而形成水瘤和脓疱,脓疱溃破后续成黄色或棕色的疣状硬痂。由于有渗出液,疯垢逐渐扩大、加厚。如果为良性,l周一2周则痂皮干燥、脱落而恢复正常。一般无全身症状。严重病例,患部继续发生痘疹、水疤、脓疱和痂垢,并互相融合,波及整个口唇及眼险和耳廓。疯垢不断增厚,疯垢下伴有肉芽组织增生,整个嘴唇肿大外翻呈桑棍状隆起。唇部肿大影响采食,病羊日趋衰弱而死亡。有些病例还常伴有化脓菌和坏死杆菌等继发感染,引起深部组织的化脓和坏死,使病情恶化。蹄型多见于绵羊,常为一胶,在蹄叉、蹄冠和系部皮肤上形成水癌、脓疱和溃疡。病羊破行,长期卧地,衰竭而死亡。   [治疗]

  唇型可先用水杨酸醋将疯垢软化,然后用0.1%~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面,再涂以龙胆紫、碘甘油或5%土霉素软膏,每天1次一2次。蹄型应在加强护蹄的情况下进行消毒和外科处理。

  5.羊痘   羊痘是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和粘膜上生痘疹为特征。典型病例初期为痘疹,后变水疤、脓癌,最后干结成疯脱落而痊愈。   [症状]

  病初体温升高至41℃一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拱腰发抖,眼睛流泪,咳嗽,鼻孔有粘性分泌物。2天一3天后在羊的嘴唇、鼻端、乳房、阴门周围及四肢内侧等处的皮肤上发生红疹,继而体温下降,红疹渐肿突出,形成丘疹。数日后丘疹内有浆液性渗出物,中心凹陷,形成水疤,再经3天一4天水疤化脓形成脓疤,以后脓疤干燥结疯,再经4天一6天疯皮脱落溃留红色疤痕。该病多继发肺炎或化脓性乳房炎,怀孕后期的母羊多流产。有的病例不呈现上述典型经过,仅出现体温升高或出少量痘疹,或痘疹呈结节状,在几天内干燥脱落,不形成水疤和脓瘤。有的病例见痘内出血,呈黑色痘。有的病例痘疤发生化脓或坏疽,形成较深的溃疡,发出恶臭,致死率很高。其病变在前胃或皱胃的粘膜上往往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半圆形坚实,的结节,单个或融合存在。有的引起前胃粘膜糜烂或溃疡,咽和支气管钻膜也常有痘疹,肺有干酪样结节和卡他性肺炎区,淋巴结肿大。   [治疗]

  对羊痘的治疗目前无特效药,主要是做好预防和对症治疗。在痘疹上或溃烂处涂碘甘油、紫药水等,结节可用针挑烂涂以碘配。体温升高时为防继发乳房炎等,可肌注青霉素、链霉素等。用量为每次青霉素万单位一万单位,链霉索万单位一万单位。每日两次,羔羊酌减。病愈后的羊可产生终身免疫。

  6.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俗称烂肺病,是一种山羊特有的接触性传染病,病程较急,有时呈慢性经过。其特征是高热咳嗽及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索性炎症。   [症状]

  病韧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随即咳嗽,流浆性鼻液,4天~5天后咳嗽加重,干而痛苦,鼻液变为脓性,常粘附于鼻孔、上唇,呈铁锈色。呼吸困难,高热稽留,腰背拱起呈痛苦状。孕羊大部分流产。肚胀腹泻,甚至口腔溃烂,眼脸肿胀,口半开张,流泡沫样唾液,头颈伸直,最后病羊衰竭死亡。病期多为7天一15天,长的达1个月,幸而不死的转为慢性。病变多局限于胸部,胸腔有淡黄色积液,暴露于空气后发生纤维蛋白凝块,肺部出现纤维蛋白性肺炎,切面呈大理石样。胸膜、心包膜粘连。支气管琳巴结和纵踊淋巴结肿大,有出血点,心包积液,肝脾肿大,肾脏肿大,被膜下可见有小出血点。   [治疗]

  ①新砷矾纳明(九一四)静注。成羊0.3克~0.5克;5月龄以下羔羊0.1克~队2克;5月龄以上的青年羊0.2克~0.14克,溶于50毫升~毫升的糖盐水中一次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3天~5天后再注射一次,剂量减半。   ②土霉素25毫克/千克~50毫克/克,每日分两次日服。   ③氯霉素30毫克/克~50毫克/克,分两次口服。   ④病初也可应用中药草清肺散煎后灌服。   ⑤其他对症治疗。

咨询方式

网址:







































白癜风医院去哪家最好
北京医院皮肤科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b.com/zzjj/18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