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慎防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

2020-8-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疫情期间,慎防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当前,正是心脑血管患者的“多事之秋”。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高发,要特别注意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预防心脑血管病,哪些人要注意?

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的三高、生活不规律的人要警惕。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需要提醒的是,需要防病的人群,不仅仅是冠心病等心脏病患者、老年人,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其实都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需要做好预防工作。究竟哪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防病呢?   1、高血压患者:冬季温差大,人体血压也容易随着波动。高血压患者可引起脑出血、心肌梗死、心衰、主动脉夹层等疾病突发,这些疾病都有生命危险。李荣说,有高血压的人很多,但只有部分人接受规范治疗、定期吃药,年轻人特别容易忽视疾病,导致危险情况突发。   2、冠心病患者:冠心病患者容易出现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这两种情况也存在较高的致死率。   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冬季更容易出现疾病急性加重,出现急症。   4、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患者:这些疾病的患者往往血流慢,血液浓度低,在气候寒冷、激动、精神压力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也有可能出现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5、低密度胆固醇超标者:低密度胆固醇超标是血脂高的一个表现,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这项指标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在一些情况下也会突发心血管疾病,不能掉以轻心。   6、有家族病史的人:很多年轻人即使有“三高”或者心脏病,容易忽视病情。如果有心脑血管家族病史,就要更加警惕急症发生。   7、老年人: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特别是“三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季更容易发病。由于老年人血管老化,出现急症的风险更高,更需要做好防病工作。

哪些情况下容易引起发作?

抽烟喝酒、吃太饱、运动激烈都不行。哪些情况下心脑血管疾病容易发病?权威专家根据急诊常见的病例总结,指出以下这些情况容易引起心脏骤停、神志昏迷、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1、抽烟喝酒。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指南中,戒烟戒酒是必须遵守的条例。烟酒刺激容易引起血压波动,引起血栓。在过年应酬、吃年夜饭等场合中,最容易出现这种问题。   2、吃太饱。冬季气温低,人容易暴饮暴食,特别是春节期间饮食丰富、饭局多。李荣表示,每个人的血流量都是固定的,吃太饱时,血液会更多分配给胃,用于帮助消化,此时容易导致心脏、脑部供血不足。对冠心病患者尤其危险,容易因缺血导致心绞痛、脑动脉硬化。   3、运动太激烈。运动太激烈不仅会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与吃太饱一样,血流更多地供应肌肉,容易出现心脑缺血。因此,心脑血管疾病、“三高”患者在冬季要注意避免太过激烈的运动。当下许多年轻人喜欢到健身房健身,在健身之前一定更要确认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基础,不要选择太过激烈、强度太高的运动方式。有必要时,医院做心肺功能评估,以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4、熬夜。熬夜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一大诱因。很多人过年喜欢通宵玩乐、打麻将,深夜不休息,加上情绪激动,更容易诱发疾病。   5、心情波动过大。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特别容易因情绪波动而引起发病。太过悲伤、吵架、过于激动等,也是常见的引起高血压患者突然倒下、不省人事的原因。   6、天气变化大。虽然南方的冬天不像北方那样寒冷,但南方的气候不稳定,突然有冷空气、产生较大温差,也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突发。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急症?

规范治疗、饮食、运动、心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但许多人总会有各种借口和理由,因此才会有种种悲剧发生。防止发病要做到以下几点:   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规范治疗,按时吃药。特别是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在春节放假之前,最好了解当下病情,让医生提前开药,必要时,还要准备疾病突发的应急药物。要提醒的是,很多高血压患者见血压正常了就擅自停药。殊不知正常药物控制的结果,一停药出现急症的风险更高。因此,不擅自停药、遵医嘱服药是铁原则。   2、戒烟戒酒。应酬很多的人,虽然知道烟酒不利健康,却总是无法决绝。等到疾病发作时,就是命悬一线的事了,往往可能一有差错就丧命。因此,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遵守戒烟戒酒的禁忌。   3、合理饮食。暴饮暴食也是引起心脑血管急症的原因,因此,高危人群要注意合理饮食。特别是年夜饭、各种聚会饭局上,要学会抵制美食的诱惑。   4、适当运动。适当运动有利于健康,但过度运动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可能致命。尤其是年轻人,一定要避免太过激烈、强度太大的运动方式。   5、心理平衡。情绪波动是引起心脑血管急症的重要原因。因此,尽量不要大喜大悲,不要动气发怒,特别是高血压患者,避免引起发病。

突然倒地、心脏骤停,怎么处理?

立马拨打,常备急救药可先服用。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疾病突发时,往往会出现突然倒地、不省人事、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此时,时间就是生命。身边的亲朋好友如果可以处理得当,往往就能有效地挽回性命,反之,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就可能有生命危险。   权威专家表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急症时,身边的人首先要拨打急救电话,第一时间抢救。如果患者本身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并且备有急救药的,马上取出药物让患者舌下含服,这是救命的关键。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呼吸困难、神志不清,家里有呼吸机的,在救助人员来到之前可以给患者吸氧。同时,不要摇动、打扰患者,让患者好好休息、保持平躺姿势,等待救援。张家口患者可以拨打-呼叫一附院中国胸痛中心和高级卒中中心。年轻人感冒引起心肌炎也会致死。温馨提示,即使平常身体健康、没有心血管疾病,也可能因为不小心而丧命。感冒所引起的心肌炎就是近几年常见于报道的险情,这种情况多见于年轻人。许多人出现感冒不加以重视,结果一拖再拖,导致细菌病毒感染加重,最终引发心肌炎。心肌炎疾病凶险,致死率高。因此,感冒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治疗。如果感冒发烧超过一个星期没有痊愈,医院就诊,避免引发心肌炎。来源:广中医一附院

一附院内分泌科诊疗特色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是院级重点学科,国家卫计委授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内分泌专业)培训基地,是中华医学会授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认证单位,糖尿病院内血糖管理培训实践基地,共青团河北省青年文明号。曾多次获得过院级的“先进科室”、“先进护理集体”等称号。现有医生14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生(在读博士)2人,医生均为研究生学历。有护士17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有2名护士持有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证。

内分泌科年门诊量5.6万人次,目前门诊开设了生长发育(矮小)门诊、内分泌高血压门诊、糖尿病宣教(免费)门诊、肥胖专病门诊、甲状腺专病门诊、糖尿病门诊、内分泌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

内分泌科病房床位65张,年住院人次。科室开设亚专业包括生长发育和儿童性发育(许峥嵘牵头)、内分泌高血压及垂体疾病和成人性腺疾病(谷君牵头)、糖尿病及肥胖(史丽牵头),目前已经开展了甲亢碘治疗、骨质疏松症、生长发育及矮小、内分泌高血压、垂体疾病、性发育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内分泌专业疾病诊疗,成为一个兼有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以治疗内分泌疾病为特色的专业科室。

1、积极开展内分泌疑难、少见、危重疾病的诊治:作医院,一附院内分泌科积极开展各种内分泌科疑难、少见、危重疾病的诊治,先后收治MODY、Gitelman综合征、特纳综合征、普拉德-威利综合征、卡曼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雄激素抵抗综合征、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等罕见疾病近30例,河北医院成功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一批医院,引领张家口的内分泌专业发展。

2、糖尿病的综合治疗:糖尿病治疗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长寿和健康、甚至逆转。在治疗中着眼于整体,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并发症的防治和靶器官的保护,而不以单纯降血糖为目标。为了达到长寿、健康和逆转这个目的,糖尿病人必须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减肥、降压、调脂、抗血小板等综合治疗,并在治疗中应注意观察下述指标是否达标:(1)血糖: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3)血压;(4)体重;(5)症状:包括糖尿病本身症状和多种并发症的症状(6)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情绪和戒烟等。为了达到这些控制目标,许多患者不但要坚持服用降糖药物,同时还要坚持服用调脂药物和降血压药物,坚持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只有达到这些治疗目标,才算有效治疗,才有可能防止糖尿病并发症。内分泌科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不懈努力,最终制定了一套糖尿病综合治疗方案,包括开展糖尿病宣教、高血压宣教、高血脂宣教,肥胖宣教使患者认识到综合治疗的价值,开展糖尿病饮食、运动知识培训,开展血糖监测技术培训,开展胰岛素注射技术培训,开展心理辅导和治疗,推广糖尿病新技术应用,配备优质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开展糖尿病护理技术培训,努力提高我院的糖尿病综合治疗水平,解决了许多糖尿病患者单一控制血糖而发生的并发症,从而达到让糖尿病患者健康、长寿和逆转的治疗目的。

3、免费开展慢性疾病患者宣教:我科从年开始,一直坚持开展糖尿病患者教育,目前的教育项目包括门诊患者糖尿病宣教(工作日上班时间在内分泌科门诊宣教室开展),病房患者糖尿病宣教(每周三下午开展),糖尿病患者看图对话,同时内分泌科门诊宣教室还开展甲状腺疾病宣教、骨质疏松宣教、高血压宣教、高血脂宣教、肥胖宣教等一系列慢性疾病宣教。这些宣教全部免费进行,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从预防到临床治疗,以及疾病康复治疗的全方位医疗服务。为更好服务患者自年7月9日开设一附院内分泌科公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epb.com/byjs/115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