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循环系统五
2020-8-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考点1:洋地黄类药物是临床最常用的强心药物,具有正性肌力、心减慢作用,在增加肌收缩力的同时,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考点2:应用洋地黄类药物的适应证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对伴有心房颤动和心室率增快的心力衰竭,对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和室上性心动过速过速均有效,
考点3:毛花苷为静脉注射制剂,适用于急性心衰或慢性心衰加重时,尤其适用于心衰伴快速心房颤动者。
考点4:洋地黄类药物常见的毒性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
考点5: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是洋地黄类药物较严重的毒性反应,常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最为常见,常有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
考点6:长期心房颤动病人使用洋地黄后心律变得规则,心电图ST段出现鱼钩样改变,应注意有发生洋地黄中毒的危险。
考点7:β受体兴奋剂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病人,常用的有多巴酚丁按、多巴胺静脉点滴,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量。
考点8:小剂量多巴胺能扩张肾动脉,增加肾血流量和排钠利尿,从而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大剂量多巴胺可维持血压,用于心源性休克的治疗。
考点9:β受体阻滞剂可对抗代偿机制中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这一效应,从而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死亡率、住院率,提高其运动耐量。
考点10:心功能IV级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生活需要他人照顾。
考题1.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由急诊室送到心电监护室应采用的方式是(B)A.由护士陪同步行B.由担架车护送
C.病人自己快步行进D.病人自己慢步行进E.由家人搀扶步行
解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应该注意减轻患者心肌耗氧量,因此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不能从事任何增加心肌耗氧量的活动,故病人由急诊室送到心电监护室应由担架车护送。
考题2.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最早出现变化的心肌酶是(A)A.肌酸磷酸激酶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C.乳酸脱氢酶D.转肽酶
E.胆碱酯酶
解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心肌酶出现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肌酸磷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升高,其中肌酸磷酸激酶是出现变化最早、恢复最早的心肌酶。
考题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后第1周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D)A.日常生活均由护理人员帮助照料B.半量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C.限制亲友探望D.鼓励在床上做伸展四肢活动E.避免不必要的翻身
考题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预示着即将发生(B)A.心房颤动B.心室颤动C.心室停顿D.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滯E.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考题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左心衰竭的主要原因是(E)A.肺部感染B.心脏负荷加重C.房室传导阻滞D.情绪激动E.心肌收缩力减弱和不协调运动
考题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第1周内,不恰当的护理措施是(A)A.疼痛缓解后可搬入普通病房B.安抚患者的紧张情绪,派专人守护C.绝对卧床,不可在床上做肢体活动D.协助生活护理,包括洗漱和床上排便E.可进食清淡半流质饮食
考题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至少达(C)A.24小时B.48小时C.1周D.2周E.3~5周
考题8,急性心肌樱死所致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的时间为急性心肌梗死后(A)A.24小时内B.1~3天C.4~7天D.2周以内E.1个月以内
解析: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律失常多发生于病后的1~2周内,但是以头24小时内的发生率最高,也最危险。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内需要密切监测心率和心律,以便及早发现严重心律失常并及时给予干预。
考题9.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C)A.心肌炎B.冠状动脉痉挛C.冠状动脉堵塞D.肺动脉供血不足E.主动脉供血不足
解析: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但侧支循环未及时充分建立。发病机制可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溃、出血、管腔内血栓形成,使冠状动脉完全堵塞;或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出血、血管持续痉挛,致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以上情况若使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其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堵塞。
考题10.急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因是(A)A.病毒B.中毒C.细菌D.风湿
E真菌
今日荐读
点击下方图片,看趣文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