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波新疆疫情源于一次聚集性活动,确诊病

2020-10-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癜风 http://pf.39.net/bdfyy/zjft/181028/6608119.html

从武汉到东北,从东北到新疆,邱海波今年三度出征,一直奔波在抗疫最前线。

7月18日晚,鏖战天的抗疫名将、全国著名重症医学专家、医院党委副书记邱海波教授,抵达新疆乌鲁木齐,指导当地开展疫情防控与临床救治工作。

昨晚,央视《新闻1+1》节目中,白岩松专访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组成员邱海波,解读乌鲁木齐疫情。

乌鲁木齐此次疫情源于一次聚集性社交活动

邱海波介绍,新疆乌鲁木齐此次疫情体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从流行病学的角度,病例都起源于一个聚集性的社交活动,所有病例都指向这个社交活动;

第二,从病毒的基因测序角度,通过对不同病人分离的病毒进行基因测序,所显示的基因测序完全一致。一定程度上说明,疫情是同一来源;

第三,临床特征比较一致。因为在社交性活动中,年轻人比较多,所以乌鲁木齐此次疫情病人早期病例总体比较年轻。早期患者基本没有基础疾病,症状也比较轻,发展成重症病例比较少。因此,早期病例情况是比较乐观的。

之后的病例更多表现为家庭聚集性感染。早期年轻人感染后症状非常轻,甚至没有症状,患者会待在家里,造成家庭聚集性传播,导致小孩感染、老人感染。

过去两周里,新发病例的年龄段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重型、危重型病例增加很多。

有一半确诊病例无症状

通过对乌鲁木齐新冠肺炎病人临床特征进行总结,邱海波发现,与之前的武汉相比,新冠病毒的临床特征还是有些不同。

在武汉,确诊病人至少有一半,甚至2/3的患者有发烧、咳嗽、肌肉酸痛、乏力等表现。但是在乌鲁木齐疫情中,确诊病例中有一半病人完全没有症状,只有五分之一的病人发烧,有更少的病人出现乏力。患者的临床症状非常不典型,非常轻,影像学特征早期也不明显。

邱海波介绍,早期无症状患者的比例比较高,可能高过以往各地的报告。这与乌鲁木齐非常有力的管控和大规模的核酸检测有关。

他介绍,早期找到的无症状感染者不一定是真正的无症状,可能是处于潜伏期的病人。潜伏期病人会发展成确诊,还是一直是无症状,这是需要注意的。

“我们将核酸医院里,让他们休息,给予充分的营养以及中药的干预。”邱海波表示,尽管很多病人会转成确诊病例,但及时收治也可以将治疗窗口期拉长,窗口前移。

武汉13万毫升恢复期血浆调往乌鲁木齐

新冠肺炎整体救治的路径,越来越清晰。邱海波介绍,诊疗方案已经有了七版,正在根据武汉、东北、北京的疫情,逐渐形成第八版诊疗方案。

同时,对重症、危重症患者呼吸支持等诊疗方案正形成国家型规范,治疗的规范化、同质性明显提高。

对危重患者的治疗,采用的手段有抗病毒治疗、恢复性血浆以及特效免疫球蛋白。“目前,我们已从武汉调了13万毫升恢复期血浆,同时把武汉所有的新冠免疫球蛋白调到了乌鲁木齐。”邱海波说。

“回家做点贡献,他心里特别踏实”

新疆是邱海波的家乡,他说,“对于故乡,待在家里老想出来,离开家乡时特别想念,特别想回去。”

当看到乌鲁木齐有疫情时,邱海波就决定回到家乡抗疫。

“作为医生,病人有需要,我能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一个ICU医生的责任,这是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事情。”回家做点贡献,让邱海波心里特别踏实。

延伸阅读:

记江苏“时代楷模”邱海波

龙虎网讯(通讯员中轩)3月15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在南京举行发布会,授予邱海波江苏“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并在全省广泛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邱海波是江苏省近年来授予的第15位、卫生健康系统第1位江苏“时代楷模”。

邱海波教授近照

邱海波是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授,著名重症医学专家。今年1月19日,邱海波闻令而动奔赴武汉新冠肺炎抗疫一线,作为中央赴湖北指导组专家组和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至今仍战斗在抗疫最前沿,特别是在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指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邱海波,男,年10月生,新疆喀什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年9月,邱海波考入原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为东南大学医学院),攻读医疗专业。年7月毕业后进入原南京铁医院(现为医院)工作。年7月入党。年7月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成为我国第一位重症医学博士。他30多年如一日,始终以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最高使命,积极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神圣职责,坚守临床、教学和科研岗位,精心救治患者、倾情培育人才、推动我国重症医学学科开创性发展,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国家重大突发事件中,不顾个人安危,越是危急越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以精湛医术、大爱情怀、无私奉献战斗在第一线,为挽救生命、控制疫情、完善应急体系、保护人民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

邱海波先后获得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卫生系统防治非典型肺炎先进个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卫生计生系统白求恩奖章、全国最美医生、全国医德标兵、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好医生、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五四青年奖章、江苏省“白求恩式卫生工作者”、全省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邱海波身上体现了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心系群众、无私无畏的为民情怀,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勇挑重任、忘我奉献的责任担当,是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时代英雄,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榜样。

千锤百炼担大任

年10月,邱海波出生在新疆喀什。父母是河南新野人,年轻时响应党组织“支援边疆”号召来到新疆工作,在喀什安下了家。邱海波兄弟三人,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弟弟小时有一次摔断了胳膊,疼痛难忍。全家四处求医,伤痛不见好转。就在全家近乎绝望的时候,一位过路的医生听说后,主动前来把弟弟胳膊治好了。这让邱海波全家感激不尽,也给年幼的邱海波留下了深刻印象:医生能解除人们痛苦,带来幸福,真伟大!从此,做一名白衣战士的梦想悄悄地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年9月,邱海波考入南京铁道医学院,实现了他学医的愿望。刚入大学时,邱海波在班级里学习成绩并不十分突出。但意志坚强、勤奋好学的他开始了逆袭之路,将平日活动范围压缩在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之间,每次上课总是坐在第一排,下课总是追着老师问问题,课余时间总是自习、做实验、查文献。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年结束时,他的各科平均成绩年级第一名;大学期间,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还担任了班级学习委员。

年7月,邱海波大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留校,在南医院工作,成为一名临床医生。有一天,担任住院医师的邱海波接诊了一位高烧不退的18岁小伙。几天后,小伙子病情急转直下。尽管邱海波竭尽全力救治,但还是为时已晚。一个鲜活的生命在自己身边逝去,邱海波感到非常难过。尸检报告提示,小伙子病因是由膝盖上小疖子引发的全身感染,导致多器官衰竭。“为何一个小小的疖子,竟然导致年轻生命的陨落?怎么才能阻止类似悲剧的发生呢?”这个生命的教训让他萌发做一名重症医生的念头。

真正进入重症医学科(ICU)后,邱海波才发现,这是一门崭新的综合性要求很强的临床专科,能读到的参考资料非常少,涵盖的领域非常宽泛,对医生的要求非常高。为了胜任这一工作,他年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中国危重医学奠基人陈德昌教授。攻读硕士期间,邱海波更是发奋苦读、勤于实践,不仅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也很强。3年之后被保送攻读博士学位,并成为为数不多的在上学期间就担任住院总医师的学生。

邱海波(中)医院巡诊

年7月,邱海波顺利毕业,成为国内第一位重症医学博士,面临了人生一次重要抉择:留北京还是回南京。医院和导师陈德昌教授想留他在北京,另一方面是原单位强烈争取他回归。最终,他选择回到南京。有人为他不留北京感到惋惜。邱海波笑着说,“南京的重症医学科刚刚起步,这里有更多的病人需要我去救治。”

刚从北京回来那几年,邱海波坚持在病房科室备班,确保患者随叫随到。每到节假日,只要不出差,他都在病房度过。遇到重症感染、休克患者,他会在病床边坐一整夜,带着其他医生边处理边观察,不敢有丝毫疏忽。“也许我往前走一步,患者就可能活过来了。”医者父母心,这份慈悲胸怀、这份责任心,成为“逼”着他不断探求新知识、掌握新手段、解救新患者的最大动力。

邱海波常说,在最具挑战的现场,给患者最多的生命机会——这就是ICU的使命,“医生遇到重症患者时,会从内心产生很强烈的冲动,想要去救治。”于是,只要患者需要,他就挺身而出;只要国家需要,他就一往无前。

年抗击非典期间,邱海波担任南京非典病区治疗专家组组长。有一次,一位刚刚送来的患者情况危急、需要立即插管。在场的医务人员都知道为患者插管有多危险——患者的飞沫、痰液甚至血液会喷溅到插管人身上,有无法预料的感染风险。在这紧急关头,邱海波冲上前去,推开众人,喊了一声:“太危险了,让我一个人来!”最终,患者得救了。事后,有人说邱海波“太冒险了”。他说“当患者需要我们的时候,每个医务人员都会奋不顾身的——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邱海波对待患者永不言弃,即使有1%的希望,他也会尽%的努力,正是这种信念常常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年的一天,无锡籍商人李某在越南心跳呼吸骤停,出现心源性休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一系列危急症状,采取了ECMO(人工心肺)等治疗后,仍陷入深度昏迷。越医院束手无策、宣告不治。患者家属辗转找到邱海波求助。患者病情太重了,带着ECMO进行跨国转运,国内尚无先例,路上风险难以预测。“有一线希望,我们也不能放弃!”邱海波积极安排将患者跨国空运,医院重症医学科,并带领团队日夜奋战。终于,第四天患者有了反应,两个月后转出了重症医学科。在邱海波的从医生涯里,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他始终把患者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将一个个危重症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成为生命最后关口的守门人。

30多年来,邱海波始终怀着对人民的赤忱之心,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先后参与了年非典疫情、年四川省猪链球菌病疫情、年汶川地震、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年玉树地震、年H7N9禽流感疫情、年天津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等全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抢救工作,多次担任国家医疗专家组组长,成功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其中,年抗击非典疫情时,他和同事在帐篷里奋战十天十夜,争分夺秒和死神赛跑,成功抢救多人。年四川省暴发猪链球菌病疫情时,他会同其他参与救治的医生总结危重病人抢救经验,推动中毒性休克症状病例死亡率由最初的80%降至20%以下,基本达到国际水平。一次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磨练,将邱海波打造成了一个勇敢坚毅、逆向冲锋的白衣勇士。

一颗仁心敬日月,不枉白衣天使名。年,中央电视台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寻找最美医生”活动,邱海波光荣当选。献给他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重大灾情现场,他冲锋在前与死神较量;重症患者面前,他不舍昼夜和命运抗争,做好生命的守卫人!”

匡时济世解国忧

年初,就在全国人民准备欢度春节之际,新中国历史上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了,一时间,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1月19日,正在外地出差的邱海波,突然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令,让他火速奔赴武汉,参加疫情防控和救治指导工作。危难当头,生死攸关,邱海波再次以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专家身份,投身抗疫奋战最前线。

一到武汉,放下行李,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冲进了感染风险最高的重症病区,近距离查看、救治重症患者。由于病毒传染性极强,疫情发生初期有些医护人员对床边救治处理等高感染风险的操作心存顾虑,邱海波便亲手示范为患者施行机械通气等抢救措施,同时还和蔼地宽慰医护人员,“不要怕,插管确实有风险,但只要我们做好防护,是不会被感染的。”看到“国字号”大专家冲锋在前,医护人员心里踏实了,纷纷跟了上来。

时间就是生命!对邱海波这样的著名重症医学专家而言,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每一分每一秒都关系着更多生命的安危。为了节省时间,抢救更多患者,邱海波总是千方百计地提高工作效率。最初他到武汉巡视患者时,搭乘的是政府预约车,医院时间不固定、车辆不固定,医院都要走繁琐程序,浪费了不少时间。2月上旬,邱海波特意申请了一辆车,医院,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患者。在医院巡查时,为了节约时间,他尽可能减少更换防护服。一次,在医院查房近四个小时,陪同医生本以为他从重症病房出来会褪去防护服休息一下,没想到他却从污物通道直接到另一层巡查。“时间紧,来不及休息,从这里走还能省一套防护服。”有人劝他,作为专家组成员,每天都到病房亲自动手,有些“大材小用”了。邱海波说,“ICU医生是为重症患者而生的。重症患者在哪,我就应该在哪。”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千变万化,邱海波在救治实践中苦苦寻找良策。很快,他发现新冠肺炎特点是患者表现不明显,发病后出现呼吸衰竭时间晚,这种无症状的低氧血症需要早观察、早治疗,防止病程往下发展,轻型转为重型、重型转为危重型。因此,医院,都会苦口婆心地对医护人员传授自己的心得和经验。

邱海波白天深入重症病区,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探索治疗路径。到了晚上,就在驻地揣摩研究治疗方案,总结治疗流程和规范。巡诊中,他发现在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时,让患者趴下来的俯卧位通气治疗是很有效的手段。在他推动下,这一治疗方法已被写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截至目前,他先后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从第2版到第7版的制定工作,为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明确了规范、倾注了心血。

随着疫情迅速蔓延,医院,武汉形势越来越危急。中央指导组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召集专家组商议对策。邱海波和专家组成员多次向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汇报工作,一些建议得到采纳,迅速实施,成为控制武汉疫情局面的关键之举。

他首先建议重症医学科、呼吸科专家下沉到重症病房担任医疗组长,同时在原来3医院的基础上,医院集中收治重症患者。据此建议,武汉市很快确定了十余家收治重症、医院,床位达到多张。随着重症患者和床位增加,医护人员特别是重症医护出现严重缺口,他又建议增加外省重症医学团队驰援湖北。时至今日,全国10%的重症医护人员在湖北奋战,更多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月初,武汉新冠肺炎患者快速增加,一些疑似和轻症患者不得不居家隔离。医院巡查中,邱海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b.com/yfzz/121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