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仅1个月,7位医生猝死近6成医

2021-3-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医师的健康问题,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作为生命的守护者,他们却再二再三地受到健康威胁...到底该如何改变这个现状?

来源:综合自医学界外科频道、新华社、澎湃新闻以及网络等,本文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噩耗不止

近一个月来,医疗界噩耗频传,不完全统计,已至少有6位从业者因病早逝了。

陈怿、张恒伟、王辉、肖育众、李晓松……

7月11日晚,医院主任医师徐灵敏在其微博透露:医院,一位优秀的博士医生被发现猝死在卫生间。

陈怿,医院皮肤科医生,于6月14日因脑出血不幸去世,年仅41岁。家人做出了捐献她全身器官的决定。

张恒伟,医院乳腺科副主任医师,于6月28日突发心梗不幸离世,年仅48岁。

王辉,医院眼科医师,于6月30日突发心脏骤停不幸离世,年仅32岁,家人捐献了他的眼角膜。

肖育众,医院副教授,于7月4日下午3点多被发现倒在实验室,不幸离世,年仅31岁。

李晓松,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医院)院长,因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并发颅内出血,于7月4日不幸辞世,享年56岁。

网友不禁感慨:天妒英才!

医生生活方式“亮红灯”

医师的健康问题,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医院文化专业委员发布的“中国医生健康指数年度调查报告”中显示:超六成医生生活方式亮起“红灯”,尤其是年龄≤35岁的年轻医生生活方式堪忧。

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年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中“医师的健康状况”章节显示:

仅19.2%的医师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很好,健康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医师工作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保护医师健康的一个最简便易行的方式就是保障医师的休息(休假)权,减少医师的加班加点。

但现实是,许多医生的猝死,依然换不来休息权的保障,甚至还要带病工作。

7月6日,浙江医院骨科副主任杨徐松在手术做到一半时,被检验科通知他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指标明显升高,必须赶紧联系心内科。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为病人做完了手术,随后医院做了“冠脉支架植入术”。

杨徐松医生的这一行为,让自己冒着巨大生命风险的同时,也让病人暴露于危险之中,自然不值得倡导。但于他也实属无奈之举,因为那台手术只有他会做,手术做到一半,他走了,病人怎么办?

年底,山西省医院43岁呼吸内科医生赵变香在查房时突发脑出血不幸去世。随后“人民日报”发布“抗疲劳手册”,提醒医护人员打拼的同时也要注意身体。

6招缓解身体疲劳

1.眼睛酸:打个哈欠

刺激泪腺分泌泪液,湿润眼睛,可以缓解因干涩而引发的各种不适。打完哈欠后,还可以闭上双眼,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柔按压眼球20秒,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刺激分泌物排出眼睛。

2.腰酸背痛:伸个懒腰

使全身大部分肌肉收缩,改善血液循环,带走肌肉中的代谢产物,消除腰背甚至是全身的疲劳感。

3.肩颈紧张:绕手臂

将双腿分开与肩平行站立,双臂以肩为轴向前绕10圈,再向后绕10圈,连续做3~5组。动作幅度要大,可由慢至快,每次转换方向时要间隔几秒钟,以减少对肩部的冲击。

4.大脑疲劳:深呼吸

大脑疲劳主要是由于用脑过多,供能不足。主动地深呼吸能把更多的血液输送给大脑,增加脑部营养物质的供给。

5.双腿胀痛:平躺举腿

不枕枕头平躺在床上,将双腿举起搭在墙上,尽量使腿和身体成90°,保持5~10分钟,可以缓解血液长期充于腿部所带来的损伤,减轻酸胀感。

6.胸闷:做扩胸运动

伏案久了就会感觉胸闷气短,工作也提不起劲,这时应该起身做扩胸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心肺供血氧能力,减轻肺部压抑感,还能防止胸椎侧弯。

抗疲劳手册必须牢记

往期精彩

6个孩子同时身亡!无论多忙,这篇文章一定要打开看!

41岁丈夫和39岁妻子同时查出癌症!这个可怕的习惯,害了全家

冰淇淋刚吃完,大脑竟被“冻住了”!医生:夏天这样吃太危险啦!

戳“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b.com/kfhl/127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