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最棘手的三种病
2017-4-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导读
据调查部分猪场管理不善,猪舍温度低,猪只抵抗力差,导致部分地区猪场猪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等发病率上升,同时口蹄疫感染压力增大,在此猪病通执业兽医师提醒广大养猪朋友,在冬季养猪,一定要做好保温工作,同时保持适当通风,可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在我国以前多发生在寒冷季节,现在可常年发病,寒冷季节发病更严重;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猪只,年龄越小,症状越重,死亡率越高。
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水样腹泻,或者在腹泻之间有呕吐。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一周龄内新生仔猪发生腹泻后1-2天,呈现严重脱水而死亡,最高的死亡率达%。病猪体温正常或稍高,断奶猪、母猪常呈精神萎顿、厌食,持续性腹泻大约一周,并逐渐恢复正常。肥育猪在同圈饲养感染后都发生腹泻,一般一周后康复,死亡率不高。
猪流行性腹泻常发生于寒冷季节,各种日龄猪只都可感染,日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主要有呕吐,水样腹泻和严重脱水等症状,根据这些基本可以初步判断此病,进一步确诊需依靠实验室诊断。
预防和治疗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本病的高发期,一般育肥猪先发病,随后迅速波及种猪群和仔猪群,控制本病必须在11月份之前让猪只建立起免疫力。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必须坚持全群免疫,减少免疫空白猪群。根据几年以来病毒性腹泻的特点总结,本病在春夏季也会爆发流行,母猪全年产前跟胎免疫对保护产房仔猪有重要意义。
因此母猪在每年的9月和10月普免两次以后,从11月份开始所有怀孕母猪坚持产前跟胎免疫能有效防控产房仔猪的病毒性腹泻。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控制此病的胃流二联苗,胃流轮三联苗,有灭活苗,有弱毒苗!如果严格按照厂家推荐的免疫程序去做,保护率还是不错的。具体免疫程序请参考厂家推荐免疫程序。
口蹄疫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表现为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部分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有同样病变。
猪口蹄疫一般多发于冬春季节,直接和间接接触都能使猪患病,如病猪、被污染的饲养用具及运输工具等都能传播。
口蹄疫的特点是发病急、传播非常迅速。发病率可达%,哺乳仔猪常不见任何症状而猝死,严重时死亡率可达%。该病以蹄部水疱为特征,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蹄冠、蹄叉、形成水疱和溃烂、有继发感染时,蹄壳可能脱落;病猪跛行,喜卧;病猪鼻盘、口腔、齿龈、舌、乳房(主要是哺乳母猪)也可见到水疱和烂斑;仔猪常因肠炎和心肌炎死亡。
防治措施
免疫接种是预防口蹄疫的重要手段,现在有政府苗和市场商品苗两种,大家可以根据需要做合适选择。实施免疫接种应根据当地疫情选择疫苗种类、剂量和次数。常规免疫应保证每年2~3次。具体免疫程序参考当地政府苗免疫程序或者商品苗厂家的免疫程序。
猪流行性感冒
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为发病急,咳嗽,呼吸困难,高热及迅速转归(如果没有其他混合感染)。猪流感通常先爆发于育肥猪舍,传染性很高但如果治疗及时通常不会引发死亡。秋冬季属高发期,但也可全年发生。
流行特点:各个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对本病毒都有易感性。本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天气多变的秋末、早春和寒冷的冬季易发生。本病传播迅速,常呈地方性流行或大流行。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4%~10%)。病猪和带毒猪是猪流感的传染源,患病痊愈后猪带毒两个月左右。
临床特征:本病潜伏期很短,几小时到数天,自然发病时平均为4天。发病初期病猪体温突然升高至40.3~41.5℃,厌食或食欲废绝,极度虚弱乃至虚脱,常卧地。呼吸急促、腹式呼吸、阵发性咳嗽。从眼和鼻流出粘液,鼻分泌物有时带血。病猪挤卧在一起,难以移动,触摸肌肉僵硬、疼痛,出现膈肌痉挛。
猪流行性感冒特征为突然发病,迅速蔓延全群,主要症状为上呼吸道感染,包括结膜炎、喷嚏和咳嗽以及低死亡率,一般多在冬春季节以及气候骤变时发生,根据以上的特点,基本可以判定是猪流行性感冒。
防治措施
本病无有效疫苗和特效疗法,重要的是良好的护理及保持猪舍清洁、干燥、温暖、无贼风侵袭。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康复的头几天,饲料要限制供给。定期消毒,对患猪要早发现,早治疗,且要按疗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