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传染快,危害严重,一年四季均发死
2019-6-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赶快来 猪口蹄疫流行特点:
猪对口蹄疫病毒特别具有易感性,有时牛、羊等偶蹄兽不发病,猪还能发病,不同年龄的猪易感程度不完全相同,一般是越年幼的仔猪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猪口蹄疫多发生于秋末、冬季和早春,尤以春季达到高峰,但在大型猪场及生猪集中的仓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本病常呈跳跃式流行,主要发生于集中饲养的猪场、仓库,城郊猪场及交通沿线;畜产品、人、动物、运输工具等都是本病的传播媒介。
猪口蹄疫临床症状:
病猪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病初体温升高到40~41℃,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蹄冠、趾间、蹄踵出现发红、微热、敏感等症状,破溃后露出鲜红色烂斑;若有细菌感染,则局部化脓坏死,可引起蹄壳脱落,跛行不能站立。
约30~40%的病猪在鼻镜和口腔粘膜上有水泡和烂斑,并有流涎。鼻盘和母猪的乳头也可见到水泡和烂斑。常迅速传遍全群,新发病区病死率可达20%左右。
哺乳母猪的乳头常出现水泡,引起疼痛而拒绝哺乳;哺乳仔猪出现急性胃肠炎、急性心肌炎或四肢麻痹,衰弱死亡,死亡率可达80%以上;
大猪解剖一般特征性病变,少数可见胃肠出血性炎症。仔猪呈现典型的“虎斑心”,心肌外出现黄色条纹斑,心外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个别肺有水肿或气肿现象。
如何有效防控好口蹄疫?
明确总目标:
口蹄疫病毒有六怕:怕高温、怕阳光、怕酸、怕碱、怕福尔马林、怕疫苗。
1、确保猪舍内环境干燥、室温控制在15-22度之间,产房仔猪设立保温箱(温度控制在25-28度)。
2、一旦发现周边地区有发生口蹄疫现象,应立即对本场生猪开展紧急疫苗接种,同时用烧碱、生石灰消毒栏舍;用高锰酸钾或者碘溶液喷雾猪舍空间,消毒空气等。
3、提高猪群机体抵抗力,做好猪场保健。建议增强猪群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特别是抵抗病毒性疾病的能力。
4、做好猪场口蹄疫疫苗免疫:种母猪每隔4-6月免疫一次,育肥猪群免疫2次,23-25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但口蹄疫疫苗免疫应激特别严重,其临床表现为:过敏倒地、呼吸急促、皮肤发绀、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严重的甚至出现死亡。因此,多数养猪场不愿意接种,给口蹄疫防控带来巨大的困难。针对疫苗应激情况,缓解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应激和过敏反应,产生高水平口蹄疫抗体,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预防口蹄疫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猪场已经发生口蹄疫了,怎么处理?
处理总原则:当猪场发生口蹄疫或疑似口蹄疫时,必须按;早、快、严、少”原则,采取得力的紧急措施,尽快将口蹄疫消灭在萌芽状态。
早:一旦发现立即隔离,其他猪群进行紧急疫苗接种。
快:立即封锁疫场,发病期间禁止向外出售任何猪只。本生产线饲养员各就各位,不得到其它猪舍工作(串仓),并立即使用对病毒效果较好的消毒剂对猪舍、猪群、生产区内的主要通道进行严格消毒。
严:扑杀病猪是控制口蹄疫传播的关键措施,病死猪进行深埋处理。
少:酌病猪情况进行少量治疗,如:有心肌炎症状,可使用少量强心药物。蹄肢破裂处涂抹紫药水。
猪口蹄疫最快最佳治疗方法:
1、小猪治疗方案:
小猪发现口蹄疫,尽量减小应激,避免打针。用口蹄灵(国浩高科)口服1毫升,同时用黄芪多糖+葡萄糖兑斤水用于饮水。不驱赶猪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哺乳仔猪用刀豆素+黄芪多糖用湿拌料用于紧急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仔猪发病死亡!
2、大猪治疗方案:
第一步、物理隔离及时发现隔离肢蹄损伤猪,单圈湿料饲养、单独治疗。一方面保证保证病猪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促进恢复,另一方面减少健康猪感染。
第二步、全群用药若蹄部刚起水泡,水泡没有破裂,只需用口蹄灵斤/支+头孢先锋配合治疗注射一次,水泡即可干瘪消失。若口鼻、蹄子周围的水泡已破溃,流血,甚至蹄壳已脱落,需用口蹄灵斤/支+头孢先锋配合治疗注射两次,同时防止心肌炎的继发。水泡破溃处可结痂。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
口蹄疫苗的注意事项:
1、外包装是否清洁完好,标签是否完整,包括疫苗名称、批准文号、出厂日期、保存期、使用方法以及生产厂家;瓶盖是否松动、瓶子是否有裂缝;
2、疫苗均匀为乳状液,贮存后,在乳液面上层可析出少量油,底部可浸出少量抗原液,轻摇可恢复乳状液;
3、对临宰猪实行分点注射;
4、必须注入深层肌肉内,不可注入层脂肪或皮下;
5、于2-8度避光保存,不可冻结;
6、开启后的疫苗可蜡封瓶盖针孔于2-8度贮存,但不可超过24小时。
影响猪口蹄疫免疫效果的五大因素:
一、免疫时间的确定
广大的养殖场、养殖户朋友,大家都知道预防口蹄疫,也知道口蹄疫病毒的危害。但是口蹄疫病毒“秋始,冬剧,春减,夏无”发病的特点,我们认真研究过吗?结合当地的流行情况,我们确定好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接种时间了吗?总之,应根据口蹄疫病的发病时间,提前2~3个月,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例如河南省及周边地区立秋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再加上大猪怕热,小猪怕冷的生理特点,如不提前接种口蹄疫疫苗,一旦出现口蹄疫症状,损失将惨重。所以建议广大的养殖场,应在8月份开始统一免疫接种疫苗,以确保猪群口蹄疫抗体的产生;或者是跟胎免疫,规模养猪场采取仔猪28~35日龄首免,60~70d加强免疫1次,d再加强免疫1次,种公猪和母猪每年接种3次。
二、免疫次数
由于仔猪口蹄疫抗体的高低,受母源抗体的影响。通过对母源抗体的测定,未吃初乳的0日龄仔猪均无母源抗体,1日龄母源抗体滴度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口蹄疫母源抗体对1~14日龄的仔猪有保护,部分仔猪在21日龄还有保护。
28~35日龄首免后21日其免疫抗体合格率低于70%,28日后达到峰值86.7%,一个月后再免一次,则有效免疫抗体水平可维持较长时间,以后逐渐降低,至5个月后已不能保护。
因此笔者在临床上做过大量的实验,对于周围猪场出现口蹄疫症状而本场没有出现的,或者是育肥猪出现的,或者是怀孕后备母猪出现的情况,给未吃初乳的0日龄仔猪超免口蹄疫疫苗,保护率可达30%~40%,而极少出现心肌炎;断奶前后再肌肉注射1次,间隔30d肌注第3次,猪只出现口蹄疫症状比例不足1%~2%。
对于正常接种口蹄疫疫苗的猪场,立秋过后,即每年的8月中旬前后首次免疫,30d后进行第2次免疫,第3次免疫可以间隔45~50d,这样即便天气转凉,口蹄疫流行也不可怕,发病率微乎其微。跟胎免疫口蹄疫的猪场,无论种母猪、种公猪,还是育肥猪也要求接种3次或3次以上,以确保口蹄疫病毒不再发生和流行。
三、注射的剂量
目前,我国生产的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说明书中标注的免疫剂量为体重10~25kg每头接种1ml,25kg以上接种2ml;合成肽疫苗的接种剂量不论大小猪均注射1ml。规模养殖场的口蹄疫免疫程序也可根据本猪场猪群的免疫抗体检测情况进行修改和制定。
笔者根据实际的临床应用,在山西、河南、湖北三个50头母猪左右的猪场做技术服务时,临床做过大量的对比,超免仔猪出生即肌肉注射1ml,10~25kg体重即肌肉注射2ml,25kg体重即注射4ml,比说明书剂量大1倍,同一圈舍的猪群,大剂量肌肉注射的猪群不发病或零星发病,其它猪群发病率普遍偏高,可达20%~30%。这说明剂量同样决定免疫效果。
四、疫苗毒株类型的选择
口蹄疫病毒现有七个血清型:A、C、O、南非一、二、三型(分别称为SAT1、SAT2、SAT3型)以及Asial(亚洲I型)。每个型又进一步划分亚型,已知有80个以上亚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即各型之间不能相互免疫),同型内各亚型间交叉免疫力不同,不能保证都有完全的交叉免疫,这导致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异的特点。我国的病毒型为A、C、O和亚洲I型。
因此注射口蹄疫疫苗前,需要我们选择疫苗毒株的类型,少走弯路。随着近几年科技的发展,口蹄疫疫苗从O型普通毒株,到O型进口佐剂,再到口蹄疫合成肽、口蹄疫O型+亚洲l型二价、口蹄疫0型+A型+亚洲1型三价等灭活疫苗,有了很大的变化,为口蹄疫的预防接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及技术革新。
五、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体质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口蹄疫病毒在环境中有一定的存活能力,病毒在干燥粪便中存活14d,泥浆中存活6个月,尿中存活39d。在土壤中夏季可以存活3d,冬季存活28d。
口蹄疫病毒对酸非常敏感,在PH6.5的缓冲液中,在4℃条件下14h可灭活90%,PH5.5时,1min可灭活90%,PH5.0时1秒钟即可灭活90%;对碱亦十分敏感,l%NaOHl分钟,可杀死病毒。明白了口蹄疫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及对酸碱高度敏感,应搞好圈舍卫生,做好平时的消毒工作。
加强通风换气,改善营养,增强猪只体质,降低母猪疲劳综合征。防止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圆环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病等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引发呼吸道疾病,降低免疫力。
减少饲料霉变,特别是夏秋季节,防止料槽出现死角,防止母猪出现胃溃疡等,应及时补充维生素、电解质等,最大限度的平衡营养,调动动物健康机能。
〔八仙还魂液〕纯中药提取口服液三件送一件,五件送两件
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和预防病毒再生功效!
当天恢复精神,提高采食量
不含违禁成分,产品放心使用,出口鸡合同鸡都可使用。
对于出现鸡群伤亡有快速控制的效果!
全国招商电话石方圆(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个好著名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