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苏州不少幼儿园发出了这条提醒家
2016-1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6月快悄悄来临,天气逐渐转热,手足口这种婴幼儿常见疾病又出现在妈妈们的讨论中了。
之前疾控中心曾经发过提醒:家长加强重视,同时呼吁学校、幼托机构等重点场所要加强监测和防控。提醒广大粑粑麻麻,多数手足口患儿一周内可自愈,但少数患儿,如有基础性疾病者、或者属于EV71病毒感染者,如果治疗不及时,严重可能发生脑膜炎、脑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在高发期到来之前,妈妈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宝宝远离手足口病呢?下面一块来看看!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常见的症状有,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感染:
消化系统,比如吃了不洁的食物
呼吸系统,比如到人多空气不流通场所可能会感染病毒
接触性感染,比如摸到被手足口病患儿摸过的玩具等
患病率高危人群和时间手足口病的患儿主要是学龄前的儿童,尤其是3岁和3岁以下的孩子发病率最高。据统计,4岁以内孩子占发病总人数的85%-95%。儿科专家提醒,5岁以下孩子是手足口病的易感群体,家长一定要特别小心。
苏州每年手足口病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5-7月和9-11月,其中,又以5-7月患病率最高,这和江南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关。
5-7月,气候闷热潮湿,6月又是梅雨季,而肠道病毒在23℃左右的温度中,活性最强,且在潮湿的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比干燥的环境中要长。
一般来说,手足口病每年暑期下降,9月10月又上升,暑期孩子彼此交叉感染的机会减少,病例数也会迅速减少。等到9月开学,病例数又会随之增加。
由于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较多,它不会像水痘一样,得过一次就可以终生免疫,而是像感冒一样会反复发作。
孩子食欲下降、发烧家长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