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阳光家长微课堂手足口病预防及护理
2016-1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类病毒感染,它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种类繁多,是一种常见于五岁以下宝宝的急性传染病。
绝大多数被感染的宝宝会在1—2周内痊愈,家长不用过于忧心,但也不排除极少数宝宝出现比较严重的状况,如患上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还会导致死亡!而且,因为病原体类型多,各型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所以即使之前得过手足口病的小朋友,也不能保证以后不再发病。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1.一般症状
顾名思义,手足口病最容易长在手、脚和口腔中,会出现类似米粒大小和颜色的疱疹,宝宝能感觉到疼痛,有的宝宝臀部或者肛部也会长一些。同时还伴随低烧(38°C左右)、皮疹等,通常并不严重,1-2周内会自然痊愈,鲜少伴随后遗症。但是持续低烧可能会让宝宝感到食欲不振、头晕头痛等,并不时出现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2.重症症状
呼吸系统:宝宝的肺部功能会变差,呼吸会变得急促或困难,还有可能出现类似窒息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口吐白沫或血沫。
神经系统:宝宝会变得精神涣散、恶心呕吐、嗜睡等。还会出现些比如四肢抽搐、无力等等,严重可能会患上脑水肿、脑疝等。
循环系统:发现宝宝开始四肢发凉、面色发白、心跳紊乱时,出现上述情况宝宝要及时送医。
手足口病很少出现重症病例,但家长仍需谨慎。宝宝如果感染上了病毒,家长们千万不能放松警惕,要随时观察宝宝的情况,一旦出现病征,就要及时送医,以免耽误病情。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1.飞沫传播:患病宝宝的飞沫中可能带有病毒和咽喉的一些分泌物,几个宝宝一起说话时,病毒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就传播开来了。
2.饮食传播:手足口病的致病因是肠道内的病毒,所以饮食是主要的扩散方式。被污染的水、不卫生或变质过期的食物都有可能将细菌扩散,引起感染。
3.接触传播:患病宝宝玩过、使用过的物品,都会沾有细菌。
手足口病的爆发不存在地域性,而且四季都有可能,不过在季节交替阶段更为频发。它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的感染。
手足口病如何护理?
1.消毒隔离
家长一旦发现宝宝患手足口病了,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要隔离两周。宝宝用过的玩具、杯具以及其他的一切都要彻底的消毒。可以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后,用清水洗净,不宜浸泡的物品可以在阳光下爆嗮消毒。
2.通风换气
家里应该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舒爽,温湿度适宜。宝宝生病期间不要请外人来家里做客,禁止家长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3.注意休息和饮食
患病的宝宝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喝些温开水。宝宝患病了会因为发热、口腔疱疹等因素而胃口较差,不愿进食,这时候家长应准备清淡可口,易消化的流质食物,要忌食生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4.皮疹护理
宝宝穿的衣服、被子要干净整洁,衣服应该宽大柔软,还需经常更换。家长要定期修剪宝宝的指甲,必要时还可以把宝宝的小手包起来,以防他抓破皮疹。如果宝宝的小屁股也有皮疹,那么家长应随时清理大小便,一定要保持宝宝的小屁屁清洁干燥哦~
5.发热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程度的热,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家长可以让宝宝多喝水,加速新陈代谢,若体温超过了38.5℃,就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服退热药了。
近期周边幼儿园及住宅小区已出现幼儿手足口病病例,望各位家长重视此事!在稍后的国庆假期中尽量少带宝宝出席公众场所并且勤洗手,以降低宝贝们交叉感染的几率。
七彩阳光预祝所有大小朋友们都能拥有一个健康、愉快的国庆假期!
(阳光)七彩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