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中药还是西药

2020-1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AmiVitale我 http://www.sanlinggcar.com/ddqh/5738.html

作者:医院心内科杨永曜

近期发生于我国湖北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迅速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蔓延开来,截止年3月16日,国内累计确诊例、现有确诊例、现有疑似例、治愈例、死亡例,国外累计确诊例、现有确诊例、治愈例、死亡例。

其中部分患者出现病毒性心肌炎,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

那么,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呢?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有时病变也可累及心内膜或者心包,临床可呈爆发性、急性、慢性过程,大多数是预后良好的,少数可发展为扩张性心肌病,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

在病毒流行感染期约有5%患者发生心肌炎,也可散在发病。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有多种

常见的为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孤儿病毒,其他如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中医学无“病毒性心肌炎”病名,但是依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病毒性心肌炎属于心悸、胸痹、劳虚等范畴,乃因外感邪毒,邪毒内侵,病及于心,耗气伤阴,使心失所养而发病,辨证多为气虚血瘀,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将其定名为“心痹”。

病毒性心肌炎主要有以下临床症状:患者通常以病毒感染症状起病,多数患者在发病前的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乏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随后出现心脏相关临床症状:病情较轻者仅有心悸、胸闷、心慌、胸痛等,严重者可以出现心跳节律不齐、自觉心脏停跳等。病毒性心肌炎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出现休克、猝死。

结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可进行诊断。相应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如胸闷、心悸、心慌、呼吸困难等,查体可有心律失常,能闻及第三、第四心音及奔马律;心电图常见ST-T改变,包括ST段轻度移位和T波倒置;心肌酶检查可见肌钙蛋白、心肌肌酸激酶增高。

病毒性心肌炎可以使用中药或西药治疗。中药治疗:采用祛邪理气,可以纠正休克,促进心肌病变的恢复,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效果显著。需要对患者进行辨证后才可以使用中医药来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最常见的有湿毒入侵和热毒入侵,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黄芪、苦参、五味子等药物进行治疗,临床上常用的生脉注射液含有红参、麦冬、五味子,具有益气养阴,复脉固脱的作用。用于气阴两亏,脉虚欲脱的心悸、气短、四肢厥冷、汗出、脉欲绝及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具有上述证候者。

人参有对抗心肌缺血,增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可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自由基的产生,麦冬可改善心肌收缩,纠正心律失常,同时具有抗菌、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五味子与人参相辅可减少脂质过氧化损伤、清除氧自由基。

西药治疗:服用抗病毒药物和心肌营养药物,可以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帮助心肌炎症吸收,修复受损伤的细胞。

心肌细胞复活类药物的综合治疗,急性期可静脉注射维生素C、二磷酸果糖,辅酶Q10、肌苷、维生素E等。

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反复呼吸道感染,可选用胸腺肽,转移因子等药物。对于危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气管插管接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OM)等支持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的一般治疗尤为重要

包括:

1.休息:患心肌炎后心肌有弥漫性病变,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助于心肌内炎症的吸收,病变细胞得到修复。卧床休息时间视病情轻重而定,一般急性期休息2~3个月,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如果有心脏扩大或伴有心力衰竭,则应卧床休息到心脏缩小至正常大小,心功能恢复至正常稳定后,开始下床轻微活动,根据病情的恢复情况,渐渐增加活动量。

2.饮食:宜给富有维生素和蛋白质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应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以免增加心脏的负荷。

3.镇静吸氧:对哭闹,烦躁不安者应用镇静剂,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

4.抗感染: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要积极控制已有的感染,避免再次受病毒或细菌感染,使病情加重。

综上所述:中药和西药在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中都有独特的作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使用。

向所有一线抗疫勇士致敬!

更多疫情进展及防护信息,

点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b.com/jbzd/122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