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预防宝宝传染病预防攻略,家长必学

2017-4-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对于一个新生命而言,任何一种病毒、细菌都是可怕的,有的甚至是致命的,让我们一起来   发热3~4天后出皮疹,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部,很快在额面、颈部、躯干,约2~3天后疹子见于手掌、脚底,至此麻疹已出齐。皮疹为淡红色的斑血疹,疹与疹之间有正常皮肤。宝宝出疹期间体温升高,皮疹出齐后若无并发症热度会逐渐下降。进入恢复期后皮疹颜色由淡红转为暗红,依出疹先后顺序而逐渐隐退,并留有色素沉着,表皮有糠麸样脱屑。整个疗程约10~14天。

你可做的:麻疹患儿一旦确诊,应做好家庭隔离。

  1.隔离时间为5天,若有并发症者延长到出疹后10天。

  2.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3.保持宝宝口腔清洁,眼部无分泌物,鼻腔通畅。

  4.给予足量的水分摄入,不要“捂痧子”,更不能“忌嘴”。

  5.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6.体温在39℃以下不宜用退热药,以利于皮疹的出透出齐。若高于39℃,可口服退热药物,忌冷敷和酒精擦浴。

  特别提醒:

  预防麻疹可进行麻疹疫苗的预防接种,或在宝宝接触病人后5天内注射胎盘球蛋白5~10ml,可免于发病。

F:乙型脑炎

乙型脑炎被人称为“夏秋病魔”,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通过蚊虫叮咬,蚊体常携带病毒。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好发季节:夏秋季节,长江下游地区是7月底~9月初。

主要表现:2~6岁小儿发病率最高,宝宝短期内体温高达39℃~40℃,有剧烈的头痛(小婴儿表现为烦躁),出现喷射性呕吐、嗜睡不醒,如不及时抢救,病情会急剧恶化,出现抽筋、昏迷、颈项强直、肢体瘫痪,严重则危及宝宝的生命。如及时抢救,大多数病儿可挽回生命,有一小部分病儿可能出现失语、耳聋、失明、智能迟缓、痴呆、癫痫等后遗症。

你可做的:

1、宝宝出生后,按时给宝宝注射乙脑疫苗,疫苗的保护率可达60~90%。

2、在夏秋季节,宝宝一旦出现高热、头痛、呕吐、嗜睡等症状时,要立即去看医生。

3、居室和环境清洁、灭蚊,预防宝宝被蚊子叮咬。

G:伤寒

由伤寒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由病菌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而带菌的苍蝇和手常常是伤寒散发病例传播媒介。

好发季节:常年散发,以夏秋两季(长江下游7~10月份)最多见。

主要表现:5岁以下小儿占70%以上。伤寒起病时有高热、呕吐、咳嗽、嗜睡、烦躁、腹痛等症状,所以常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但伤寒有其一些特点,年轻父母要加以鉴别:婴幼儿发生伤寒时症状往往不太典型,体温上升较快,可有持续高热与高热惊厥。肝脾肿大明显,多有腹泻,而成人伤寒特有的相对缓脉、玫瑰疹、外周血粒细胞减少等现象在婴幼儿身上不明显或缺如。

常见的并发症是在发病第2~3周出现肠出血及肠穿孔。伤寒还可以并发肝炎、肺炎、肾炎、心肌炎等。大一点的孩子症状会比较典型,一般都以发热起病,体温逐日上升,5~7天达高峰(39℃以上),之后持续高热10-14天,再逐渐下降,高热时有明显的中毒症状,表现为表情淡漠、嗜睡、腹痛、腹胀、便秘等。

你可做的:

1、宝宝必须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体温超过38.5℃可用退热药降温。

2、保持皮肤和口腔黏膜清洁,保证充足水分、盐分和维生素。

3、要注意胃肠道隔离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4、饮食应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腹泻严重者要禁食,防治脱水,要立即去看医生。

5、如有腹痛、便血等,应立即去看医生。

H:细菌性痢疾(菌痢)

由痢疾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小儿又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传染源是病人尤其是症状不典型的病人和带菌者。病菌污染食物和水是主要传播途径,也可以通过苍蝇和带菌的手而间接传播。

好发季节:夏秋季为多见。

主要表现:婴幼儿菌痢占小儿菌痢总数的一半,而且是中毒型菌痢的主要年龄群。表现为急骤起病、高热、腹痛、呕吐、腹泻等,大便呈脓血粘液状,次数多而每次量少。婴幼儿可在胃肠道症状出现前就表现高热惊厥或微热或超高热,并出现休克、烦躁或嗜睡、昏迷等,造成诊断困难,此即称“中毒型菌痢”,可以危及生命。

您可做的:

1、从小养成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饮生水,不吃不洁食物。

2、一旦宝宝有上述症状,要隔离、及时去看医生。

3、中毒型菌痢常可危及生命,要分秒必争,立即去看医生。

4、宝宝要卧床休息,体温超过38.5℃,可给退热剂。频繁腹泻时要注意水份和盐份的补充,禁食不能太长,更不能禁禁吃吃,否则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和菌痢迁延。正确的做法是:1~2天禁食后逐步添加易消化、少渣食物,并少量而多餐。

I: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传播途径:经飞沫直接传播,病原菌是通过呼吸道进入患儿血液中,最终定位在脑脊髓膜。

好发季节:冬春季,长江下游地区3~6月份是高峰期。

主要表现:婴幼儿患病率高,城市中多为散发,农村中易感人群多,有时可形成爆发流行。2~3天流涕、咳嗽(酷似“感冒”)后突发高热、伴剧烈喷射状呕吐,烦躁不安或嗜睡,常发生惊厥、昏迷等。皮肤可出现本病特征性的出血性瘀点、瘀斑,最早见于臀部、肩肘部。部分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青紫、皮肤花纹、四肢冰凉、血压下降、少尿等,此为休克型,常危及生命。

您可做的:

1、按时给宝宝注射流脑菌苗预防针。卫生防病,居室要通风,注意宝宝个人卫生,流行季节不带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2、宝宝出现上述症状,要去看医生。

3、予以隔离。宝宝春天得“感冒”,医院看病。需知:流脑早期很难与感冒相区分,要牢记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

4、休克型流脑最危险,早看医生就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为抢救赢得时间。

J:肺结核病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本病近年有增多趋势。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染途径,家中成人尤其是患病母亲是很主要的传染源。婴幼儿结核病偶可经带结核菌的牛奶或食物传染。母亲患结核病,可能经胎盘传染给胎儿,形成生后不久就出现症状的先天性结核病。

好发季节:四季散发,以春季发病率最高。

主要表现:起病缓慢,不规则低热、食欲不振、消瘦、盗汗和疲乏等,也就是所谓的“结核中毒症状”。婴幼儿得“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时可以出现高热。呼吸道症状多不明显,在结核性淋巴结压迫气管、支气管或向其腔内破溃播散时可出现剧烈痉挛性咳嗽、哮喘或窒息。

您可做到:

1、宝宝出生后要接种卡介苗,接种后6~8周要做结核菌素试验,如是阴性,要给宝宝再补接种一次卡介苗。

2、体格锻炼、室内通风、合理营养,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从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怀疑宝宝得肺结核,要及时看医生,拍胸部X线片和做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同时,父母也最好拍胸片,因为婴幼儿肺结核家庭垂直传播可能性最大。

4、一旦确诊为肺结核,就必须早期、足量、规则、足疗程和联合使用抗结核药物。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这些原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切不能服药自行主张,吃吃停停。治疗期间要定期复查,注意宝宝的胃口和肝功能。

5、增加营养,民间提倡要吃“鸡蛋、牛奶、鱼肝油”是有一定道理的。

好信息与他人分享,收获更多健康!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白癜风难治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b.com/kfhl/65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